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礼节教案.docx
《礼貌礼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貌礼节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礼仪概述教学目标: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把握礼仪的原则和特征,认识礼仪的功能和作用。教学内容: 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原则与特征 礼仪的功能与作用教学重点:礼仪在旅游服务中的功能、作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对礼仪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一节礼仪的含义一、礼礼源于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礼的繁体字为:橙,辞海对礼的解释为:本谓敬神,引 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 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由此可见,礼仪涵义非常丰富,可以理解为:礼是规定社会 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
2、称。二、礼仪礼仪与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表示敬意的通称。如:敬礼、礼貌。2、 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婚礼、葬礼、典礼。3、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如:“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朱熹注曰:“礼,谓制度品节也”。4、指礼物。如:送礼、礼品。“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指法度、准则。如:“置此为法,立此为仪”(墨子天志2、指典范、表率。如:“上者,下之仪也”、礼仪小姐。3、指容貌、风度。如:仪表、仪态。4、指礼物。如:贺仪、谢仪。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指在口常交往中人们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人 类在不同的历史
3、时期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 所以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英语“礼仪” 一词是由法语“ egiguette ”演变而来的,原意为法庭上用的一种通行 证。这种通行证上面记载着人们进入法庭应遵守的注意事项,后来被引用到其他公共场合, 成为大家都愿意共同遵守的礼仪。三、礼节礼节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互致问候、表达祝愿、相互帮助以及 相互交流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四、礼貌礼貌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言谈举止。礼貌的具体要求是:热情友好,尊重他人:待人接 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符合
4、职业素质要求等。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 二、礼仪的发展(一)古代礼仪发展的四个时期1、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一一尧舜时期。古代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 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事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 为凶礼。2、古代礼仪的形成时期一一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时代1000余年 的总结、推广而口趋完善。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重新“兴正礼乐, 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还在朝延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使礼仪 臻于完备。在这个时期,礼仪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奴隶主开始 将原始的
5、宗教礼仪发展为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并将礼仪制度化,形成了 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特别是周礼、3、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一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礼仪也产生了分化。礼仪制 度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管子.牧民中有“大礼”和“小礼”之 说,注释为“礼这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以孔子、 孟子为赌注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起源、本质和功能,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 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4、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一一秦汉到清末,纵观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历代统治者 都十分重视礼仪,自秦汉以后的历代统治都都推崇儒家的“社治”。汉武帝时期,“废 黜
6、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定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 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在演习周礼的基础上,不 断对礼制加以修改、补充、完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让人们以“礼”为准 绳,不得逾越。这种“以礼治国”的做法,对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统治者还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僚机构,如汉代的大鸿胪、尚书礼曹,魏晋时的祠部(北魏又称仪曹),隋唐以后的礼部尚书(清末改为典礼院)等。(-)中国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中国现代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是吸收了中国古代礼仪的精华,融入了时代精神兼收 并蓄了不同的文化而形成的,是现代社会人与
7、人之间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现代 古代礼仪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基本上与中国文明的进程同步,它规定秩序,制定仪式,曾是中 国礼治的基础,并被视为社会法制的必要补充,对于促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中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 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礼仪规范。与古代礼仪的繁文缗节相比,现代礼仪的礼节仪式 更趋于简单化而易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地体现了相互尊重,而不必再恪守等级森严 的封建礼教。第三节礼仪的原则与特征一、礼仪的原则在学习和运用礼仪的过程中,应掌握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
8、指导性的礼仪规律,这 些礼仪规律也称之为礼仪的原则。礼仪的原则归纳起来有如下六个方面:1、尊敬原则礼仪源起敬神,后发展演变为尊重他人,由此说明尊敬是礼仪的核心宗旨。在人际交往 中尊敬他人是自身良好品质和素养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尊敬他人则是 失礼的表现,同时也会失去他人的尊重。掌握了尊敬原则,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2、遵守原则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这种社会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稳定而形成 和存在的,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社会成员都应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用 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共同遵守礼仪规范,社会才更有秩序,社会才更加文明。 3、平等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貌 礼节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