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1).docx
《“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目录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2第一节发展基础2第二节发展形势9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13第一节指导思想13第二节基本原则14第三节发展目标15第三章重点任务17第一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17第二节加快延伸粮食产业链,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21第三节加强粮食收储调控,完善“产购储加销”体系25第四节完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构建粮食储备新格局29第五节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32第六节加快实施数字化改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34第七节加强物资储备保障,增强抵御重大风险能力36第八节推进全面依法管粮,持续提升粮食监管效能41第九节推
2、动粮食节约减损,倡导绿色健康消费44第四章保障措施46第一节强化责任落实46第二节强化制度保障47第三节强化要素支持49第四节强化人才支撑50强化粮食安全和物资保障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编制县“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加强县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的统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确保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涉及的主体为县县域范围内承担粮食和物资储备活动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主要内容涵盖粮食收购、销售、储存
3、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环节以及科技、信息服务和物资储备采购、储备、调运、信息和技术支持等。本规划根据省“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五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粮食和物资储备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县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实际展开编制,是指导全县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以2025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与成效“十四五”时期,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健全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连续5年在市对县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获“优秀”等次。具体成效如下:(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我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稳定提高(见表1),2025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07412.79万元(位列全市排名第四),比2015年增长了42.26%,具体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大领域总产值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28.31%、69.57%、475.07%、22.5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促进粮食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见表1)。表1县2015-202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单位:万元)年份农林牧渔业(合计)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2025年1007412.79363123.4720913.05166906.51420577.9535891.82019年917692.58346940.0519623.33100781.81416778.7333568.692018年861203.81327879.0719439.2161500.67421154.4931230.362017年798006.41308474.0715211.9657553.3387805.08289622016年797840.4333227
6、5.0713219.1238643.16370879.2542823.842015年708132.06282997.4012332.5829023.83343294.3340483.92(二)粮食生产总体保持平稳稳字当头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省长责任制目标。2025年,完成全县15.99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超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63万亩,产量7.14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实现水稻良种覆盖率98%以上、单产450公斤/亩以上(具体明细见表2)。我县西潭镇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已完成,早稻示范区平均亩产达476.2公斤,目前正在推进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及水稻绿色高
7、质高效行动项目。表2县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品种播种面积(亩)产量(吨)亩产(公斤/亩)一、谷物13408761050455.3稻谷13252160430456杂粮1566620395.7二、薯类157148335530.4甘薯123676520527.2马铃薯33471815542.3三、豆类58381574269.6大豆3746883235.8杂豆类2092691330.2(三)粮食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通过控制源头,抓好生产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加强农业的面源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管好存粮,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智能存粮方法,如应用智能通风、环流
8、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存粮等先进、绿色的技术和工艺。全程监管,在生产和库存环节监测预警关,在流通环节把好粮食检验关。2025年,入选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为粮食质量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四)粮食储备体系逐渐完备打好安全储粮“持久战”,推广科学保粮、绿色保粮,通过采取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电子检测和充氮气调等储粮技术,收效良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彻底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保持安全生产良好态势。组织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升仓储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实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
9、安全稳定。目前县粮储局下属国有粮食企业有13家,2025年合计收入885.27万元,支出807.89万元。全县10家粮食购销企业,共有17个库区,共有粮仓69间,总占地面积134834.58平方米,总仓容86505吨,目前实际政策性储存粮油31050吨(见表3、表4)。表3县2016-2025年储粮情况(单位:吨)项目类别20162017201820192025早釉稻1675016634166341663415730中晚制!稻/5604小麦60006116611661166116中晚釉米350350350350350玉米/3000原粮合计2325023250232502325030950大豆油
10、3838383897调和油112112112112149花生油/4食用油合计150150150150150其中:中晚制米折原粮500吨。表4县现有县级储备粮分储情况明细表(单位:吨)储粮单位库区小计中心粮库23700南诏公司5700县购销公司1400粮贸公司250合计31050(五)粮食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全县内粮食经营主体应急协作、央地储备协同联动、粮食应急运输对接沟通等机制,全县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数量进一步增多,粮食日应急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至2026年,全县现有列入市级粮食应急体系的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家、应急配送中心4家、应急储运企业1家、应急供应网点30家(具体
11、名单见表5)。县军粮供应站列入2017-2019年度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表5县粮食应急企业(市级)明细表细项(数量)名单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县农家碾米加工场、县春华桥头米厂应急配送中心(4)县军粮供应站、县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县四都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南诏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应急储运企业(1)省县汽车队应急供应网点(30)县军粮供应站、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深桥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林秀娟米店、县西潭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四都阿莲米店、县春华桥头米厂、县桥东绍全粮杂店、县建设乡江亩坑陈水福食杂店、县旺客隆超市、市恒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分公司、省县亨利实业有限公司新生活购物广场、县太平粮食购销有限公
