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pt课件.ppt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玉米细菌性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枯萎病菌Erwiniastewartii(Smith)Dye1一、总述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起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起源于美洲,源于美洲,19871987年首次年首次发现于美国长岛。病菌发现于美国长岛。病菌通过病种子进行远距离通过病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病区通过玉米叶传播,病区通过玉米叶甲和杂草寄主传播并越甲和杂草寄主传播并越冬。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冬。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是维管束型病害,受害是维管束型病害,受害后植株矮缩或枯萎,对后植株矮缩或枯萎,对玉米特别是甜玉米能造玉米特别是甜玉米能造成极大危害。成极大危害。2二、分布状况二、分布状况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
2、和美洲亚洲:亚洲: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欧洲欧洲:俄罗斯、波兰、瑞士、意大利、前南斯拉夫(俄罗斯、波兰、瑞士、意大利、前南斯拉夫(19861986年年 发表的文章认为发表的文章认为19521952年的报道是错误的)、罗马尼亚、年的报道是错误的)、罗马尼亚、希腊希腊美洲:美洲:加拿大、加拿大、美国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多黎各波多黎各、圭亚那、圭亚那、秘鲁秘鲁、巴西。、巴西。目前我国尚无此病发生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无此病发生的报道。3三、病原菌三、病原菌学名学名:Erwiniastewartii(Smith)DyeErwiniastewartii(Smit
3、h)Dye异名异名:Pantoea stewartii 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Smith)subsp.stewartii(Smith)Mertaert et al.(Mertaert et al.(现用名现用名)英文名英文名:Stewarts bacterial 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wilt of corn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薄壁菌薄壁菌门门,肠杆菌科,多源菌属。,肠杆菌科,多源菌属。4病原特点:病原特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是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是一种无鞭毛、不产生芽孢、一种无鞭毛、不产生
4、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大小为(杆菌,大小为(0.40.40.70.7)mm(0.90.92.02.0)mm,以单个或短链形,以单个或短链形式存在。在葡萄糖琼脂培养式存在。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奶黄、柠檬黄或橙基上形成奶黄、柠檬黄或橙黄色菌落。黄色菌落。56斯氏泛生菌三个亚种的比较斯氏泛生菌三个亚种的比较性状性状玉米细菌性玉米细菌性叶枯病叶枯病玉米细菌性叶玉米细菌性叶枯秆腐病枯秆腐病甘蔗细菌性流甘蔗细菌性流胶病菌胶病菌鞭毛菌落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甘油解化无鞭毛小、黄色、圆+极多鞭毛大、淡黄色+极生单鞭毛黄色、圆形、黄色素可扩散+7四、所致病害症状四、所致病害症
5、状 细菌性枯萎病细菌性枯萎病在玉米生长的各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发生,个阶段均能发生,但以开花前最明但以开花前最明显。它是一种典显。它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萎焉型的维管束萎焉性细菌病,玉米性细菌病,玉米的茎、叶、雄穗的茎、叶、雄穗和果穗均可被害。和果穗均可被害。主要症状为植株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和枯萎。矮化和枯萎。8 幼苗感病源于种子带幼苗感病源于种子带菌。叶片首先表现水渍菌。叶片首先表现水渍状,其后叶片变褐色,状,其后叶片变褐色,卷曲,幼苗枯萎或矮缩。卷曲,幼苗枯萎或矮缩。病株上的病菌可以由鞘病株上的病菌可以由鞘翅目跳甲取食传至键株。翅目跳甲取食传至键株。昆虫传染的叶片首先自昆虫传染的叶片首先自
6、昆虫取食处开始,发生昆虫取食处开始,发生水渍状斑点,然后逐渐水渍状斑点,然后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不规向上下扩展,形成不规则形淡绿色或黄色的条则形淡绿色或黄色的条纹,随着条纹的扩展,纹,随着条纹的扩展,叶片萎焉死亡,中后期叶片萎焉死亡,中后期症状类似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类似水稻白叶枯病。9 重病株可以全株萎焉重病株可以全株萎焉枯死,轻病株多半矮化,枯死,轻病株多半矮化,茎节变褐,雄蕊早熟,茎节变褐,雄蕊早熟,枯萎变白,雌蕊不孕或枯萎变白,雌蕊不孕或产生发育不全的果穗。产生发育不全的果穗。其上所结的种子,内部其上所结的种子,内部可能带菌,如果将病株可能带菌,如果将病株的茎、叶、花序等部分的茎、叶、花序
7、等部分加以横切,则有黄色黏加以横切,则有黄色黏液(菌脓)从维管束切液(菌脓)从维管束切口处溢出,易拉成丝。口处溢出,易拉成丝。10 玉米上另有一种与玉米细菌玉米上另有一种与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症状极为相似的细菌性枯萎病症状极为相似的细菌性病害,称为玉米细菌性叶枯性病害,称为玉米细菌性叶枯病,此病最处在叶上出现水渍病,此病最处在叶上出现水渍状、透明、狭窄椭圆形斑点,状、透明、狭窄椭圆形斑点,1-2mm1-2mm长,以后扩展至长长,以后扩展至长400mm400mm或者更长的坏死条纹。病斑在或者更长的坏死条纹。病斑在后期形成红褐色边缘,中央黄后期形成红褐色边缘,中央黄褐色。病斑可相互愈合,形成褐色。病斑
8、可相互愈合,形成较大的枯死斑,最后形成碎片。较大的枯死斑,最后形成碎片。茎受害部分多在果穗着生的茎茎受害部分多在果穗着生的茎节上,发生深褐色的病斑,使节上,发生深褐色的病斑,使茎节腐烂,从而导致其上部枯茎节腐烂,从而导致其上部枯死,病重的植株也多半矮化,死,病重的植株也多半矮化,并促使不实果穗丛生。并促使不实果穗丛生。这种病这种病的病原在我国已经存在的病原在我国已经存在,在水,在水稻上引起褐条病。稻上引起褐条病。11 从症状上区分这两种从症状上区分这两种细菌性病害较难,不过,细菌性病害较难,不过,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病斑较宽,周围有波纹状斑较宽,周围有波纹状的边缘,病斑边缘不
9、明的边缘,病斑边缘不明显,而细菌性叶枯病水显,而细菌性叶枯病水渍状更突出,病部更透渍状更突出,病部更透明,茎上病斑和茎腐发明,茎上病斑和茎腐发生处与健部分界明显。生处与健部分界明显。另从病症上看,后者无另从病症上看,后者无黄色菌浓。黄色菌浓。1213五、适生性五、适生性(一)侵染循环(一)侵染循环 此菌在种子和传菌昆虫上越冬,偶尔在土此菌在种子和传菌昆虫上越冬,偶尔在土壤中、绿肥和玉米秸秆上存留。在生长季节壤中、绿肥和玉米秸秆上存留。在生长季节主要是靠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主要是靠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14(二)寄主范围(二)寄主范围自然寄主:自然寄主:玉米所有品种(主要是甜玉米)玉米所有品种(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米 细菌性 枯萎 病菌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