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告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其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
2、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甘肃绿色生态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甘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掌握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科学谋划今后工作举措,按照省政协安排和部署,民建甘肃省委组织经济委员会组成专门调研团队,从全省 86 个县(区)级单元中挑选陇西县和玉门市作为典型代表,并 7 月 19 日至 20 日,7 月 30 至 8 月 1 日,在民建甘肃省委宁崇瑞主委的带领下,深入到陇西和玉门的重点镇和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
3、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经济基础薄弱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2016 年,甘肃 65 个县实现生产总值2744 亿元,占全省总量 7152 亿元的 38.4%;人均生产总值为 16675元,仅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 27458 元的 60.7%、区市均值 45521元的 36.6%;在 65 个县中,有 49 个县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到全国 53980 元的一半。 城乡居民收入低,财富积累少。2016 年,按照常住人口加权测算,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967 元,比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694 元低 4727 元,有 59 个县的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03 元,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457 元低 554 元,有 44 个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 人均储蓄少,财政自给不足。2015 年,县域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17226 元,只有全省 29160 元的 59.1%,有 50 个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低于全省,其中,临夏县、通渭县、康乐县、广河县、积石山县和东乡县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不足 1 万元。2016 年,县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24 元,仅相当于全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21 元的 30.6%、区市均值 2164 元的 42.7%;县域财政自
5、给率为 11.1%,比全省财政自给率 25.0%低 13.9 个百分点、比区市财政自给率 31.4%低 20.3 个百分点,有 34 个县财政自给率尚不足 10%,其中临潭县和东乡县的财政自给率仅为 3.8%和 3.1%。 (二)县域之间差距悬殊 甘肃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差异很大,经济实力强弱分化明显。2016 年,永登县的生产总值为 98.55 亿元,而碌曲县和两当县还不足 10 亿元,分别为 9.8 亿元和 7.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仅有 4 个,分别是阿克塞县、肃北县、肃南县和华池县;人均生产总值不足 1 万元的有 12 个县,分别是通渭县、
6、张家川县、渭源县、广河县、康乐县、和政县、宕昌县、岷县、西和县、礼县、积石山县和东乡县,阿克塞县人均生产总值最高(145714 元),是最低的东乡县(5793 元)的 25.2 倍。 (三)产业层次较低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滞后。2016 年,甘肃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4.330.245.5,第一产业比重比全省第一产业比重高 10.7 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全省低 4.6 和 6.1 个百分点;在 65 个县中,第一产业比重超过 20%的有 49 个,其中,渭源县、玛曲县、靖远县、正宁县、庄浪县、武山县、静宁县、泾川县和灵台县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 1/3。 产业化程度低。
7、2016 年,县域共有“四上”企业 2986 户,只占全省“四上”企业总量 8695 户的 34.3%,“四上”企业户数过百的仅有 4 个县,分别是永昌县 115 户、榆中县 109 户、高台县 106 户、陇西县105 户;“四上”企业户数不足 10 户的有 7 个县,分别是积石山县 9 户、 卓尼县 9 户、东乡县 8 户、夏河县 8 户、两当县 7 户、玛曲县 7 户、碌曲县 6 户。 工业竞争力不强。2016 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9.8 亿元,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19.8%,实现利税 27.1 亿元,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4.4%。从行业分布看,地方工业中占前三
8、位的行业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高投入、粗加工、低附加值、科技含量小的产品占较大比重,市场竞争能力弱,绝大部分企业的销售市场以本地或周边区域为主,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经济质量效益不佳 投资效率低。2016 年,甘肃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比值达 174.3%,比全省投资与生产总值比值 133.3%高 41 个百分点、比区市投资与生产总值比值 106.7%高 67.6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比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仅有 16 个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比值低于 100%的只有临夏县、民乐县、临泽县、秦安县、高台县和永登县等 6 个县
9、正宁县、肃北县、康县、宁县、华亭县、宕昌县和文县等 7 个县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总值的比值在 300%以上。但 GDP 增长率不足 10%。 财政依存度低。2016 年,全省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54%,比全省比重 11%低 5.46 个百分点。在 65 个县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 10%的只有 4 个,分别是华 亭县 11.86%、两当县 11.03%、永靖县 10.80%、崇信县 10.32%;金塔县、灵台县和宁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仅为2.9%、2.64%和 2.36%。 (五)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甘肃县域人口
