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要点.doc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要点.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目录1 传输系统 31.1 系统概述 31.2 系统构成 31.3 设备一般要求 41.4 光传输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41.5 传输系统同步方式 41.6 接口要求 41.7 传输设备工作条件及其它要求 51.8 工程界面 51.9 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 51.10 供货范围 52民用无线引入系统 62.1 系统概述 62.2 系统组成 72.3 系统功能 82.4 主要技术要指标和系统参数 92.5 接口要求与工程界面 212.6 供货及服务范围 223集中监测告警系统 243.1 系统概述 243.2 系统组成 243.3 系统功能 243.4 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参数
2、253.5 接口要求及工程界面 273.6 供货及服务范围 274电源系统 284.1 系统概述 284.2 系统构成 284.3 系统功能 294.4 系统性能要求及参数 314.5 接口要求及工程界面 354.6 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 36供货及服务范围 361 传输系统1.1 系统概述1.1.1 传输系统作为北京地铁民用无线引入系统工程的基础网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 为移动运营商、数字移动多媒体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扩展 的、灵活的信道,同时可承载语音、网管报警低速数据、高速数据和未来的民用业务 信息。1.1.2 传输系统作为本工程的基础,它的性能将直接决定着民用通
3、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服务 质量,所以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将是本传输系统追求的目标,组网时应按 可靠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考虑。1.2 系统构成本工程在民用通信控制中心、车站分别新设一套2.5G的光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使用的光纤为ITU-T建议的G.652D单模光纤,光纤衰耗按0.22dB/km取值。1.2.1 传输系统构建方案在全线10个地下车站(民用通信控制中心在新宫站)设置传输设备,在其中两个车站(待 定)设置运营商信号引入点(定义为中心站),10个地下站利用隧道两侧敷设的光纤首尾相连, 组成一个带宽不小于 2.5Gb/s的2纤通道保护环,传输系统的网管设备设置在民用通信系统
4、控制中心(新宫站)机房内,其他民用通信系统设备设置在民用通信机房内。1.2.2 传输系统接口及带宽配置接口类型及带宽分配表序号业务名称接口类型传输速率信道类型通道数量带宽说明1中国移动(含3GE12Mb/s点对点10X 15300M中继2中国联通E12Mb/s点对点10X 15300M中继3中国电信E12Mb/s点对点10X 10200M中继4集中监测告警以太网10Mb/s卄享/、110M5带宽总计810M1.2.3 网元管理系统本工程在控制中心设置一套网元管理系统,负责网元(NE)的性能、故障、配置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符合专用通信传输系统网元管理技术要求。另外本工程还配置
5、 2套便携网管终端(含相应网管软件)1.2.4 同步定时系统民用通信系统的控制中心设置在新宫站,新宫站民用传输系统从本站专用通信传输设备 的线路码流中取同步时钟信号,为民用环路传输设备提供统一的同步定时基准主用信号。在 同步时钟信号源故障时,依靠本系统 SDH 的内部时钟维持同步来满足同步需求。在设置同步 时,应避免出现同步环路。1.2.5 勤务通信系统本工程配置一套勤务通信系统(含勤务电话) ,便于调试、维护人员相互联络。应能根据 需要单呼、群呼、选呼各站。1.3 设备一般要求1.3.1 2.5Gbit/s 分插复用设备群路侧为 STM-16 的光接口, 支路侧应能提供 STM-16 光接口
6、STM-4 的光接口、 STM-1 的光接口,STM-1 电接口、E1 接口、10M/100M FE 接口等。1.3.2 机柜要求:见专用通信系统 12.1 。1.3.3 电源供电方式:交流 220V;接地工作电阻w 1 Q。列出所供设备采用交流熔丝开关的 规格要求。1.3.4 走线方式:能满足下走线。1.3.5 本工程要求设备从前面或后面配线。1.3.6 其他一般要求完全与专用通信传输系统一致。1.4 光传输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民用传输系统的基本技术性能和规格、传输性能、传送功能、系统可靠性要求、网管系统性能和功能等指标完全与专用传输系统一致,详见第一部分专用通信传输系统的1.4。网络保
