检察院护航未成年成长预防校园欺凌宣讲稿.docx
《检察院护航未成年成长预防校园欺凌宣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察院护航未成年成长预防校园欺凌宣讲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法制宣讲稿同学们:上午好。我是阆中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的一名干警。很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来到你们的身边给你们普及法律知识,也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好好学,从中获益。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人人都需要遵守;那么道德又是什么?道德是较高层次的法律,更需人们的自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就阆中而言,这三年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27%的比例逐年递增。居高不下的犯罪态势,不断恶化的犯罪性质,成人化的犯罪手段,团伙化的犯罪方式,低龄化倾向的犯罪结构,着实令人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 从犯罪类型上看,趋向集中化。未
2、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侵犯财产罪中的抢劫、盗窃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中的故意伤害罪,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罪中,特别是侵犯财产犯罪尤为突出。这些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收入,自己又不会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现实条件调整自己的需要结构,父母给的零花钱不能满足奢侈的生活或上网等开支,便开始了偷、抢的犯罪行为。(二) 从犯罪形式上看,多为结伙作案。结伙作案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害怕孤单,喜欢人多势众的场合。只要收到邀约刺激,便会聚集在一起铤而走险。同时由于团伙成员之间腐蚀性、传染性、拉拢性极强,往往使更多的未成年人因引诱、胁迫、好奇或者拉拢而加入进
3、来,共同犯罪。(三) 从犯罪手段上看,暴力型犯罪突出。就调查显示,涉案的未成年人中,涉嫌抢劫、故意伤害、强奸等暴力性犯罪的占了73%。在事实犯罪过程中,他们大多携带刀、棒等作案工具。抢劫作案时,多是持刀威胁,还采取恐吓、拳打脚踢、搜身等暴力手段。故意伤害时,绝大多数都是持刀伤人。相信在座的许多人都知道去年发生在阆中战备码头的命案,嫌疑人就是一名年仅14岁的未成年人。(四)从犯罪动机上看,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性犯罪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预谋、有准备。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则偶发因素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未成年嫌疑人都是凭一时冲动,盲目行事,或是在主犯的教唆、邀约下,跟着起哄、凑热闹,不知不
4、觉滑入犯罪泥潭。(四) 从犯罪起因上看,相当部分犯罪与网络有关。网吧是滋生犯罪的温床,这些涉案的未成年嫌疑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31%与上网有关。或是因上网聊天、打游戏发生争执,或是因无钱上网而去偷、去抢。“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也曾经天真无邪,他们的人生坐标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黯淡的一笔又来自于哪里?究其原因,既有家庭、社会的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的问题:(一) 法制观念淡漠。大多数未成年人缺乏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贫乏。(二) 辨别是非能力差。未成年人正处于被犯罪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身心发育不成熟,还没形成完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念模糊,自我约束力差,心理承受
5、能力弱,全凭自己的心情、感觉行事,这样就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侵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三) 追求享受。目前很多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观念,不知父母劳动收入的不易,不知道勤俭节约,吸烟、酗酒、上网、攀比吃穿。然而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金钱的极其有限和现实强烈的物质诱惑之间便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极易诱发犯罪。(四) 寻求刺激。未成年人好奇心、模仿力强,喜欢刺激、好玩的生活。对以众欺寡、以强凌弱的“壮举”赶到很过瘾,自以为很潇洒。(五) 交友不慎。未成年人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在交友过程中极易结识到品行不端的坏朋友,容易受其诱惑走上犯罪的道路。校园是一方净土,是文明的殿堂,今天,在
6、这里呼吸、学习的同学们是否就能够远离血腥、暴力,逃离法律的制裁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1、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欺凌,甚至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2、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事情败露后还威胁要弄死其他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听见了这样的事情后有何感想,反正我的内心是愤怒的,继而觉得很悲伤。
7、正是因为这些暴力的蔓延,已经让校园阳光开始逐步褪色。 我们来正视一下校园欺凌现象。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多发生在中小学。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对被欺负同学毁造成健康及心理负担,甚至会影响人格发展。主要暴力行为表现为:1、骂。粗言秽语、辱骂欺辱、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2、打。打架斗殴,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3、毁。毁坏受害者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4、吓。恐吓、威胁、胁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5、传。网上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等。 那么校园欺凌会结出怎样邪恶的果实呢? 对于受害者而言,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据调查,大多数遭遇过欺凌的孩子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察院 护航 未成年 成长 预防 校园 欺凌 宣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