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1).docx
《“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建设成就一、“十四五”林业建设成就“十四五”期间,林业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宗旨,以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林业“十四五”规划的实施,突出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多元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森林资源结构改造提升,创新林业产业升级,实现林业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到2025年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均达到预期目标:(一)创新森林生态保护模式,资源增长显著1、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目标管控。“十四五”期
2、间,县严格执行森林法、省森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加强对森林资源消耗的监测与管理,落实森林资源目标管理责任制,较好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林地保有率有增无减,全县林地保有量面积231.46万亩,超过省下达的责任目标(231.41万亩)522亩。森林保有量211.79万亩,超过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期末森林保有量(203.04万亩)8.77万亩。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省、市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清理整顿木材加工企业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伐区设计质量管理,县林业局
3、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县违规调整天然林起源问题的通报(闽林文201729号)的要求,核实资源档案原始数据,对符合采伐条件的山场地块开具设计通知书,才能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加大对伐区设计质量成果的抽查力度,严把规划设计关;强化伐区监管,实行伐区责任人制度。三是对正常林木采伐实行林政、资源、营林采伐审批联审制;对纳入松材线虫防控方案需要采伐改造的山场,实行检疫、资源、林政采伐审批联审制,确保采伐山场与设计成果的真实性、一致性。四是对林木审批资源数据实行网络共享,森林公安、林业执法大队联动,共同监管,充分发挥林业执法职能作用,切实在“打、防、管、控”上下功夫,从严从重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做到管得了、控得住,确
4、保森林生态安全。“十四五”期间全县限额采伐指标208.277万立方米,办理林木采伐面积11.436万亩,实际审批采伐林木蓄积43.3281万立方米,占限额指标20.8%o我县森林资源消耗大幅下降,为广大百姓提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宜居环境。2、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2016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县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一是加强县级防火队伍建设。五年来,全县共投入100余万元,组建两支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共计120余人,下设5个中队,分别设在龙津镇、嵩口镇、嵩溪镇、长校镇、灵地镇。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关
5、林业站综合大楼基础上修缮森林消防队伍营房53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储备库、食堂等设施设备,总投资15余万元。三是配齐基础队伍。全县10个乡(镇)场分别组建一支半专业扑火队伍,每支队伍20-30人,队伍按照省上标准配备风力灭火机、森林消防灭火水泵、油锯等扑火装备,逐步提高森林火灾扑救和防控能力。四是强化防火监控系统建设。在长校灵台山、李家古坑村、温郊梧地村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套,县级森林防火预警指挥中心1个,实现指挥系统信息智能化、网络化。五是严防火灾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o以内,未突破省控指标。3、健全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体系。五年来,县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
6、知识宣传,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意识,树立全民森林健康理念。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上,注重转变防治体制,建立以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监测预警、防治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高效防治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63%。,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221536亩,其中马尾松毛虫面积25198亩、萧氏松茎象面积121315亩、松墨天牛68317亩;松材线虫病6706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有效防治率达100%;测报准确率达95.1%(监测覆盖率达99.1%、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调运检疫率达100%,松材
7、线虫病春秋季普查、松墨天牛生化防治(兼治马尾松毛虫)、松木及其制品检疫法检查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如期完成,全面完成了“十四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目标。4、开展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建保护小区32个,新建自然保护区面积7518.66公顷,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由原来的1721.9公顷调整为1776公顷,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为9294.66公顷。“十四五”期间,莲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加强了管理,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利用新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力争在占用林地、盗滥伐林木、采挖药材等资源保护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促使自然保护区保护设施进一步完
8、善,强力打造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及湿地保护,一是按时、保质完成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野生动植物保护率95%;二是开展九龙溪流域湿地资源监测,对其干流及其流域上的大型水库实施植被恢复等有效措施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湿地保有面积3091公顷。(二)稳步推进林业改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1、组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林地规模化经营。围绕“规模经营、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建设目标,积极引导林农组建家庭林场、股份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林农”等经营方式,实现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截至2019年底已培育省、市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2家