7、护及恢复采用通道保护环方式。网管系统的终端设备、打印机、便携机等硬件设备的技术标准采用第一部分专用通 信系统的 12.2,由集成商统一采购。1.5 传输系统同步方式1.5.1 传输系统的网络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控制中心(设在新宫站)的传输设备从本站 专用通信传输系统设备的线路码中接引同步信号作为主用同步源,任一网络单元的同 步定时单元应具有跟踪基准主时钟的功能。1.5.2 同步定时完全按照专用传输系统要求设计。1.6 接口要求传输系统与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的接口为 155M 光接口、 与中国移动的接口为 622M 光接 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标方有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端口、通道数量进行调整。
8、投标方应 对带宽和接口计算统计。传输系统的网管系统应向集中监测系统提供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信号及协议,配合集中 监测系统实现对传输系统的监测。投标方应配合完成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引入信号的对接、传输系统专用电 源与集中监测系统的接口调试。1.7 传输设备工作条件及其它要求 完全与专用传输系统一致。1.8 工程界面1.8.1 投标方应提供组成所需系统的全部设备和安装件,包括机架底座、螺栓螺帽、配线电 缆等,在工程需要时需提供完整的接口测试平台。1.8.2 投标方应提供设备内连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头,与配线架的连线(提供传输设备与 配线架之间的配线) , 与电源系统的接口在电源系统机柜,
9、由传输系统负责提供引接到 电源机柜的电源线。1.9 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1.9.1 在控制中心、各车站民用通信机房提供UPS分路供电,蓄电池后备时间为1小时;由通信工程承包商在民用通信机房设置地线盘,接地电阻应w1欧姆。投标方应提供所有设备的功耗指标、所有设备电源和耗电量要求及接地要求。1.10 供货范围1.10.1 设备及服务需求1.10.1.1 本次招标包括车站、控制中心的传输系统设备,以及所需的附件、材料、工具、 测试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等。1.10.1.2 每个节点的传输设备中的业务槽位,如不同业务槽位(如2M、 155M、 622M、10/100M)可通用,则至少需预留1个空槽位;如不可
10、通用,则需为不同业务至少分别预留 1 个空槽位。1.10.1.3 配线包括但不限于:(1) 传输设备至民用通信设备室内ODF DDF等配线架之间的配线,长度暂按15米计算,由传输系统供应商提供。(2) 传输设备至电源机柜电源线, 长度分别按 15米计算, 由传输系统供应商提供。(3) 新宫站传输设备至专用通信传输设备的缆线, 用于从专用通信传输设备的线路码流中取同步时钟信号,为民用环路传输设备提供统一的同步定时基准主用 信号。(4)在设备安装施工时应按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线。投标商在设备安装前应 进行现场勘测。1.10.1.4供货及服务清单序号内容数量设置地点备注1.系统设备1.1光数字传输设
11、 备参照专用通信传输系统。1.1.1MST传输设备1(套)新宫控制中心暂定为引入点1。1.1.2MST传输设备1(套)暂定义和庄站暂定为引入点2.1.1.3MST传输设备8(套)其余车站1.1.4机柜14 (架)引入站各2架,其他站各1架。1.4网管中心设备1(套)新宫控制中心此设备的硬件部分由集成商统一米购。1.4.1便携式维护终 端2 (套)新宫控制中心1.5安装及维护设 备(材料)1.5.1勤务电话10(个)1.5.2安装材料10(套)1.5.3配线10(套)1.5.4通用钥匙10 (把)1.6备件1(套)设备费的5%1.7技术资料10(套)其中:原件8套,激光盘2套2.设计联络及培 训
12、2.1设计联络6人X 5天6人X 14天(生产厂家)2.2培训8人X 14天(生产厂家)3.出厂验收7人X 14天(不含工厂监造)4.投标方技术服 务2 民用无线引入系统2.1 系统概述民用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将地面移动信号引入到本工程的地下空间,用于满足移动运营商 公共无线信号在地铁内的延伸和覆盖,为乘客、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公用移动通信的服务。民用移动通信系统在本工程的各地下车站设置专用机房,各运营商的信源设备安装在民用移动通信机房内(信源设备由各移动运营商提供,不在本招标范围内) ,包括中国移动通信 公司、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电信公司的基站等设备。民用移动通信信号经过多系统接入平台(POI)合
13、路后,通过天线、漏缆等设备传输和辐射,完成对本工程所有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隧道及相关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民用无线引入系统具有集中监测功能,可对本系统内所有有源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2.2 系统组成2.2.1 系统构成本工程民用移动通信引入主要由POI、光纤放大器、无源天馈设备、漏缆等组成,各移动运营商在本工程所有地下车站的民用通信机房内设置信号源设备(信号源设备由各移动运营 商自行提供) ,通过 POI 设备将来自各运营商的基站下行(基站至手机)信号合成为宽频段、 多系统的信号,合成信号分成相应的路数输出到站厅、站台、隧道,再经过相应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等)进行信号分配,送至天馈辐射单
