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
《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预案编号:HHQT-001 修订次数:3次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单位:编号:001版 本 号: 第3版应急救援预案批准书为确保安全生产,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公司组织本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骨干及聘请相关专家修订编写了XXXX公司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通过了公司内部评审和珠晖区安监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珠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现将XXXX公司气体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董事长: 2011年1月18日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总 则21.1编制目的21.2编制依据21.3适用范围31.4应急
2、救援预案体系31.5应急救援工作原则3第二章 企业危险性分析42.1企业基本情况4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2.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设施分布情况7第三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73.1指挥机构73.2主要职责8第四章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94.1二十四小时有效报警装置94.2二十四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9第五章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105.1氧气泄漏事故及处理措施105.2氮气泄漏事故及氮气窒息事故处理措施105.3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115.4压力容器(包括气瓶)爆炸事故处置措施12第六章 人员疏散方案126.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126.2非事故现场人
3、员紧急疏散126.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136.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13第七章 危险区的隔离137.1危险区的设定147.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法147.3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14第八章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158.1抢险、救援158.2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168.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168.4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178.5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17第九章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89.1受伤人员分类189.2现场紧急抢救方案189.3化学灼伤急救209.4如何做人工呼吸219.5接触者医学观察方
4、案239.6患者运转及运转中的救治方案239.7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的确定24第十章 现场保护和洗消2410.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2410.2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24第十一章 应急救援保障体制2411.1应急通信系统2411.2应急电源、照明2511.3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2511.4外部救援26第十二章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27第十三章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27第十四章 应急培训计划2814.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2814.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2814.3员工应急预案的学习2814.3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29第十五章 演练计划2915.1演练准备2915.2演练范围、
5、频次与演练组织30十六 附件3016.1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3016.2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3116.3消防演练方案3116.4消防演练照片36引 言XXXX公司气体充装站(以下简称XX公司)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公司的产品工业用氧气及中间体氮气属于危险化学品,这些产品在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和极大的经济损失。为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
6、任和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本着“快速反应、当机立断,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预案为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公司所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第一章 总 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妥善地开展救援工
7、作,避免事故扩大和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安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法律标准的要求,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
8、令第35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07)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监局安监危化学200443号文)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公
9、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应急处置。1.4 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本预案为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由公司安全质量部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经公司副总经理及相关专家审核,由董事长批准后发布实施。一旦发生事故,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职能人员要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职,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1.5应急救援工作原则1)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内部救援和政府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2)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公司内任何单位、人员均要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不得阻拦和拒绝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调用的任何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
10、地。3)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在应急救援中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用先进的设备、器材和技术,保证现场处置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本预案内各专业应急救援组,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做到人员、分工和任务三确定,组成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必要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器械、药品和资金等,定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做到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有力。5)各应急组根据本单位原材料、产品、工艺、装备、设施的性能特点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和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现场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相应的人员培训、模拟演练和绩效评价,保证预案符合和运行有效。 第二章 企业危险性分析2.1企业基本情况XXX
