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docx
《“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前言11基本概况31.1地理位置31.2地形地貌41.3水文气象51.4河流水系61. 5社会经济91.6水资源利用情况102水利发展成效和面临形势122. 1“十四五”水利发展成效122.2面临形势162. 3存在的问题203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273. 1指导思想273.2基本原则273. 3规划范围283.4 规划水平年283.5 发展目标294主要任务344. 1总体布局344.4 工程建设344.5 高效能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425规划投资及实施计划465. 1投资估算465. 2实施计划466环境影响评价477水资源论证分析498保障措施511.1 1加强领导
2、落实责任511.2 深化前期,加快进度511.3 加大投入,要素保障511.4 加强宣传,凝聚共识529附表53前言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水安全战略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全党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3、新时期,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水利改革新使命,共同富裕示范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和省“四大”建设、山区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水利发展新机遇,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国家水网”“水网”“水网”建设提出了水利发展新要求。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县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水管理体制机制推陈出新,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根据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依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思路要求,参照省水安全保障“十五五”规划、市水安全保障“十五五
4、规划、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编制“十五五”规划,深入分析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在县发展现状评估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已有成果梳理、补充调研等方式,评估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拟定县“十五五”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和目标指标,研究提出“十五五”水安全保障的重点任务、投资规模及保障措施等,作为指导县“十五五”水利改革发展、提升县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依据。1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县地处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1850至11930,北纬2725至27。51,东西长67km,南北宽49k明北接省龙泉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西、南则分别与福建省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为浙闽边
5、界地区,总面积1898k112。县治设松源街道,距市233km,距省会杭州市532km。/湖州市/杭族於.广(诸暨市w。安只O/GY4L/兰溪市一史&市C:衢州市,。(.永康市/M:/IJ瞥县、江上昌县y水市.市松筋屋,?)人f.r厢,;水入3.市rrCzS.MWE图1-1kz一鸳丁嘉兴市津建司乡带T/W龄/U)T宁市.匚山u望市舟山市于J宁波市,常八绍产Jp/;波y个品:喇N市。新g一布1:i县东阳/j,J门善飞葭F.、温岭市(温永婪乐”R海J州市堂:%)阳县2JS县区位示意图1.2 地形地貌县地形属浙西南中山区,有溪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等多种地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为洞宫
6、山脉所踞,多崇山峻岭、深谷陡坡,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23座,主峰百山祖海拔1856.7%为省第二高峰,百山祖北麓斋郎村海拔1210m,是全县最高居民点,山间盆(谷)相对高度海拔600m80011i;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地势较东、北部平缓,谷地较宽,山间盆(谷)地相对高度海拔33011600m,新窑村海拔240%是全县最低点。按省构造分区图,县大地构造单元华南褶皱系(12)浙东南褶皱带(II3)宁波隆起(IIL)龙泉遂昌断隆(IVG的南部,东侧通过余姚深断裂,断裂走向为北北东方向,东北侧通过松阳平阳大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方向,两断裂均活动于中生代。图例Hi0h185470福建省图1
7、2县地形地貌图1.3 水文气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根据气象部门实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8.(TC,最高温度4LlcC,最低温度-9.2cC,年平均日照时数1729.O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746.9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40.2mm(620cm蒸发皿)。县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西南部和东部降雨较多,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雨量相差达100Omm,以站为例,最丰年2010年降水量达240Imnb最枯年1971年降水量仅1088mm;在年内季节分配上也极不平衡,雨量多集中在29月,占全年总雨量的近90%,
8、其中36月的降水更为集中,常有洪涝发生。表1-1站地面气侯特征值表月序累年月平均本站气压(hPa)累年月平均气温()累年月极端最高气温(OC)累年月极端最低气温()累年月平均相对湿度(%)累年月平均风速(ms)累年月日照时数累年月日照百分率1979.87.627.1-6.5781.2104.2322977.89.630.8-5.2781.384.627397512.932.8-4.6781.292254971.818341761.1114.2305968.621.935.97.4761.1137336965.324.736.910.7800.9133.7327964.927.341.118.2