9、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林场8家)。目前全县已组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41家,经营面积80.56万亩,覆盖面为60.12%。2、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稳步推进林权规范流转。至2019年12月末,已完成“福林贷”授信100个村、授信金额L3亿元目标任务,已贷款95个村、863户、金额1.29亿元。全县共办理林权抵押135笔,贷款金额3.85亿元,抵押面积26.16万亩。共办理林权流转2295起,流转金额5亿元,流转面积61.34万亩。3、持续推进新型合作造林新模式。以“增加村财政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通过“集体林地入股,集约经营增效”方式,实施“县林业基金投资管理站+村委会
10、为模式的新型合作造林,已在长校、里田、灵地、龙津、嵩口、温郊、余朋、嵩溪、等6个乡(镇)16个村完成合作造林4750亩。(三)高质量培育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1、营造林成绩斐然。2016-2025年,全县已完成植树造林面积9.496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更新8.39万亩。加强未成林和中幼林抚育,完成森林抚育面积76.67万亩,占任务202%。开展林分修复和墓地生态治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完成三沿一环重要区位生态修复和提升12574亩,有效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天然林保护65.4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面积47.7万亩,占任务238%;新造竹林300亩,新建“两高一优”竹林基地8000亩,毛竹低产改造
11、8000亩,建成丰产竹林4万亩;新增种植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6100亩,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2350亩。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2019年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80.1%,超过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责任目标5.1个百分点。全县森林蓄积量1569.1万m3,超过省政府下达的“十四五”期末森林蓄积量219.1万立方米。2、绿化美化初见成效。“十四五”期间,我县结合植树节活动,采用微信、短信及电视广告等宣传手段,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宣传,组织全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五年来,我县设立义务植树基地6处,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5次有效地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72万株,全县
12、义务植树参与率达101%。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深挖绿化美化潜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乡村绿化工作,截至2025年五月,全县完成村庄绿化造林900亩,涉及53个村,大大提升了村庄绿化水平。3、培育战略性资源基地。强化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并通过政策性金融资金发展储备林,截至目前,县九龙溪国有林场已与县农行签订了政策性资金贷款授信的协议,贷款授信金额2.5亿元,已放款3910万元,收购人工商品林L2万亩,为建设国家储备林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我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已有4.5万亩,其中:20162025年间新建储备林1.9451万亩。4、大力推广营造混交林。“十四五”以来,我县大力推动营造阔叶混交林
13、以提升森林生态水平,不断改善林分质量,强调县属国有单位和林业基金投资管理站必须全部都造混交林,重点营造杉木和乡土珍贵阔叶树混交林,阔叶树的比例达4成以上,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同时,要求各乡镇积极推广营造珍贵用材树种,并积极推广林下套种珍贵树种,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阔叶混交林,将一般用材林改造为珍贵树种用材林。2016年以来,我县已种植珍贵用材树种2.393万亩。(四)多元化发展林业产业,助推林业可持续发展。1、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十四五”末期,全县花卉苗木总面积已达71391亩,其中花卉15547亩,观赏苗木55844亩,县被认定为“花卉苗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切花被评为“201
14、8年度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绿化苗木种植基地面积4044亩、占任务数50.55%;花卉基地种植面积4256亩、占任务数的106.4%。完成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面积900亩,其中楠木采种基地面积566亩、桂花采种基地面积300亩、油茶良种育苗基地面积34亩。2、稳步发展林产加工业。到2025年底,全县拥有林业企业42家,其中规上林业企业30家;实现林产加工业产值52.0685亿元,其中规上林业总产值达39.604亿元;2025年15月完成林产工业总产值23.833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林产工业总产值16.5322亿元。较2015年增长22.17%,年均增长11.08%,提前
15、两年实现突破30亿元的计划目标。3、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十四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31.1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3.44万亩,主要品种有:黄花倒水莲、仿野生灵芝、茯苓、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竹菰、黄精;林下养殖1.93万亩,主要品种有:中华虎头蜂、蜜蜂、家禽等;相关产品采集加工IL78万亩,主要是:鲜切花采集、油茶(茶籽油加工)、竹笋加工等;森林景观利用4万亩。已形成了年产值7.33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4、康养引领林业第三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县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建立省级森林公园2个,森林公园面积48215亩;已建成森林康养基地1家
16、森林人家5家。一是强化项目策划。策划九龙湖闽人之源森林康养基地、大丰山道教文化森林康养基地、拔口森工文化森林康养基地等3个项目。二是助力品牌创新。重点助推天芳悦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中:天悦疗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列入“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名单、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有力地提升了森林康养的知名度。三是注重规划编制。“十四五”我县组织专家开展县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天芳悦潭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县桂花园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悠然国一堂居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为进一步开发我县康养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5、科技支撑油茶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县积极开展油
