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docx
《“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公平的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市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五五”教育发展成就“十五五”以来,区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引领教育事业走进新时代,全区呈现教育体系全、优质资源多、名师队伍强、特色品牌亮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四年荣获省、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区等市级以上荣誉
2、65项。(一)坚持教育为先,推动现代教育体系新发展大力发展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并通过省级评估,全区儿童入园率达99.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90%o建立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义务教育质量名列全省前茅。特殊教育向高中、学前两端延伸,实现全覆盖,”三残”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调整优化高中教育,高级中学走跨层级集团化办学和美术特色办学之路。职业高级中学实施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授予省改革示范校建设优秀单位。社区学院完成三院合并,建成之江老年大学,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90.67%,区被评为省学习型城区。校外教育资源全面拓展
3、新建少年宫2所,形成“三宫一体”的集团化办宫模式。(二)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突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开展“最美思政教师”、功勋班主任评选表彰活动。落实“五育”并举,深化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推进全国满天星训练营工作。深化省艺术教育实验区试点工作,成立“棒侪儿”欢乐总团和分团,素质教育成绩喜人,荣获省中小学艺术节优秀组织奖11次、市中小学科技节12年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3年冠。加强劳动教育,创建省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学校5所,新增校外研学基地4个。实施健康校园行动计划,成立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统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
4、殊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工作。目前,全区中学专职心理教师IO0%全覆盖,省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达标率为100%。(三)坚持公平为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新跨越深化集团化办学,创新教育联盟,新增教育集团4个,教育共同体9个,教育联盟13个,名园集团覆盖率达83.1%,名校集团覆盖率达88.7%o承办全国集团化办学研讨会,名校集团化案例入选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实施之江教育提升工程,建立教育研究院南片基地,全面提升之江板块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教科研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学术节发布机制,现有省级及以上立项课题275项,省级及以上获奖课题121项,被评为省科研先进单位。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培育工作
5、创建市文明学校14所、市特色学校15所。目前,全区优质学前教育、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95%和98%,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数名列省市,XZ-前茅。(四)坚持人才为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招聘大学优秀毕业生759人,引进省市优秀教师60人、省特级教师8人。建立“教坛新秀一学科带头人一区首席教师一名师后备人选一特级教师”五梯次序列化教师培养体系,成立“特级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中青年干部导师”等名师工作室176个,培养省特级教师6人、区学科带头人1300人,公开选拔年轻副校级干部42人。全区现有在职省特级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2
6、人。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党员身份自信、教师职业自信、校园归属自信”工程,教师职业素养显著提升。(五)坚持改革为要,开创教育领先发展新局面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设在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新增协调联络科。坚持管评办分离,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清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职能,原区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为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清廉学校”和“清廉机关”建设,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改革。实施“最多跑一次
7、改革,提升教育便民服务水平。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特长”的学校绩效评价制度,开展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改革,推进“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研究,建立“校内+校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六)坚持要素保障,构筑教育和谐发展新气象加大教育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约141.06亿元,较上个五年增幅173.8%。完善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学前教育和中小学设施布点两个规划,实施教育基本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新增学校48所,改扩建学校14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IO0%。统筹推进“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学校实现监控IO0%全覆盖。加强教育生态治理,对全区193个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保障
8、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区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云门户、云机房、云网络、云应用”建设,中小学校实现无线宽带100%全覆盖、多媒体设备班班通,建设技术支撑的学科教室53个,创建市级及以上智慧教育示范校49所。(七)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教育新成果深入开展教育帮扶,大力支援西藏、新疆阿克苏、青海德令哈、贵州黔东南、湖北恩施、淳安等地教育,选派62名骨干教师开展长期支教帮扶,接待260余名教师来杭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借力高端教育资源,引进浙大建立1所附属实验学校,引进浙大幼儿园合作办园1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品牌学校结对80所。深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在美国
9、英国、芬兰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建立师训基地4个,中小学校与海外友好学校结对率达78%,选派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829人,出访学生2525人,接待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访811人。创建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学校13个,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4所。二、“十四五”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十四五”时期,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基础性作用。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L新时代对教育带来新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
10、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当前,教育发展面临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化、新理论新技术突飞猛进、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2 .区域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省被列入全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区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区委全会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目标。新时代新战略新定位都需要教育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民生保障,对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3 .人民群众对教
11、育提出新期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快速导入和结构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多样化教育的渴望日益迫切,我区面临“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压力。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公平、优质和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和期待,要求教育加快各类资源的有效供给力度,缩小区域、校际、公办和民办教育间的发展差距,实现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期盼,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供给还不够充分,辖区人口快速增长,学位需求旺盛,部分片区“上公办园难”、“上好学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优质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片区间、校际、公