12、司、县下河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县农家碾米加工场、县南诏沈舜禹粮油商店、县远信食品店、县沈汉光食品店、县南诏新翼超市中山分店、县欢乐星期六食品店、李丽洪食品店、县林艳芳食杂店、县梅岭伟民烟杂店、县米夫人粮油店、县玉发电子商务服务站、县沈书云粮杂店、县金三源食品有限公司、县王镇县食品店、县丽莉日杂便利店、县志访便利店(六)物资储备基础不断增强对物资储备进行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储备技术创新,物资储备人才引进,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等。2019年,我县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救灾物资采购预算资金,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提供保障。目前,南诏应急物资储备库区现储有各类应急救灾物
13、资4085件(见表6)0表6县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明细表2019年民政局移交物资2985件帐篷棉被背心衣折叠床棉大衣夏凉被草席应急灯防潮垫11552150100070840389002025年应急局要求采购物资I100件帐篷棉被背心衣折叠床棉大衣夏凉被草席应急灯防潮垫2002000002000100400合计(4085件)315顶721床50件100O床70件1040床389床100支400块(七)粮油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密切监控全县粮油市场动态,设立8个粮油市场监测点对全县粮油市场动态进行密切监控,准确把握粮油市场变化情况,加大对市场粮油质量监管力度,坚持每日向市粮储局和县市场监管供应保障组
14、报送粮油市场监管情况,防止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八)安全储粮管理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工作,加强对粮食企业的安全监管,确保我县储备粮能安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认真做好“一县一库”目标建设要求,推动我县现代化粮库管理工作;做好全县春季粮食库存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组织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针对现存应急救灾短缺问题,通过网上公开招标依法依规进行公开补充采购应急救灾物资,及时完成补充采购县应急救灾物资的验收入库,为县应急救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发展存在问题(一)粮食仓储物流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县中心粮库为主的现代型仓容所占比例较低
15、成品粮低温库缺乏,仓储配套设施特别是绿色储粮保粮和物流设备设施不完善。对于利用智能化的新方法、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新技术实现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环保储粮运用不多,所占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粮食转型发展改革发展对粮食储存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有线和无线通讯等综合技术手段,实现粮食出入库业务、粮食仓储业务和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综合应用作为今后科技储粮的发展方向。(二)粮食产业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经济体量偏小、规模不大、集中度低,粮食储备库、粮油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健全。粮油产品精深加工比例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少、产品附加值低
16、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缺少技术、智力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三)粮食市场流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据估算我县56万人常住人口年粮食总需求为26.824万吨(以2025年世行报告估算我国人均年粮食消费量479公斤为标准),粮食年总缺口达产量19.684万吨,计算粮食自给率仅26.62%o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县未纳入粮食主产区,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县粮食自给率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对粮食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优质粮油产销平台不适应粮食产业发展需要。粮食加工企业配套物流需进一步加强统筹调配,提升规范化水平。粮食供应链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产购储加销衔接
17、融合程度需要提升。(四)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物资储备是新一轮机构改革以后整合的新职能,如何加快理顺物资储备管理职能,构建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救灾物资”收得进、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有待积极探索和建设。目前物资储备种类不全,储量偏少,财力投入不足,现有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大多数存放在粮食储备库中,没有专用的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备综合调度平台尚未建成,社会动员能力不足,需建立完善应急、交通运输、医疗等各部门的物资统一调配机制。(五)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支撑粮储系统高质量发展国有粮食企业队伍老化弱化现象明显,全县粮储系统共计88人(含局机关公务员2人),其中:13家下属企业86人(不含
18、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以下为2022年7月的统计数据),50岁以上员工占66.28%,40岁以下员工仅占10.46%,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仅占24.42%。专业技术人员中持有资格证的占比为46.67%,中级以上粮油保管员占粮油保管员总数的20%。粮储企业化验、财会、法律、电子信息等技术型人才匮乏。现有2家储备粮公司的化验室负责日常化验检测,且未具备化验室资质,具备化验资质人员十分急缺,仅县购销公司有1名具备化验资质的粮油质量检验员(为退休返聘人员)。现有国有企业经理9人(其中2人兼职多家企业),均在54岁以上,多人临近退休,年龄结构偏大导致探索使用新技术、新经营模式的动力弱,严重影响了粮储队伍的改革发
19、展动力和创新能力。(六)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全县粮食储备系统管理的正常运转机制仍存在薄弱环节。全县粮食公司均独立设置财务账目,无法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全方位的财务监督。全县粮食企业专业人才配备不足,员工招聘制度和企业经营的奖惩机制不完善。如何建立健全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规范国有粮食企业人力资源流转制度,整合优化县粮食企业资产,有待积极探索和建设。第二节发展形势一、发展机遇(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改革发展大环境更加有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
20、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五”规划纲要着眼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对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作了总体安排,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这些既是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重要发展机遇,为我们进一步打牢粮食安全基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构建统一高效物资储备体系,营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强劲动力。(二
21、重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抓手更加有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闽粤合作经济区等多重国家和区域战略叠加,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进入提档升级阶段,进一步加强了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区域协同发展,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迸发。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在新发展格局中,我县区位优势独特,是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沿海城镇发展带的重要节
22、点、闽粤经济合作核心区,有助于自身优势和作用发挥,打造粮食产业园和物流中转基地,进一步完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三)“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家“十五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生产驱动方式、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十五五”时期,“数字储粮”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将呈现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的产、购、储、力口、销深度融合的趋势,数字赋能粮食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的成效更加明显。(四)受内外部形势影响,应急物资保障功能持续凸显全球性突发灾害和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多变形势对区域应
23、急物资保障整体能力提出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一)国际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际形势更为复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格局加速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世界安全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在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粮食安全 物资 储备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