17、茶科研攻关,加大校企、科企合作,在油茶良种创新、油茶稳产丰产高产研究和油茶生态栽培等方面加大了合作科研攻关的力度;同时,我县还积极推广木本油料基地建设,依托昊天集团、山珍源油茶、嘉成农业等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新增种植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6100亩,开展低产林改造2350亩。(五)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备。1、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十四五”以来,全县建立3个林业科技示范园,推荐清龙生态兰花、山珍源油茶两个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参评市级示范基地。实施了2个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90万元,推广示范种植多花黄精、黄花倒水莲650亩;推广11项林业实用技术,组织110名林业科技专家下乡
18、培训80名林业技术骨干,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林业服务体系。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层林业科技推广站2个,落实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机制,实施“农业农村示范户”林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及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到2025年我局共实施中央预算内林业科技推广站建设项目2个,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为林业科技人员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5名高级工程师入选县级科技特派员参加挂村服务,3人荣获省级林业乡土专家,2人荣获国家林草乡土专家,免笔试招聘了林业硕士研究生3名,林业科技推广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90%以
19、上,成果转化率达68%以上。3、整合林业执法力量,严打涉林违法犯罪行为。一是加强对乱砍滥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林区秩序,“十四五”期间,全县持续开展了林业执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林业违法行为,乱砍滥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非法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明显减少,林区治安逐步稳定;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配置,不断强化执法能力,为更好地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林地征占用等林业经济生活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有效打击了我县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在“十四五”期间,我县林业执法大队、森林公安共计办理案件1054件,挽回经济损失704.43万元
20、为国家守住生态红线,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作用。二、“十四五”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县域经济发展较快,林地供给不足。“十四五”期间,我县在基础设施、民生建设、公共事业及园区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涉及用林用地增加,对我县确保森林覆盖率及森林蓄积量的压力增大。2、林业产业整体规模小,市场承受力差一是我县林业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造成产品成品率低、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林业企业需进一步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当前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另外,我县林业企业资金匮乏,受市场影响、产品滞销和货款回收慢以及金融系统融资难等问题,我县林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资金困难的
21、问题。二是林下经济发展总量不大,木本油料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小。3、林业队伍力量薄弱,人口老龄化和断层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县林业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县林业局现有117名干部职工中,50周岁以上的达52人,45周岁以上的71人,年龄结构严重老化,青黄不接。尤其是基层林业站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14个林业站仅有50人,个别站只有2人,对近年来越来越沉重的各项工作任务,出现疲于应付状况。表1-1县“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序号目标名称单位指标数“十四五”末数值1森林覆盖率%7580.192森林蓄积量万n?135016053林地保有量万亩230231.444森林保有量万亩203.4217
22、25自然湿地保护率万亩4.54.66自然保护区面积万亩3.83.87森林火灾受害率%00.80.8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339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率%959510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909011义务植树尽责率%9710012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6313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909514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3057.1515苗木基地保有率万亩66.0116花卉基地保有率万亩1.51.55第二章规划背景“十五五”(20262030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
23、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一、“十五五”开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1、全面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林业发展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发展思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生态产品的主要贡献者,全社会关注林业、保护生态的氛围更加浓厚,有效促进了林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2、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质量新时代林业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
24、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森林休养生息,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将有效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水平,推进森林质量整体提升,优化森林生态结构,完善森林生态体系。3、实施乡村美化绿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林业发展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为乡村生态服务振兴谋篇布局,真正为实现乡村百姓富、生态美指明方向,要将林业建设与乡村规划建设统筹安排,完善和修复乡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九届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林业 发展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