1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27 年,比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 8.01年低 0.74年、比区市平均受教育年限 9.27年低 2 年;65 个县 15 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为 13.29%,比全省文盲率 10.62%高 2.67 个百分点、比区市文盲率 6.18%高 7.11 个百分点。65 个县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的有 47 个,其中,东乡县、康乐县、广河县和宕昌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不到 6 年;15 岁及以上人口文盲率高于全省的有 39 个,其中,康乐县、张家川县、迭部县、礼县、舟曲县和宕昌县的文盲率超过了 25%。 二、典型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1、陇西县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 16
11、122762 米,构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块条状狭长地带,北山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城川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适宜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夏杂粮、玉米、马铃薯、秋杂粮和经济作物油料、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瓜类、大葱等多种作物生长。全县耕地面积 165.22 万亩(其中,水浇地12.5 万亩,旱川(台)地 13.43 万亩,梯田 95.32 万亩,坡耕地 44.7 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 3.83 亩,中药材、草牧、马铃薯、菌菜是农村的主导产业。 (1)中药材产业。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 310 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 363 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 96 种,占全国的 26.4%;常用
12、的 130 多个品种中,陇西有 93 种,占全国的 72%。其中,“陇西黄芪”和“陇西白条党参”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 35 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 20 万亩,总产量 10.5 万吨,产值达 14.23 亿元。 (2)草食畜牧业。陇西是“中国腊肉之乡”,畜产品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千吨以上肉制品加工企业 7 家,年加工各类肉制品近 2 万吨,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陇原情”、“足赤”牌肉制品为地方名优产品,驰名陇上。全县建成养殖小区 278 个,规模养殖户18177 户,养羊大户
13、94 户,50 头以上养牛大户 30 户,养鸡大户 18户;畜禽存栏数达到 238.75 万头(只),出栏数达到 224.16 万头(只);现有陇原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百绿草业公司、宏明农牧科技公司、锐锋农牧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 51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2 家、市级龙头企业 26 家)。2017 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 25.07 亿元。 (3)马铃薯产业。2017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 40 万亩,总产量达到 66.51 万吨,年外销量达到 23 万吨,实现产值 5.32 亿元。四是 菌菜产业。全县菌菜种植面积达到 13.5 万亩(其中,日光温室 0.34万亩,大棚
14、 2.7 万亩,地膜 6.7 万亩,露地 2.1 万亩),年产量达到29.84 万吨,总产值 5.52 亿元。 成功经验:按照“提升中药材、主推草食畜、壮大马铃薯、发展食用菌”的工作思路,陇西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中医药、草畜、马铃薯产业“三足鼎立”发展,特色菌菜、林果业跟进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玉门市 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全市总面积 1.35 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 215.6 万亩,戈壁 855.9 万亩,山地 689.4 万亩,荒地 238 万亩。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 2500 米3500 米。2017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15、值 133.6 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758 元和 15625 元。 近年来,玉门市按照“工业强市、多业并举、城乡协调”的发展战略,认真分析产业优势,确立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 (1)石油化工产业。玉门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原油探明储量 1.67 亿吨,累计产油 3700 多万吨,年产量稳定在 40 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年产 300 万吨,可生产 13 大类 160 多种石油产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7 年实现 17 年以来的第一次扭亏为盈,并推动玉门油田公司技改扩容,并围绕玉门油田公司
16、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已经有鲁玉 公司 10 万吨液化石油气加工、润泽公司 13 万吨危废固废处理 2 个项目加入该产业链。 (2)煤化工产业。玉门利用“疆煤东运”“蒙煤南下”的通道,充分发挥运输便利、电力富集、水源充足三大优势,已经形成了“原煤洗煤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硫铵”产业链,骨干项目有浩海 200万吨焦化、松迪 100 万吨焦化、华事达 300 万吨煤提质等,煤化工相关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玉门蕴含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可开发利用风电资源 2000 万千瓦以上,现有装机规模 240 万千瓦;可用来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面积 3000 平方公里,是国家发改
17、委确定的一类太阳能资源区。近年来,玉门围绕风、光电产业的发展,引进 5 家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了年产风机塔筒 1500 套、风机叶片 1000 套、光伏支架 5万吨的产能。玉门在光热发电领域综合优势明显,计划建设的花海光热小镇,将解决装备制造、配套加工、工程后勤的瓶颈问题,延长产业链。同时,积极向微电网、储能、电力直供、清洁能源跨区域交易、电力消纳产业等领域拓展。 (4)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玉门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引进的很多农产品往往长得比原产地更好。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玉门已经有了一批品质优良、种植规模大的农产品,目前,已有 15 万亩枸杞、1 万亩温室韭菜、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经济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