9、761.1222.4538965.126.840.214.8771.1210.4529969.724.137.610761.11704610975.119.535.21.4741.1169.34811978.414.231.6-3.6761.1143.84512980.68.925.4-7.9761147.4461.4 河流水系县水系有三:一是闽江流域的建溪支流(闽江水系);二是瓯江流域的小溪支流(瓯江水系);三是流入东海的赛江(赛江水系)。流入建溪的有松源溪、安溪、竹口溪;流入小溪的有左溪、南阳溪;流入赛江的有西溪,八炉溪。除竹口溪外,均以洞宫山脉为分水岭,向东北流入瓯江,向西南流入闽江,向
10、东南流入赛江(福安江),故有“水流两省达三江”之说。(1)松源溪松源溪属于闽江流域建溪支流。闽江发源地有三源,都源于武夷山区。北源建溪,源出浦城;西北源称富屯溪,源出光泽;西南源称沙溪,源出宁化。松源溪,原名松源川,又名济川(庆云县志光绪版),为县境内的最大溪流,流域面积454km2。源出二处,一源百山祖西南麓,经车根、后广、大济(周墩)、城镇、和山、五都、屏都等地,至菊水与安溪合流。一源举水风岗尖西北麓,经门林、杨楼、蒙淤流入兰溪桥水库,与车根水汇合。松源溪到达马蹄番后,入福建省松溪县境。它与竹口溪在松溪六墩坑下桥附近汇合,称松溪。经建瓯,又与南浦溪汇合,入建溪,到达南平,流入闽江。松源溪两
11、岸,势平缓,海拔30Om700%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是县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安溪安溪为松源溪一级支流,发源于浙闽边界洞宫山县境的凤岗尖南麓,河流出源口海拔约1370mo出源后南流,过龙面井后在第四坑口出注入福建省政和县,出境点河床高程约893m。出境后继续南流,至大林洞转西南向,至锦屏转西北流,至后山转北流后再次进入县,进入点河床高程约407m,经安溪、蒲潭、淤上,在屏都镇菊水汇入松源溪。安溪流域总面积322.05km2,主流总长52.20km,其中县境内有集水面积206.54k11主流长度22.93km。(3)竹口溪竹口溪为松溪一级支流,在县境内有集水面积280.79km2,主流长度
12、34.43km,河段平均比降20.77%。竹口溪发源于县和龙泉市交界的黄畲寨尖南麓的黄畲,黄畲寨尖主峰海拔1090.4m,河流出源口海拔约950m。出源后东南流过双坑后转南流,至象鼻沟转东流,在柏渡口左岸纳黄田溪,折南流至枫堂左岸纳桥坑溪,继续南流至竹下村折西,至葫芦潭背又折南流,至竹溪转东南,新窑又转西南流,在木城入福建省松溪县境内,出境点河床高程约235m,出境后继续西南流,在六墩坑下桥与松源溪汇合注入松溪。(4)左溪左溪属瓯江水系小溪支流。源出县与福建省寿宁县交界的黄泥岭番,海拔1420.7%河源海拔约1175m。河流出源后北流,经箸坑、坝头,纳江根坑,至石塘纳竹坪坑,继续南流,纳白柘坑
13、牛颈溪、坑下坑、梅坑诸水,至桥头纳桥头坑后转西流,纳山后坑,至左溪林场左岸汇入石磨下坑,转北流,经坊浦洋、湖边洋后与南阳溪合流,河口高程约357m。县境河道总长26km,流域面积255km2o(5)南阳溪南阳溪属于瓯江水系小溪支流。源出三处:一源岭头乡洋溪,经温吞到黄淤;一源车根大弯栏,经青草、溪沿、贤良到黄淤与温吞支流合股,流经西洋、新庄入张村;一源百山祖南麓,经半山源、后溪与黄淤水合流,通过吞头、张村、南阳、风滩,到交溪口与左溪汇合,沿途有小支流115条。南阳溪河道总长44km,流域面积249k11(6)西溪西溪为赛江一级支流,总流域面积1178k11发源于省县西溪乡大尖岩主峰西麓大井坳
14、主峰海拔1467m,河源海拔高度1275%出源后称网坑,向北流经后坑,左岸纳西源底坑始称西溪,至庄余村折向东流,在交溪村左岸纳举水溪,继续东流,经西溪乡后右岸接赤溪水,在后洋坑口下游约2km的大岗流入福建省寿宁县,出境点河床海拔525喷入寿宁后继续东流经下党后左接九岭溪,至店前转东南,经斜滩右岸接长溪,继续东南方向在社口进入福安市,于福安市东口与东溪汇合。西溪在县境内流域面积221.75km2,主流长26.90km,河段平均比降27.88%。(7)八炉溪八炉溪属于交溪水系,发源于岭头乡杨家庄,经下庄、岭头、包谢、八炉、小横岭、鱼条际、双港桥,流入寿宁县托溪、芹洋,至新坑尾与西溪合流。县境内,
15、沿途大小支流66条。八炉溪总长25k11,流域面积92km二图1-3县水系图1.5 社会经济县辖濠洲、松源、屏都3个街道,竹口、荷地、黄田、左溪、贤良、百山祖6个镇,安南、隆宫、五大堡、岭头、淤上、张村、江根、官塘、龙溪、举水10个乡,共19个乡级政区;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2个村民委员会。根据县2025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为14255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154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IOlO人,增长0.71%,年平均增长率为0.07%。2025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6亿元,第二产业增
16、加值28.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11亿元,分别增长2.9%、-0.8%和4.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9.6:35.8:54.6o全年财政总收入8.15亿元,比上年下降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亿元,下降4.2%。其中,税收收入4.20亿元,下降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0%o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8亿元,增长4.9%o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2.0%。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2005年5月,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联评中被评为“中国生活环境第一县”。2008年1月,县又以木拱廊桥数量最多、保存最好,被中国民间文艺家
17、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百山祖,国家级森林公园巾子峰,神奇东溪龙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济进士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举水月山村,江根乡双苗尖以及中国香菇博物馆、廊桥博物馆等,都是寻幽猎奇、休闲养生、观光揽胜的好去处。1.6 水资源利用情况2019年全县总供水量0.5092亿m: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0.5090亿m3,占99.96%,水资源利用率为2.6%。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占78.9%;林牧渔畜用水量占0.8%;工业用水量占5.6%;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占10.0%;城镇公共用水量占3.7%;生态环境用水量占1.0%。城乡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366m