11、X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由中核集团金原铀业公司和湖南矿冶局共同出资组建,其母体是的核工业七一厂。XXXX公司工业气体分厂是XX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厂,主要充装氧和氮气,以满足公司钢瓶、锅炉、铸造、金工四个分厂生产的需要,剩余部分外销,在销售氧气、氮气的同时,兼营销其它工业气体。工业气体分厂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现在固定资产300万,年销售总额100万左右,拥有30立方的液态氧储罐、10立方的液态氮储罐各一套及相关配套设备和完善的检测设备,各类气瓶2000只。有气瓶检测设备一套,并具有气瓶检验能力。现有员工13人,其中,工程师1 人,技师1人,2人具有省级检验证书,2名持证充装前检验员,各类
12、持证操作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70%左右。公司地处乡村,四周无无其它重要场所和设施,人口分布较稀。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分类、分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公司下列场所或设施为危险目标。1号目标:充装车间危险物质:液氧、氧气、氮气危险特性:1)氧气。氧气是助燃气体,属乙类危险性物质,建规火险分级为乙级,是燃烧爆炸的基本元素之一。 氧气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除贵重金属金、银、铂以及惰性气体外,所有元素都能与氧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使一些可燃物容易达到燃点。增高氧的压力和温度,会使反应显著加快。而且随着氧气纯度的提高,氧化反应越发加剧,在纯氧中的氧化反应异常激烈,同时放出
13、大量的热量,从而产生高温。这就使一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很容易发生燃烧。在压缩纯氧的作用下,甚至金属的着火温度也会随着氧压力的增高而降低。而且这种着火的火势很猛,蔓延很快。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具有强烈的助燃特性,而且随着空气中氧含量的提高,其助燃作用也随之加剧,纯氧的助燃作用就更为剧烈。在制氧生产中,纯氧和富氧空气始终存在,生产现场也会因为管道、法兰、阀门的泄漏而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升高。当压缩的气体氧与矿物油、油脂或细微分散的可燃物接触时,能够发生自燃。压力高于2.94MPa的氧气与各类油脂接触,都能发生异常激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油脂迅速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如果燃烧
14、发生在管道、容器中,那么其温度急剧升高,可到3000左右,压力可增加10倍,势必造成爆炸。因此在氧气加压和管道输氧过程中,如有油脂,氧化铁屑、铜粉或小颗粒的可燃物(如乙炔粉、碳粉、有机纤维等),随着气流运动,与管壁或机器设备发生摩擦、撞击,或者由于管道上阀门的急骤打开,产生大量摩擦热时,将会引起管道、阀门和机器设备的燃烧。因此在氧气生产、使用及贮运过程中,可能与氧气接触的部位不得沾有油脂。2)液氧。液氧属于不燃液化气体,但非常助燃,溢漏液氧遇可燃物时,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多孔性有机物(炭、炭黒、泥炭和羊毛纤维等)如浸透了液态氧(所谓液态炸药),当接触火源或给以一定的冲击力时,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
15、液氧长期在空分塔阀门操作的摩擦和气流冲击产生的静电作用下,会使少部分液氧变成液态臭氧,这是一种深兰色的爆炸性液体。在液氧中还存在着固体二氧化碳、硅胶等微粒,在阀门操作造成气流冲击时,可产生3000V的静电电压,放出静电火花,由于在液氧中存在析出的固体乙炔颗粒、油-氧膜等可燃物,故可能引发爆炸。3)氮气常压下氮气无毒。当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相对减少时,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当氮浓度大于84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甚至失去知觉,出现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脱离环境,可致死亡。氮麻醉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共济失调
16、严重时出现昏迷。高压下氮气可引起减压病。液态氮具有低温作用,皮肤接触时可引起严重冻伤。4)压力容器超压、超装压力容器超压、超装运行有可能使材料发生过度的塑性变形而导致容器的韧性破裂,从而引起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大于010MPa时,在其直接冲击下大部分人员会死亡;0050.10MPa的冲击波超压可严重损伤人的内脏或引起死亡;0.03005MPa的冲击波超压会损伤人的听觉器官或产生骨折;冲击波超压0.02003MPa也可使人体受到轻微伤害。压力容器因严重超压而爆炸时,其爆炸能量远大于按工作压力估算的爆炸能量,破坏和伤害情况也严重得多。且压力容
17、器破裂爆炸时,高速喷出的气流可将壳体反向推出,有些壳体破裂成块或片向四周飞散。这些具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在飞出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动能,也可以造成较大的危害。 碎片对人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其动能,碎片的动能正比于其质量及速度的平方。碎片在脱离壳体时常具有80120ms的初速度,即使飞离爆炸中心较远时也常有2030ms的速度。在此速度下,质量为1kg的碎片动能即可达200450J,足可致人重伤或死亡。 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 主要危险源:氧气实瓶库、氮气实瓶库、气瓶装卸台、汇流排等。2号目标:液氧、液氮储罐区危险物质:液氧、液氮危险特性同1号目标。主
18、要危险源:液氧储罐、液氧泵、液氮储罐、液氮泵。2.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运行状况所在场所1消防水泵1台良好循环水池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MFZ-88具良好充装车间、气瓶检验站、储气罐3消防栓502座良好制氧车间外4消防水带50100良好5消防水池240m21座良好气站院内6消防枪502把良好7安全阀3只良好8压力表6只良好9避雷针2只良好房顶第三章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3.1指挥机构 成立XX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发
19、生事故时,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为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总经理办公室。如总指挥不在企业时,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皆不在企业时,由应急办公室全权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3.2主要职责 1、总指挥总经理组织指挥全厂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副总经理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和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3、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协助副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4、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
20、布有关信息; 5、其他成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向指挥部报告单位员工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向指挥部报告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 按指挥部命令,事故应急处理时,指挥本单位生产系统进行安全的开、停车。 按指挥部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险、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第四章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评估,公司采用以下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1二十四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公司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小灵通等无线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公司广播向公司内部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
21、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通过指挥部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部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4.2二十四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小灵通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公司专职安全员报告。专职安全员必须在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第五章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
22、施5.1氧气泄漏事故及处理措施1、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2、泄漏源控制关闭阀门、停止作业,现场人员应立即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化。3、应急救援人员应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尤其要避免液氧沾染衣服燃烧或接触皮肤冻伤。5.2氮气泄漏事故及氮气窒息事故处理措施1、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体 充装站 事故 应急 救援 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