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经验.docx
《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经验.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经验近年来,*回顾多年来中医应对外感热病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应对非典、重症流感等的辨治体会,发表热病辨治勾要一文,提出“热、痉、厥、闭、脱为外感热病五大证”,并总结出“热辨证型,痉察虚实,厥分寒热,闭为热痰瘀,脱为气阴竭”的辨治热病五大要领,对中医应对急性外感热病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但因内容过于简练,未经深入阐述,不易理解其内涵。本文拟从外感热病五大证的内涵进行阐释,介绍如下,以飨同仁。外感热病的五大证热证是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其中,发热是外感热病的一般见症,即常证;痉、厥、闭、脱则为外感热病的变证,与病情发展、疾病的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热热作为五大证之首是外
2、感热病的必有表现,尤其以高热为多见。同时发热往往贯穿疾病的始终,代表着疾病的发生和持续状态。发热的程度和特点提示疾病的病因及相应病机。高热往往提示病情程度重,其基本病机为邪毒炽盛,正邪相博,误治或治疗不及时,往往变证迭出,影响预后。如在伤寒论中就记载了大量因误汗、误吐、误下导致结胸、心下痞,甚至加速六经传变的不良结局。热象不解、持续缠绵往往意味着病因、病机更加复杂,为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这在某些烈性传染病或湿温类疾病中屡见不鲜。此外,寒热往来、日晡潮热、身热不扬、发热夜甚、夜热早凉等发热类型,均对辨证具有特指作用。 痉痉是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可表现为手足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
3、甚则角弓反张。发痉多为肝风内动所致,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病情危重的标志。其发生机制为热毒炽盛,引动肝风,风火相扇,熏灼筋脉,或热盛伤及津液,筋脉失养,最终导致筋脉拘急或抽搐。在外感热病中,痉证多分为热盛动风、阴虚生风两种类型。热极生风之热常源于心火、肺火、肝火、胃火等;阴虚生风则为热伤阴津,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前者多在疾病初期或极期,而后者多在疾病的后期。 厥厥也是外感热病病程过程中的重症,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四肢厥冷、清冷不温的阶段,重者昏愦、不省人事。前者为肢厥,后者为昏厥。其病机多为外邪内犯,郁闭气机,可使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发为昏厥。正如伤寒论卷第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感 热病 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