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1).docx
《“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是林业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发展规划,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编制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坂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县作为紧邻中心的县城,一直以来坚持生态立县,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两山”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与省里的“两个高水平紧密结合,与高质量建设森林紧密结合,紧扣市生态保护发展有关规划和要求,立足当前林业发展实际,围绕“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发展与利用“,特编制县林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红利覆盖面,引领县林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提供规划保障。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展望至2035年。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建设回顾1一、“十四五”建设成效1(一)资源管护高效合理,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1(二)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4(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人文林业建
3、设深入发展6(四)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发展动力增质增大7(五)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林业发展基础坚实可靠9二、存在的问题10(一)森林资源增长空间有待拓展10(二)生态保护发展能力有待提高11(三)林业产业发展途径和综合实力有待拓宽加强11(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优化12第二章林业发展背景12一、林业发展形势12(一)“重要窗口”建设成为林业发展新目标12(二)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13(三)“两山”理念应用是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3二、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3(一)缓解社会主要矛盾是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4(二)乡村振兴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4(三)“重要窗口”建设赋予林业新
4、使命14第三章“十五五”总体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规划依据16三、发展目标16四、总体战略18五、空I司布局19第四章主要建设任务21一、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21(一)推进山地森林建设21(二)推进坡地森林建设21(三)推进城市森林建设22(四)推进乡村森林建设22(五)推进通道森林建设22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森林资源质量提升22(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3(二)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建设23(三)继续推进“美丽林相”建设24(四)加强生物多样保护保育25(五)开展生态修复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5(六)提升森林质量26三、发展“两山”产业体系,建设高效益富民
5、产业27(一)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7(二)完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体系28(三)培育林业特色品牌形象28(四)推进绿色产业创新跨越发展29四、深化生态文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0(一)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30(二)挖掘古树名木资源文化内涵31(三)加强森林文化宣传教育31(四)推动乡村文化复兴32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3(一)健全体制机制33(二)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3(三)推进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34(五)建设完善现代林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35(四)构建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的治理体系35(六)推进智慧林业体系建设36(七)推进林业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37第
6、五章重点建设工程38一、国土绿化工程38二、生态保护与发展工程38三、“两山”产业发展工程39四、生态文化建设工程39五、现代化林业建设工程39第六章保障措施41一、加强组织领导41二、加强制度保障42三、加大资金支持43四、加强队伍建设44五、完善公益林管理机制45六、加强依法治林46附表1县“十五五”林业发展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十五五”林业发展主要建设项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森林资源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公益林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空间布局图错误!未定义书签。评审意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十四五”林业建设回顾“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林
7、业局的直接指导下,县林业部门以“优化生态、改善民生”为主题,以重大工程为抓手,围绕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人文林业建设深入发展,林业发展动力增质增大,便民林业服务持续优化,林业发展基础坚实可靠。一、“十四五”建设成效(一)资源管护高效合理,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建设生态林业的优势所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样板区”建设要求,以“增绿”为目标,大力发展森林资源,以“增质”为目标,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
8、着力构建现代生态林业体系,形成了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的基本格局。1 .统筹推进造林绿化工程按照省“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的总要求,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为准则,县全面开展造林更新工作,并将造林重点推进乡村。“十四五”期间,县持续推进生态用地增长,共完成造林更新26641亩,其中平原绿化4471亩。共种植苗木177.6万株,其中,四旁零星绿化37.1万株,“新植1亿株珍贵树”活动种植80.5万株。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全县总体绿量,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状况,在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 .划定
9、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县于2016年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分为2类,分别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349.72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比例为35.54%o生态保护红线共有6个区块:4个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区块,面积317.6平方公里,占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0.82%;2个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区块,面积32.12平方公里,占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18%。“十四五”期间,县对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采取了严格保护措施,保障了林分稳定生长、水体质量安全,加强了生
10、态保护红线内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3 .规划实施“美丽林相”建设以“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景观水平显著提升”为目标,为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功能,充分发挥森林在景观、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县按照“规划先行”的绿化美化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彩色森林、珍贵树、大径材、健康林等美丽森林体系建设,确定了“一心、一园、二廊、六线、多点”的“美丽林相”建设总体布局。2016年,县编制了县美丽林相建设总体规划,后续专门配套制定县美丽林相工作考评细则、县美丽林相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县推进美丽林相建设工作方案等,保障有关项目顺利实施。“十四五”期间,县围绕“一海两园三线”(“一海”即梯田杜鹃花
11、海林相改造项目,“两园”即树木科普园(枫香园)建设项目、规溪樱花园种植项目,“三线”即“十里云河”风景线彩色林带建设项目、“浪漫婚纱”景观廊道建设项目、“醉美梯田”风景线林相改造项目)及其他重点区域开展“美丽林相”建设,共完成22.25万亩。4 .着力加强森林建设工作一是完成了森林资源一类、二类样地外业调查,完成了林地变更调查和林地保护等级调整工作;二是在确保全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保有量不低于80.42万亩的基础上,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用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结合的措施,目前已累计建设完成优质公益林68.66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优质林分,通过优质公益林的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
12、益得到进一步突显;三是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主要目的,采用割灌除草、补植、疏伐等方式,共计开展完成森林抚育14.47万亩,森林建设成效明显。5 .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工作一是按照县湿地保护规划,加强全县范围内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重点对梯田湿地区进行建设与植被恢复,2019年,梯田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并在规划末期通过国家5A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二是加强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并编制完成白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鸡公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三是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累计保护古树名木7745株和古树群151处,其中,散生2964株,群生4781株,系统掌握了县古树名木的总量、
