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计算.ppt
《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计算.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换热器的传热换热器的传热 及阻力计算及阻力计算2-1 换热器传热计算基本参数和方程换热器传热计算基本参数和方程2-2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3 换热器的阻力计算换热器的阻力计算2.1 换热器传热计算基本参数换热器传热计算基本参数和方程和方程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是: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传热方程式:热平衡式:热平衡式:假设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不计。则三式相等。假设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不计。则三式相等。假设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不计。则三式相等。假设换热器向外界散热不计。则三式相等。2.2 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换热器传热计算的基本
2、方法和步骤和步骤换热器的热计算的内容换热器的热计算的内容换热器的基本方法及步骤换热器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平均温差法平均温差法 效率单元数效率单元数(-NTU)法法(1)(1)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2)(2)校核计算:校核计算:核算已有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性能核算已有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性能核算已有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性能核算已有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下的传热性能 。2、两种设计方法、两种设计方法(1)平均温差法平均温
3、差法平均温差法平均温差法(2)效率单元数法效率单元数法效率单元数法效率单元数法(-NTU)法法一、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内容一、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内容1 1、两种类型的设计、两种类型的设计对于对于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而言,给定的是而言,给定的是 ,以及进出口,以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最终求温度中的三个,最终求独立变量独立变量:需要给定其中的需要给定其中的5 5个变量,才可以计算另外三个变量。个变量,才可以计算另外三个变量。对于对于校核计算校核计算而言,给定的一般是而言,给定的一般是 ,A A,以及以及2 2个进个进口温度,待求的是口温度,待求的是1 1、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简单顺流及
4、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流动形式不同,冷热流体温差沿换热面的变化规律也不同流动形式不同,冷热流体温差沿换热面的变化规律也不同.二、平均温差法:二、平均温差法:不论不论顺流逆流顺流逆流,对数平均温差对数平均温差可统一用下式表示可统一用下式表示:其中:其中:t tmaxmax-两两侧温差中温差中较大者。大者。t tminmin-两侧温差中较小者。两侧温差中较小者。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算术平均温差温差,即即算术平均与对数平均的比较:算术平均与对数平均的比较: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况,因此,总是算术平均温差相当于温度呈直线变化的情
5、况,因此,总是大于大于相相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同进出口温度下的对数平均温差,当 时,两者的差时,两者的差别小于别小于4 4;当;当 时,两者的差别小于时,两者的差别小于2.32.3。实际换热器一般都是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或者有时是实际换热器一般都是处于顺流和逆流之间,或者有时是逆流,有时又是顺流。逆流,有时又是顺流。对于这种复杂情况,我们当然也可以采用微元方法进行对于这种复杂情况,我们当然也可以采用微元方法进行分析,但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分析,但数学推导将非常复杂。实际上,实际上,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因此,人们想到对因此,人们想到对纯逆纯逆流的流的对数平均温差进
6、行修正以获得其他情况下的平均温差对数平均温差进行修正以获得其他情况下的平均温差。:小于:小于1 1的温度修正系数。的温度修正系数。2 2、复杂布置时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复杂布置时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按逆流布置的对数平均温差。:按逆流布置的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复杂的对于复杂的叉流式叉流式换热器换热器,其传热公式中的平均温度的其传热公式中的平均温度的计算关系式较为复杂,工程上常常采用修正图表来完成计算关系式较为复杂,工程上常常采用修正图表来完成其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具体的做法是:其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具体的做法是:(a a)由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按照逆流方式由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7、按照逆流方式计算出相应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出相应的对数平均温差;(b b)从修正图表由两个无量纲数查出修正系数从修正图表由两个无量纲数查出修正系数(c)(c)最后得出叉流方式的对数平均温差最后得出叉流方式的对数平均温差1 12 2、1 14 4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 2 24 4、2 28 8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等多流程管壳式换热器的修正系数 交叉流,两种流体各自都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交叉流,两种流体各自都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 一次交叉流,一种流体混合、一种流体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一次交叉流,一种流体混合、一种流体不混合时的修正系数 P19,温度修正系
8、数曲线,温度修正系数曲线关于关于 的注意事项:的注意事项:(1 1)值取决于无量纲参数值取决于无量纲参数 P P和和 R R式中:图表中均以式中:图表中均以P P为为横坐标横坐标,R R为参量为参量。(3 3)R R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的物理意义:两种流体的热容量之比热容量之比(2 2)P P的物理意义:流体的物理意义:流体2 2的的实际温升与理论上所能达到实际温升与理论上所能达到 的最大温升之比的最大温升之比,所以只能小于,所以只能小于1 1。(4 4)对于管壳式换热器,查图时需要注意流动的对于管壳式换热器,查图时需要注意流动的“程程”数。数。3 3、各种流动形式的比较、各种流动形式的比较
9、1)(1)顺流和逆流是两种顺流和逆流是两种极端极端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下,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下,逆流的逆流的 最大,顺流则最小;最大,顺流则最小;(2)(2)顺流时顺流时 ,而逆流时,而逆流时,则可能大于则可能大于 ,可见,可见,逆流布置时的换热最强逆流布置时的换热最强。InOutInOut(3)(3)一台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一台换热器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换热,而不仅仅是换热的强弱。比如,逆流时冷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换热的强弱。比如,逆流时冷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换热器的同一侧,使得该处的壁温特别高,可能对换热器产生器的同一侧,使得该处的壁温特别高,可能对换
