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doc
《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简介甲基丙二酸尿症,又称甲基丙二酸血症,英文名字:methylmalonic academia,M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早婴期起病,严重的间歇性酮酸中毒,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增多。根据甲基丙二酸辅酶A变位酶缺陷分为完全缺失Mut0和部分却失Mut1型,其中最严重的是Mut0型。认识1、甲基丙二酸尿症是遗传性有机酸代谢异常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本症由甲基丙二酰辅酶A至琥珀酰辅酶A的代甲基丙二酸与琥珀酸的异构作用谢障碍,导致体内甲基丙二酰辅酶A、甲基丙二酸、丙酸等有机酸蓄积,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3、严重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
2、高甘氨酸血症,新生儿、婴幼儿期病死率很高;4、目前已发现7种不同的酶缺陷类型,根据VB12试验治疗是否有效,临床分类为VB12有效型与无效型;5、近年来,尚发现了一些发育良好、无症状的“良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进行有机酸分析;6、尿酮体测定、血气分析、血氨、血糖、心肌酶谱等一般生化检查也有助于诊断;7、对VB12有效型患儿采用VB12长期维持剂量,每周肌注1次 1 mg 或每天口服1020 mg;8、对重症患儿尚应给予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控制,使血、尿甲基丙二酸浓度维持在理想范围;9、急性酸中毒发作时应以补液、纠正酸中毒为主,必要时进行腹腔透析或血
3、液透析,同时,应保证高热量的供给以减少机体蛋白的分解;10、甲基丙二酸尿症的预后取决于病型、发现早晚与长期治疗三个方面,为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须提高认识,早发现,早治疗。病因分析甲基丙二酸尿症病因复杂。遗传性甲基丙二酸尿症包括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酶蛋白(mutaseapoenzyme,mut)缺陷及其辅酶钴胺素(维生素B12)代谢缺陷,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编码基因位于6p21,迄今已发现10种突变,以导致氨基酸互换的错义突变为多见。变位酶完全缺陷为mut0型,部分缺陷为mut-型。钴胺素代谢障碍包括5类:两种为腺苷钴胺素(AdoCbl)合成缺陷,即线粒体钴胺素
4、还原酶(mito2chondrialCblreductase,CblA)缺乏,其基因定位为4q31.21和线粒体钴胺素腺苷转移酶(mitochodrialcobalaminadenosyltransferase,Cbl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辅酶B)缺乏,其基因定位为12q24,3种为胞浆和溶酶体钴胺素代谢异常所致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MeCbl)合成缺陷(CblC,CblD,CblF)。mut0,mut-,CblA和CblB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仅有甲基丙二酸尿症。CblC,CblD,CblF型患者生化特点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根据患者对维生素B12的治疗反应,临床可分为维生
5、素B12反应型和不反应型。维生素B12反应型患者多为辅酶合成缺陷,Cb1A,CblC,CblD,CblF型多为维生素B12反应型,Cb1B型中半数患者维生素B12有效。而维生素B12不反应型多为变位酶缺陷。除上述遗传缺陷外,转钴胺素缺陷、慢性胃肠与肝胆疾病、长期素食、特殊药物治疗可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甲基丙二酸尿症。母亲长期维生素B12摄入不足造成胎儿维生素B12缺乏,不仅引起母亲恶性贫血,亦将导致婴儿继发性甲基丙二酸尿症,造血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曾有研究调查了173例新生儿尿甲基丙二酸及其母亲的血浆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证明出生6周内新生儿尿甲基丙二酸浓度与母亲的血维
6、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与母亲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呈正相关。发病机制甲基丙二酸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在甲基丙二酰甲基钴胺辅酶A变位酶及维生素B12的作用下转化生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缺陷或维生素B12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患者脑组织病理分析可见脑萎缩、弥漫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星形细胞变性、脑出血、苍白球坏死、丘脑及内囊细胞水肿,均与线粒体功能不良有关。曾有病理解剖发现患儿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深部皮质、小脑颗粒层和胶质细胞发育不良,
7、小脑、脑干、颈髓髓鞘化延迟。另有尸检发现肾脏、肺部血栓性毛细血管病、肝脏弥漫性脂肪变性、骨髓巨幼红细胞增生、严重胃黏膜发育不良伴胃炎。这些表现部分为胎儿时期代谢异常所致损害,部分为出生后有机酸毒性损害所致。临床表现起病:mut0型患者起病最早,80%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病,类似急性脑病样症状,如:拒乳、呕吐、脱水、昏迷、惊厥、酸中毒、酮尿、低血糖,早期死亡率极高,预后不良。mut-及Cb1A和Cb1B型患者多在生后1月后发病,Cb1C和Cb1D在新生儿期至成年发病者均有报道,Cb1F报道很少。发作诱因:部分患者呈急性发病或间歇性发病,发热、感染、饥饿、疲劳、外伤等应激状态下机体能量需求增加,
8、高蛋白饮食、输血等因素引起甲基丙二酸前身物质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蓄积,丙戊酸、大环内酯类药物导致左旋肉碱消耗,甲基丙二酸排泄障碍,引起急性代谢紊乱。一般表现:患者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常常被误诊为一般围产期脑损害、败血症、急慢性脑病或脑变性病,常见喂养困难、呕吐、呼吸急促、惊厥、肌张力异常、嗜睡、智力、运动落后或倒退,急性期可见昏迷、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酮症、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甘氨酸血症、肝损害、肾损害,严重时脑水肿、脑出血。患者神经系统异常各不相同,多于婴儿期出现智力、运动落后,肌张力低下,变位酶缺陷患者常较钴胺素代谢异常患者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早,并且严重。少数钴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基 丙二酸血症 发病 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