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见心理问题PPT课件.ppt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常见心理问题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v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用极端的方式惩罚学生把学生当出气筒等这些现象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与非健康是两个极端v把心理健康与非健康看作是一个维度的两极那么大多数人都在两极的中间靠近健康这一极同时心理健康与非健康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心理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有一个灰色的地带v心理问题则处于灰色地带靠近非健康一极的状态。心理问题人人都可能有v失恋、晋升受挫、人际冲突、亲人去世等都有可能使人产生心理问题v从程度来看,心理问题比心理疾病的程度要轻;v从持续的时间来看,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比心理疾病要短。v但是,心理问题长期存在、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有可能
2、发展为心理疾病。v教师这个群体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其他群体既有共性也存在其特殊性。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v适应不良v角色冲突v人格缺陷v心身疾病v神经症第一节 适应不良 v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是互动的。如果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协调的,则是适应良好的表现。反之,如果人有环境的互动不能取得协调一致,则是适应不良。v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v教师的入职适应一般来讲,当人面临新环境时都存在适应问题。在进入教师队伍之前,尽管都受过职前教育,有一定的心理、职业技能准备,但是,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踏上讲台面对真实的教育情景时,新教师往往感觉力不从心,难于应对。最
3、初的这种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消极感受持续时间比较长则是适应不良的表现。v适应不良的表现工作业绩不理想外,与环境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负面的认识和体验v自信心下降、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焦虑等v新课改带来的适应问题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全新的评价方式对教师旧有的惯常思维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发展促进者、是学生的伙伴和朋友。这些现代的观念使教师难于在短时间内接受并付诸实践。但是,轰轰烈烈的课改如同一场飓风裹胁着每一位教师。教师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教育行为与
4、要求的巨大差距,产生困惑、无助、跟不上潮流的认识与感受。v适应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教师也不例外。v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时,个体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与环境协调一致。案例 王老师师范毕业后,招聘到某农村中学任教。开学前一天,她被请到教导处,朱主任塞给她一张课程表。王老师瞧了一下,打了个寒噤。学校安排她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并上两个班的语文课。那个班是“后进班”,谁也不愿意接,学校就把这只“烫手山芋”给了新来的教师。尽管忘我地工作,但由于仓促“上马”,缺乏培训的王老师无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棘手问题,课堂纪律越来越恶化。只要王老师上课,课堂就变得一团糟。校领导多次找她谈话,责令她维护好课堂纪律,但收效
5、甚微。一年下来,王老师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在所有平行班中垫底。第二学年,学校就撤销了她的班主任职务,并安排她改上地理课。从此,王老师自暴自弃,学校也对她失去了信心。摘自“中国校长网”(2009.11)第二节 角色冲突v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教师/学生、领导/下属社会对某一特定角色都存在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会转化为个体的要求和期望。v如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应该尊敬老师,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的要求和期望。但是,当一个人扮演的多个角色对个人的期望发生矛盾,难以取得一致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详见第七章)。v角色冲突的结果心理、心理的不适应、行为的不协调,影
6、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v很多教师在应对角色冲突时,以不变应万变,在所有情景下都以教师角色出现,回到家里依然扮演教师的角色。一个教师的孩子感慨:做老师的孩子真是不幸,在学校里有老师监管,回到家里还有老师监管,有窒息的感觉。v案例v 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v(某一中学教师)过去,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家长的代理人,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有权利管理学生;是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老师要管理好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可是现在,在学校里,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学生不能管,怕管多了,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可是不管吧,学校和家长又
7、说你不负责任。给学生上课,不敢讲,讲多了,就被认为没有执行新的理念,仍然是“满堂灌”;讲少了,又怕学生不明白,掌握不了基本的知识。都说让学生自己探索,一个班级50多人,怎么去探索?怎么去活动?拿着课改后的课本,原来很厚的书,变得很薄,很长的内容缩得很短。我讲完了这部分内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只好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摘自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P57)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三节 人格缺陷。v人格定义v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表现于外的异常行为容易识别,但是隐蔽于内的人格特质变得僵硬且不适应时却不易察觉。这些不健康的内在特质必然
8、导致外在行为的僵硬、不灵活、缺乏弹性,从而影响和破坏人的正常生活。v传统里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与权威,很少有人怀疑教师的品德和心性。v但是,现代社会急剧的变迁、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样受到冲击,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人格出现缺陷。v人格缺陷的种类很多,详见第六章。v案例v魏老师(化名)是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和班主任。29岁的他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是一名有思想、有激情、爱创新的老师,也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工作的“工作狂”,因此收获了别人无法比拟的荣誉,学校早已把他视为先进教师的典型。然而,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人捉摸不透。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同办公室的同事几天都
9、不说一句话,但却下笔千言,毫不费劲就写出上万字的博客日志,还与一名女教师产生了一份特别的情愫,尽管未曾越轨。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到了夜里竟然经常嫖妓!结婚3年,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妻子对丈夫的“红颜知己”不满,经常引发夫妻口角。最后,他留下一封长信给学校领导后,便失踪了一个月后他又回来了。摘自:http:/ 心身疾病v身心关系人的心、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肾之说。这是对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明确表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心理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医学健康观的演变就是最好的证明。v受认识水平限制,最早认为生命和健康是由神灵主宰的,所以只有通过祈
10、祷来获得健康。v15世纪后,工业革命兴起,机械唯物主义思想被广泛接受,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被类同为机器,疾病被认为是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保持健康就要更换部件。v人类进入19世纪后,对健康的认识上升到生物医学模式,发现了多种细菌,认识到疾病是细菌对集体侵害的结果,健康就是无病。v20世纪50年代后,感染疾病减少,慢性病增加,人们认识到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多个视角来看待健康,这些因素之间是有关联的。健康就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v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
11、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一、情绪与身体健康v情绪是主观体验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v当人在体验情绪时往往伴随着生理活动的变化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同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v生理变化的作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如果经常体验消极情绪,情绪带来的生理变化对健康造成消极影响。v消极情绪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造成消化不良。v乐观、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的健康,百姓常说的“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二、性格与身体健康v人的某些疾病是与
12、性格有关系的最早是弗雷德曼和罗森曼(Friedman&Rosenman)发现了易致冠心病的型性格,把与型性格相反的性格归为型性格。从性格与身体健康这个角度来看,一般把人的性格划分为A、B、C、D四种(与血型无关)。vA型性格(急躁好胜型)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望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这一类性格的人容易得冠心病、中风、高血压、心绞痛、甲亢、糖尿病。美国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在257位男性冠心病患者中,这种性格的人数站到三分之二。健康提示v控制匆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常见 心理 问题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