10、热器产生破坏,因此,对于高温换热器,又是需要故意设计成顺流破坏,因此,对于高温换热器,又是需要故意设计成顺流。xTIn OutxTIn Out冷凝冷凝蒸发蒸发(4)(4)对于有相变的换热器,如蒸发器和冷凝器,发生相变的对于有相变的换热器,如蒸发器和冷凝器,发生相变的流体温度不变,所以不存在顺流还是逆流的问题。流体温度不变,所以不存在顺流还是逆流的问题。(1)(1)初步布置换热面,并计算出相应的总传热系数初步布置换热面,并计算出相应的总传热系数k k(2)(2)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根据给定条件,由热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待定的温度。(3)(3)由冷
11、热流体的由冷热流体的4 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差 (4)(4)由传热方程式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由传热方程式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A A,并核算换热面流体并核算换热面流体的流动阻力。的流动阻力。(5)(5)如果流动阻力过大,则需要改变方案重新设计。如果流动阻力过大,则需要改变方案重新设计。1 1 1 1、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利用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利用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利用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的步骤利用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的步骤:(1 1)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温度;
12、2 2)根据)根据4 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 ;(3 3)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 k;(4 4)已知已知kAkA和和 ,按传热方程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传热,按传热方程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传热量量 ;(5 5)根据)根据4 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这个值,这个值和上面的和上面的 ,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的换热量;真实的换热量;(6 6)比较两个)比较两个 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
13、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口温度,重复(1)-(6)(1)-(6),直至满足精度要求。,直至满足精度要求。2 2 2 2、校核计算、校核计算、校核计算、校核计算三、效能三、效能-传热单元数传热单元数(-NTU)法法1 1、换热器的、换热器的效能效能和和传热单元数传热单元数 换热其效能的定义是基于如下思想:当换热器无限长,换热其效能的定义是基于如下思想:当换热器无限长,对于一个对于一个逆流换热器逆流换热器来讲,则会发生如下情况来讲,则会发生如下情况 a a 当当 时,时,则,则 b b 当当 时,时,则,则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于是,我们可以得到然而,实
14、际情况的传热量然而,实际情况的传热量q q总是小于可能的最大传热量总是小于可能的最大传热量q qmaxmax,我,我们将们将q/qq/qmaxmax定义为换热器的效能,并用定义为换热器的效能,并用 表示,即表示,即对于一个已存在的换热器,如果已知了效能对于一个已存在的换热器,如果已知了效能 和冷热流体的进和冷热流体的进口温差,则实际传热量可很方便地求出口温差,则实际传热量可很方便地求出那么在未知传热量之前,那么在未知传热量之前,又如何计算?和那些因素有关?又如何计算?和那些因素有关?以以顺流顺流换热器为例,并假设换热器为例,并假设 ,则有,则有根据热平衡式得:根据热平衡式得:于是于是式式,相加
15、相加:热容比热容比热容比热容比式式代入下式得:代入下式得:+当当 时,同样的推导过程可得:时,同样的推导过程可得:上面的推导过程得到如下结果,对于上面的推导过程得到如下结果,对于顺流顺流:当当 时时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得: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得:换热器效能公式中的换热器效能公式中的 依赖于换热器的设计,依赖于换热器的设计,则依赖则依赖于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因此,于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换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换热器热器综合综合技术经济性能,习惯上将这个比值(无量纲数)定义技术经济性能,习惯上将这个比值(无量纲数)定义为为传热单元数传热单元数NTUNTU,即,即因此,因此,与顺流
16、类似,与顺流类似,逆流逆流时:时:当冷热流体之一发生相变时当冷热流体之一发生相变时,相当于,相当于 ,即,即 ,于是上面效能公式可简化为,于是上面效能公式可简化为当两种流体的热容相等时,即当两种流体的热容相等时,即 公式可以简化为公式可以简化为顺流:顺流:逆流逆流:(,及两个进口温度,求,及两个进口温度,求 )2 2、用效能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传热单元数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1 1)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显然,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显然,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 ,而带求的,而带求的k k,A A则包则包含在含在NTUNTU内,因此,对于设计计算是已知内,因此,对于设计计算是已知 ,
17、求,求NTUNTU,求解过,求解过程与平均温差法相似,不再重复。程与平均温差法相似,不再重复。(2 2)校核计算)校核计算 由于由于k k事先不知,所以仍然需要假设一个出口温度,具体事先不知,所以仍然需要假设一个出口温度,具体如下:如下:假设一个出口温度假设一个出口温度 ,利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利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 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利用四个进出口温度计算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并结合换热器结构,计算总传热系数热器结构,计算总传热系数k k 利用利用k,Ak,A计算计算NTUNTU(,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求 )利用利用NTUNTU计算
18、计算 。利用利用=W Wminmin(t(t1 1 t t2 2)计算计算,利用,利用=kA 计算计算另一个另一个。比较两个比较两个,是否满足精度,否则重复以上步骤。,是否满足精度,否则重复以上步骤。总之,总之,-NTU法法根据根据 及及NTU的定义及换热器的定义及换热器两类热计算的任务可知,设计计算是已知两类热计算的任务可知,设计计算是已知 求求NTU ,而校核计算则是由,而校核计算则是由 NTU求取求取 值。它们值。它们计算步骤都与平均温差中对应计算大致相似。计算步骤都与平均温差中对应计算大致相似。对于比较复杂的流动形式,可利用线算图来计算对于比较复杂的流动形式,可利用线算图来计算对于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换热器 传热 阻力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