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
《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池级硫酸锰行业发展概况一、 催化剂:技术革新打破行业壁垒,加速进行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加速汽车更新迭代,尾气催化剂市场需求广阔。目前全球共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大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延续了欧盟排放标准框架。国六标准相当于国五向国六的过度标准,而国六标准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六标准,2019年7月1日起,我国重型天然汽车已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a排放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六b排放标准,所有重型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所有轻型汽车将在2023年7月1日前达到国六b标准。此外,我国的国六b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严苛的排放标准之一,从国内层面看,重卡
2、方面,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限值为460/,相比于国五下降77%,轻卡方面,国六的限值为35/,相比于国五下降42%;从全球层面看,对标国际体系,欧六标准对柴油机排放氮氧化物的限值为80/,松于我国国六标准,美国3对氮氧化物排放的限值为124/,低于我国国六标准近65%。未来未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逐步退出市场,该部分市场空间将由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承接,因此新增柴油车对分子筛尾气净化催化剂的需求旺盛,总体来看,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空间巨大。尾气催化剂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国际企业垄断市场,国内企业奋力追赶,加速进行。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主要的污染排
3、放控制催化剂厂商包括德国的巴斯夫、英国的庄信万丰、比利时的优美科、日本的科特拉以及我国的贵研铂业子公司贵研催化和中自科技等。全球环保催化剂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巴斯夫、庄信万丰、优美科三家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份额,我国主要涉足环保催化剂的厂商包括中触媒、中自科技、万润股份等。由于环保催化剂技术门槛高,而历史上我国的尾气排放标准落后于美国、日本、欧盟等的排放标准,使得外资巨头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往往领先国内排放标准一代及以上,并且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但随着我国排放法规经过快速升级后由跟随国外先进标准发展成为同步甚至领先于国外先进标准,同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追赶,国内催化剂厂商的技术、产
4、品与外资巨头的差距已逐渐缩小,部分国内厂商的部分产品的性能已能够比肩甚至超过外资巨头同类产品,并在我国领先的发动机厂商的产品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环保催化剂厂商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环保催化剂市场的国产化进程将逐渐加快。催化剂行业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快速变化,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认知程度,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去低端产能及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提升催化剂行业的战略地位,鼓励催化剂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表)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等产
5、业政策为催化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二、 能源动力领域发展情况硫酸锰是锰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锰、其它锰盐和锰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化肥、饲料、食品、造纸、催化剂等行业,其中高纯硫酸锰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在正极材料中,镍元素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容量,钴元素能够抑制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提升材料倍率性能,锰元素可以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电池成本。(一)电池级硫酸锰市场概况电池级硫酸锰下游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目前多种电池材料的锰源,大多来自高纯硫酸锰或者从高纯硫酸
6、锰转换而来,包括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磷酸锰铁锂、钠电池的锰基普鲁士白、固态电池的镍锰二元材料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为三元锂电池,对硫酸锰有较大的需求。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扩产,2020年下半年,电池级硫酸锰开始供不应求,需求缺口量迅速增加。根据QYResearch统计,假设只考虑三元正极材料对电池级硫酸锰的需求,2021年度,电池级硫酸锰市场规模约为2302万吨左右,预计到2025年,电池级硫酸锰需求量达5487万吨。电池级硫酸锰未来有望在锰酸锂和磷酸锰铁锂方面快速突破,在钠电池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材料以及无钴镍锰二元材料都有很好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现在和未来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体系。未
7、来几年内,随着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生产、富锂锰基的研发突破等行业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池级硫酸锰的增量需求将大幅增长。(二)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根据GGII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从2014年的341万辆上升到2021年的6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44%。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6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42%。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超过900万辆。2
8、020年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发展力度。(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推进,得益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动力电池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需求亦不断扩大。欧洲各国持续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加码,2020年后更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连接出台重磅补贴政策,推动终端销量大幅上行。预计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550GWh,2021至2025年间复合增长率达3208%。2021年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1400GWh,同比增长165%。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主
9、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包括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在2017年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磷酸铁锂电池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绝对的主导地位,装机量一度突破70%。2016年各国颁布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将能量密度与补贴金额挂钩,三元电池凭借着其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在补贴上能获得更多优势,电池企业车企也纷纷切换技术路线,三元电池逐渐崛起,并于2018年正式完成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超越。在中国以外市场,由于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优势与磷酸铁锂的专利问题,三元电池在动力端的占比几乎可达95%以上。2020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锂、镍、钴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三元电池在政策端
10、的优势地位被削弱,推动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上行。但预计至2025年,三元电池仍将占主要地位。(四)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情况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是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来实现多次充放电,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且无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储能设备、电动工具等领域。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此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其成本也影响了电池整体成本的高低。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正
11、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元材料(即镍钴锰酸锂(NCM)或镍钴铝酸锂(NCA)和磷酸铁锂(LFP)两种,NCM是目前主流的三元材料路线,NCA目前仅有特斯拉和大众的少数车型使用,磷酸铁锂更多地应用在新能源商用车上。1、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根据GGII统计,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1961%。受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动工具等领域市场增长带动,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等锂电池主材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其中,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2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47万吨。根据GGII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430万吨,同比增长254%,带动全球三
12、元前驱体出货量42万吨。GGII预计2025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00万吨及160万吨,增长空间广阔。根据GGII统计,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快速增长至2021年42万吨,2015-202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991%。根据EVTank统计,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618万吨,同比增长807%;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出货量达到738万吨,同比增长720%。中伟股份、格林美和邦普循环是三元前驱体的龙头企业,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企业的合计份额由2018年的81%提高到2021年的88%,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2、锂电池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1
13、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材料差异化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多年,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均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均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三元正极材料理化特性差异明显,随着汽车应用端对锂电池性能要求的差异化发展,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将长期共存,二者不存在绝对替代关系。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从能量密度上来看,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低于三元材料。根据工信部于2021年发布的第3批新能源车型目录,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513Wh/kg;搭载三元材料电池的新能源乘用车,平均模组能量密度可达1647Wh/kg。能量密度提高,能够
14、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被广泛应用于长续航里程的乘用车;另外,由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有价金属含量远高于磷酸铁锂,其具有更高的综合回收价值。但是,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成本相对较高的劣势,且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相比三元正极材料的安全及循环性能有待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因此相较于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铁元素储量丰富,磷酸铁锂价格较为低廉,而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钴盐、镍盐在我国的可开采储量较小,供应较为紧张,导致三元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磷酸铁锂得以在对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商用车、价格敏感的乘用车及储能领域得到应用。但磷酸铁锂也有其固有局限性,如能量密度偏低、低温性能较差
15、导致其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如中高端长续航乘用车等)应用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因其回收价值较低,不利于后续循环利用。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影响和厂家成本控制因素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短期内占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未来几年,对能量密度、功率特性要求较高的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将继续由三元电池主导。而在对循环寿命、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储能市场、公交车市场以及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低端乘用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将得到广泛应用。综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其使用场景各有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替代关系。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出色的循环性能,早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在近几年,乘用车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池 硫酸锰 行业 发展 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