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诸内者必形诸外.ppt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诸内者必形诸外.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有诸内者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必形诸外 “有诸内者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形诸外”语出丹溪心法,源于灵枢语出丹溪心法,源于灵枢外揣外揣的的“司外揣内,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司内揣外”思想。思想。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外与体内有着密切联系。整体,体外与体内有着密切联系。疾病发生时,其本质(内疾病发生时,其本质(内部病变)会通过现象(外部证候)表现出来部病变)会通过现象(外部证候)表现出来 ,中医的,中医的“辨证辨证求因求因”、“司外揣内司外揣内”等方法就是等方法就是“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在病理论在病因领域中的应用,因领域中的应用,该理论在临床上与现代医学比
2、较具有其独该理论在临床上与现代医学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特的优势。1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的临床优势理论的临床优势11 克服了现代医学本体论病因认识的缺陷克服了现代医学本体论病因认识的缺陷 现代医学通现代医学通常借助各种检测设备找出具体明确的病因后对因治疗,一旦仪常借助各种检测设备找出具体明确的病因后对因治疗,一旦仪器检测不到病因而患者又有明显的症状,现代医学便束手无策器检测不到病因而患者又有明显的症状,现代医学便束手无策了。而中医的了。而中医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病因未明,但可详参四诊,根据然病因未明,但可
3、详参四诊,根据“形诸外形诸外”的证候来推测其内的证候来推测其内的病理变化,从而进行辨证论治。的病理变化,从而进行辨证论治。“何况无论医学手段如何发何况无论医学手段如何发达,总会有未知空白存在,不知病因的病大有所在,攻克一达,总会有未知空白存在,不知病因的病大有所在,攻克一批,又出现一批批,又出现一批1”。因此,。因此,“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理论指导理论指导下的下的“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司外揣内司外揣内”是现在和将来的临床认识病因都不是现在和将来的临床认识病因都不可或缺的方法。可或缺的方法。12 考虑到了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考虑到了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疾病是个复杂的疾病是个复杂
4、的过程,患者的体质也各有差异,同一病因作用于不同机体过程,患者的体质也各有差异,同一病因作用于不同机体后其发展和转归也不尽相同。同一病因现代医学有其特定后其发展和转归也不尽相同。同一病因现代医学有其特定的一类药物,例如对于结核病患者,经检查发现有结核病的一类药物,例如对于结核病患者,经检查发现有结核病灶后就直接予以抗结核药治疗,但临床实践证明,并不是灶后就直接予以抗结核药治疗,但临床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就是没有考虑到每个病所有的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就是没有考虑到每个病人的体质因素。而中医则非常重视病人的个体体质因素差人的体质因素。而中医则非常重视病人的个体体质因素
5、差异,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疗效自然显著。异,会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疗效自然显著。2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临床表现的临床表现 外部证候虽然是内部病变信息的载体,但从内部病变的产生到外部证候虽然是内部病变信息的载体,但从内部病变的产生到外部证候的显露,也会有各种因素造成的差异。因此,外部证候的显露,也会有各种因素造成的差异。因此,“有诸内有诸内”就就未必未必“形诸外形诸外”了。进行详细考察了。进行详细考察“有诸内有诸内”与与“形诸外形诸外”之间大致有以之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下几种情况。21 有诸内者,确形诸外有诸内者,确形诸外 机体内部有了病变,外部确
6、实可以机体内部有了病变,外部确实可以见到相应的证候,也就是临床上所谓的见到相应的证候,也就是临床上所谓的“有证可辨有证可辨”。根据证的表现。根据证的表现不同又可见两种情况。不同又可见两种情况。211 内外一致内外一致 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相一致,现象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相一致,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与本质相统一。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深藏于人深藏于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和头面四肢五官七窍等体表组织及器官通过经络而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和头面四肢五官七窍等体表组织及器官通过经络而密切的联系着,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密切的联
7、系着,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 经络经络作用反映到体表作用反映到体表2。”“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出,咳动肩背”(灵枢(灵枢五邪)。如果临床上见到五邪)。如果临床上见到“皮肤痛皮肤痛”,“寒寒热热”等证候,就可等证候,就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灵枢本藏)来推本藏)来推测是肺部的病变,进而选择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测是肺部的病变,进而选择相应的治法和方药。212 内外相反内外相反 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不一致,即外部证候表现与内部病变性质不一致,表现为一种表现为一种“假象假象”。临床上
8、见到的阴盛格阳证、戴阳证就属此。临床上见到的阴盛格阳证、戴阳证就属此例。例。“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寒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其中的其中的“里寒外热里寒外热”指的就指的就是内有真寒而外有假热,是内有真寒而外有假热,“面色赤面色赤”为虚阳浮越之征,而为虚阳浮越之征,而“身反身反不恶寒不恶寒”的一个的一个“反反”字则明确的指出此证的内外相左。患者此字则明确的指出此证的内外相左。患者此时病势已趋于急,非大剂扶
9、阳抑阴不可,因此,张仲景以通时病势已趋于急,非大剂扶阳抑阴不可,因此,张仲景以通脉四逆汤急驱在内之阴寒,挽回将脱之阳。若庸医不知此理脉四逆汤急驱在内之阴寒,挽回将脱之阳。若庸医不知此理,贸然投以寒凉之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贸然投以寒凉之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22 有诸内者,微形诸外有诸内者,微形诸外 机体内部已有病变,体表也机体内部已有病变,体表也有证候表现,只不过疾病尚在轻浅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病有证候表现,只不过疾病尚在轻浅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病理信息,但这些信息较零散、隐晦,且多为一时性的,非特理信息,但这些信息较零散、隐晦,且多为一时性的,非特征性的,不足以构成明确的病证,因而常不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