13、分布及健康水平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工作奠定了基础。(二)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富民林业建设扎实推进县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林业产业发展质量两大重点,促进传统林业发展,创新林业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富民林业产业体系,取得较好效果。1 .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木本油料、高效笋竹林、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与大径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高效优质基地建设,创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改造抚育了一批优质林业产业基地;完成了新造油茶良种基地1.4万余亩,低产林改造提升1.1万余亩,良种基地抚育近1万亩;结合“美丽林相”和“一村万树”等活动,建
14、成珍贵树种与大径材示范基地2.1227万亩。2 .科技助力林下经济发展以林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科技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县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工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2000多亩。建成了大牛油茶林下种植三叶青基地、东岱竹林套种黄精基地、石塘湖滨板栗套种铁皮石斛基地、安溪黄处雪梨套种铁皮石斛基地、田洋油茶套种多花黄精基地、三门板栗套种铁皮石斛基地等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基地,在全县多地起到了较好的科技示范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得到了较好地实践推广。3 .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一是高度重视现代林木育种基地建
15、设,重河湾林业育种基地运用现代化育苗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袋400万袋、容器苗260万株的培育能力,育苗数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有效保证了全县优质种苗供应;二是注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通林产品培育、销售关键环节,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十四五”期间,新建了1条产业链(飘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从竹笋种植到笋制品销售产业链),申报了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七彩木制工艺品有限公司、县金成木业有限公司),申报了市级龙头企业1家(木艺工艺品有限公司);三是着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梯田、仙宫湖两大4A级景区,大力推进森林旅游、森林休闲、林家乐观光、山地精品果园等业态的发展,增大
16、了富民林业体系的覆盖面和受益面。4 .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品牌一是注重发展林业品牌,建设市级林业体验园3个、森林人家特色村5个、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家庭农场3个、生态精品示范合作社1个、生态精品农产品6个;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建“省示范性家庭林场”1个,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2个,新增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数14个,“山耕”合作开发包装设计主体6个。(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人文林业建设深入发展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赋予了林业发展新的内涵,县按照传播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的理念,通过深入挖掘“森林文化”,从森林中透视人文精神、民族风情、历史底蕴,推动森林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地营造了森林人文环
17、境,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引导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认可度得到显著提高。L推进森林系列创建活动积极营造森林人文环境,促进社会与生态双发展,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一是县根据省、市关于推进现代人文林业发展的有关要求,围绕“两美”总目标,把村庄绿化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工作,分别在石塘镇规溪村和安溪乡下村村等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2个;二是随着省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以来,县积极行动,出台县“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绿化建设与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有机融合,加大村绿化力度,在雾溪乡雾溪村、紧水滩镇金水坑村等地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9个;三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助推O绿色发展综
18、合改革创新区和诗画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分别在石塘镇桑岭村、湖滨村,元和街道白洋墩村,安溪乡东岱村,紧水滩镇田洋村等地成功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22个;四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开展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试点工作,赤石乡麻洋村成功入选,崇头镇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全覆盖。2.发挥生态文化引领作用以基地,动、植物资源为载体开展森林资源科普教育活动,发挥了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一是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十四五”期间,累计组织开展义务植树造林129.1万株;二是开展人文科普设施建设,建设树木科普园,并以枫香全分布区的种源、家系为基础,建设了500亩
19、枫香种质资源库;三是开展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创建工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成功入选;四是开展以“关注候鸟迁徙,维护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宣传活动,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四)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林业发展动力增质增大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县全面深化林业综合改革,确保林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L林业机构改革根据中共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县机构改革方案,原县林业局与原县国土资源局合并成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设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标志林业机构改革正式完成。按照国有林场
20、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县国有林场根据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林场改革,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落实了职工安置有关政策,目前已全面完成林场改革。2.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省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市深化林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和要求,县深入推进了林改工作。一是深化林业金融改革,加强与县级、村级银行的合作,建立并推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村级质押基金模式,出台个人公益林未来补偿金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完成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1201万元,村级互助组织担保贷款2916万元,实现了全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收益权证发放的增量扩面,解决了农户生产发展的贷款难题;二是通过推进林
21、权抵押贷款增量,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已超过4.8亿元,其中小额循环贷款超过1.9亿元,林权直接抵押贷款超过2.4亿元。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贴息、村级质押基金担保发放贷款等300笔以上,购买林木火灾保险面积达70万亩,购买林木综合保险面积达9万亩,促进了林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三是推进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引导组建家庭林场和林业股份合作社;四是深化林权流转机制,落实“三权分置”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林地经营权流转,及时给予办理有关手续并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累计完成林地流转3.55万亩;五是推进林业法治建设,规范了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流程,共办理征占用林地146宗,面积超过15
22、30亩,积极推进山林纠纷调处,妥善解决了各类林分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3.优化行政服务效能改革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和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要求,优化完善行政服务水平。一是健全网上审批服务,明确分工,利用政务服务网,积极探索网上预约方法,办好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一窗式”受理、综合窗口办结的模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工作,截止2019年,办事跑0次实现率达100%,即办事项实现率达90.91%,承诺期限压缩到97.62%,掌上办实现率100%,电子化率达到100%。(五)提升林业综合治理能力,林业发展基础坚实可靠提高林业综合治理能力,是开展林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县坚
23、持平安林业创建,积极开展林业灾害防控工作,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L加强平安林业建设一是保障林业安全生产,加大对下属单位安全生产、危旧房治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保障林区安全;二是狠抓食用林产品质量监管,与多个食用林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签定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加强林产品的抽检和送检力度,将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监管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制(修)订了县地方标准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雪梨生产技术规程,确保食用林产品安全;三是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92580立方米),定期对全县多条木材运输索道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林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