12、办与民办间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还不能完全实现。三是育人质量还不够全面,学校教育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依然存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道远。四是教育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教育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制约学校办学活力、教师育人活力,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开放需要加快步伐。三、“十四五”发展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全域优质为目标,以“坚持面向全体,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为原则,以构建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抓手,以健全
13、和优化“十大机制”为重点,全面开展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教育生态和谐园“三区三园”建设,高水平打造师生持续向上生长的教育生态场,实现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位教师都优秀、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好地发展。(二)基本原则L坚持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育好每名学生;面向全体教师,激励每位教师;面向全体校园,办好每所学校;面向各个板块,深化教育改革,统筹区域资源,推进教育更公平、更优质、更均衡、更协调发展。2 .落实全面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育人观和全面质量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深化学生智育改革,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
14、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坚持以生为本,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全面强化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3 .保障全程生长。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把“五育”贯穿学前、义务、高中教育全过程,形成中小幼衔接、内容融合、多方协同的新时代育人模式。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全程生长工作机制,加快数智教育建设,深化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改革,完善教育生态评价体系,建立学校自主办学、教师自主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教育治理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全域优质教育,努力把区建设成为美丽校园示范区、数智教育引领区、优质教育集聚区、学生成长康乐园、教师发展幸福园
15、教育生态和谐园的全国教育现代化的领跑者。L美丽校园示范区。优化教育布局,启动新一轮教育规划布局修编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基本建设,新增学校41所以上,改扩建学校5所以上,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保持100%。开展新一轮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品质校园。2 .数智教育引领区。深化数智教育建设,构建“1+3+N”数智管理体系,“1”即大数据中台,“3”即学生信息库、人事管理信息库、名师教育资源库,“N”即校外教育、社区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学生健康管理等N个平台。持续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及应用场景研究,创建区级及以上技术赋能标杆学校10个,建成
16、技术支撑学科教室50个。3 .优质教育集聚区。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初中教育强校行动,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以上。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4 .学生成长康乐园。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程,每位学生参加1至2个“棒侪儿”社团,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促进计划,共筑学生生命安全防护网,完善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长效机制,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70%,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学生生命质量意识和身
17、心健康水平整体提升。深化校园幸福指数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5 .教师发展幸福园。建立完善面向全体、人人发展的教师培养体系,全力营造经济有保障、政治有地位、社会有尊严的教师工作环境。幼儿和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78%、98.5%,初中和高中教师硕士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达18%、33%,职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加大优秀教师招引和培育工作,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100O名以上,新增正高级教师15-20名、省特级教师4-5名和省教坛新秀10-12名。6 .教育生态和谐园。扩大教育开放力度,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教研院校等交流合作,构建教育内外循环治理机制。引进高等
18、院校合作办学,探索建立环浙大基础教育生态圈。整合辖区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家庭、社区教育生态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生态圈。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提升行动,优化国际教育合作生态圈。“十四五”期间区教育事业主要预期目标序号主要指标2020年2025年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90902公办幼儿园覆盖率86.686.6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21004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5955集团化办学覆盖率(%)88.7906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小学段0.2360.23初中段0.2440.247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学前段92.892.8义务段100100高中段
19、8590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1001009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1.64个百分点累计降低5个百分点10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68.87011幼儿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767812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98.298.513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比例(%)初中17.518普通高中32.73314职高“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94.695四、主要任务(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完善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体系。到2025年,公办园入园率达86.6%以上,普惠园入园率达90%以上。省等级园覆盖面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5%及以上。L多渠道扩大
20、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深化名园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的孵化带动作用,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发展。发挥部门办幼儿园优质教育品牌效应,共同构建学前教育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2 .分层推进民办幼儿园转型升级。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学前教育整体规划,实施公办园与民办园新互助计划,促进协同发展。实施民办幼儿园分层管理,丰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加强对财务管理、收费情况和教师待遇等的指导和审计,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3 .高水平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深入推进园本课程建设,实施
21、保教质量体检行动,促进质量全面提升。探索建立幼儿园组团合作发展模式,深化“一网四片十二格”管理机制,借力高校资源,发挥区域名师、项目制工作室、区域协同教科研员的引领作用,建立以共同研究方向为纽带的教育联盟,提升区域幼儿园整体实力,打造精致现代、多元开放的学前教育品牌。(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校际、片区间、公民办学校间的发展差距,到2025年,小学段校级优质均衡系数为025,初中段为0.22。4 .促进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合力推进名校教育集团、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区域教育联盟等多模共存、优质共生的集团化办学。实施新优质学校培育行动,研制区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教育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