18、L全县总耗水量为0.3283亿m3,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0.2772亿m占总耗水量的84.4%。全县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总量为0.0406亿t。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m万元GDP用水量64m,农田灌溉用水量403m3o随着近年来县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用水需求日益旺盛,而各用水指标基本呈下降趋势,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灌亩均用水量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值,农业节水与工业节水是今后主要的节水方向;县水资源利用率在全市来看属于利用率较高的地区,然而与全省其他区域相比较,又属于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地区,可进一步对域内水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2水利发展成效和面临形势2.1 “十四五”水利发展成效“十四
19、五”期间,县水利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水理论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指导,履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要求,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治水担当,打造“四张网”,重点实施十大水利工程的治水思路,以党建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创新驱动谋改革,凝心聚力图发展,发挥优势走前列,砥砺奋进谱新篇,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取得了瞩目成就,为建成浙西南生态屏障、百山祖国家公园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2.1.1 重大水利项目开启新篇章“十四五”县先后争取马蹄番电站扩容工程、松源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杨楼
20、溪水库及供水工程纳入省“十四五”重大项目。目前,马蹄春电站扩容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松源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河道治理16.75km,完成投资2.79亿元,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以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并开工建设,杨楼溪水库及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2.1.2 水资源保障实现新突破稳步推进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等重大水资源保障工程,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安全供水保障能力。2018年,全面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10.7亿元(其中兰溪桥水库扩建工程7.5亿元),通过实施三年达标提标、兜底保障、城镇水源及管网延伸三项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覆盖面,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至2025
21、年末共达标提标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8.35万人口。按类型分,联村并网工程6处解决1.65万人;单村供水工程115处解决6.71万人。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大力推进“双百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大幅度提高。2.1.3 防汛防台适应新形势在面对历史罕见的长梅雨、强台风和干旱天气,水利人克服机构调整人员划转不利影响,按照“宁可抓重、不可抓漏”原则,重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水利工程超常规调度成功应对罕见强降雨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并作为典型
22、在全市范围传阅学习。近年来,完成了松源溪、竹口溪、安溪等流域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成堤防40km,松源溪主城区河段、竹口溪及安溪等主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他河段为10年一遇;建成县级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水雨情监测系统,完成19个乡镇(街道)“防汛五化”达标创建。2.1.4 生态水环境展现新面貌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总基调,全面加强涉水管理。构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五年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k11河道综合整治26km。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建成松源溪、西溪等3条省级“美丽河湖”,月山村1条市级乡村“美丽河湖”;深入开展河湖“清
23、四乱”行动,基本实现“县级以上河道无违建”。2.1.5 水利改革取得新突破以水利“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指引,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完成改革15.68万亩;全面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完成59座水电站清理销号、11座绿色小水电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累计完成了79座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验收;完成了行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1.6 河湖监管创新突破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制度,编制“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河道“清四乱”,严格实行占用水域的审批管理,完成市级、县级河道划界,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强化河湖监控,推进无涉水违建乡镇创建全社会节水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安全 保障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