14、元覆盖车站的各个区域。同样各个运营商的上行(手机至基站)信号经过天馈系统耦合传送到POI,经POI的滤波分路将信号分送到不同移动运营商的信号源设备。为避免多频段系统之间的频率干扰、增加系统间的隔离度,采用收、发分设天馈系统。联通 PHS 信号主要考虑站厅、站台和设备层的覆盖,隧道区间的覆盖不作要求,在每个站设置 2 套基站: 1套覆盖站厅(包括设备层和出入口等) , 1 套覆盖站台区域。无线引入和覆盖系统应不受频段和通信制式的限制,保证各频段、各制式间互不干扰。无线覆盖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 1) POI 设备POI 设备为民用移动通信引入系统的关键设备, 用于将来自各移动运营商基站的不同
15、频段 的载频信号合成送至共用的天馈分布系统,为了不增加额外噪声,POI不采用有源设备,主要由宽频带的桥路合路器、多频段合路器、负载等无源器件组成。在POI 中应提供同频段弱信号馈出馈入端口,为光纤直放站近端机提供信号的输入输出。本工程每车站设 POI 设备 1 套(含上、下行模块) 。( 2)光纤放大器在较长隧道区间,由于信号的衰减,需要设置放大器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采用光纤直放站放大器方式。(3) 无源设备 无源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功分器、耦合器、宽频分合路器、吸顶全向天线、隧道口定向 天线等。功分器包括二功分器、三功分器、四功分器;耦合器包括 6db 耦合器、 10db 耦合器、 15db、
16、20db、 30db 耦合器。(4) 隧道区间采用漏缆进行无线信号的场强覆盖。(5) 集中监测:可对 POI、光纤直放站等有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2.2.2 信号覆盖方式( 1)站厅层、设备层、办公区域、人流通道和换乘厅信号覆盖方案 站厅、设备层、通道均采用吸顶小天线进行覆盖。( 2)站台信号覆盖 站台结合隧道采用漏泄同轴电缆方式覆盖,在部分弱场区采用小天线进行补盲。( 3)隧道内信号覆盖 隧道内采用宽带漏泄同轴电缆方式进行覆盖,上、下行链路各敷设1 条漏泄同轴电缆,两条漏泄同轴电缆间距 300mm2.2.3 传输通道 民用通信传输系统在各车站为民用移动通信的网管系统提供了传输通道,用
17、于传输对各种设备的监视及故障告警等信息,通道类型为 10/100M 标准以太网通道。2.3 系统功能2.3.1 信号引入类型本工程民用移动通信中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CDMA采用2点集中引入方式,暂定在新宫站和义合庄站作为引入点,中国电信小灵通采用站站引入方式,具体引入的信号包 括:1) 中国移动通信 GSM 900MH;z2) 中国移动通信 DCS 1800MH;z3) 中国电信 CDMA 800MHz;4) 中国联通 GSM 900MH;z5) 中国联通 PHS 1900MHz;6) 第三代移动通信 TD-SCDMA CDMA2000和 WCDMA业务(预留)。在预留业务实际实施 时
18、只需通过增设相应预留业务的中继设备即可接入并满足技术要求。投标文件需对预留业务及其含义作出明确的说明。2.3.2 信号覆盖本工程地下车站民用无线引入系统覆盖范围如下:( 1) 所有地下车站人流密集的站台层、站厅层;(2)正线隧道区间;(3)所有地下车站的设备用房、办公用房;(4)所有地下车站的人行通道;( 5) 换乘车站的换乘通道、换乘厅;( 6) 车站出入口。2.4 主要技术要指标和系统参数 投标方应在投标书中对覆盖方案进行设计,详细说明设计后的全线各类区域的无线覆盖 方式及越区切换设计等。投标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限于大兴线土建设计进度,本招标文件仅提供大兴线标准站平面图
19、在投标时,投标方 应提供所有无线覆盖区域的设计方案说明、设计图纸(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图、设备平 面布置图)以及链路计算,以证明投标方所提供系统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 )(2)招标文件提供的参考漏泄电缆及射频电缆数量已考虑了 3的工程预留余量,以满足设 备安装承包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投标人在设计时,亦应对电缆预留3%的工程余量,并反映在设计文件中。(3)无线覆盖系统的主馈线由商用通信设备室内的 POI设备引出,通过商用通信设备室内预留的楼板孔洞或通信信号引入室或通信或弱电电缆间敷设至站台层、 站厅层及设备层, 各层分布馈线敷设于吊顶中的电缆桥架内,其中民用通信设备室内预留的楼板孔洞和
20、站厅层的通信信号引入室有预留的电缆孔可敷设至隧道区间。(4)在公共区安装天线时,应尽量考虑对车站建筑装修的影响。(5)采用漏缆、天线时,应考虑对土建的影响。(6)天线的位置应尽量安装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尽量不被其它物体遮挡。(7)所有功分器、耦合器及馈线接头应尽量设置于通信电缆间、办公区走廊等非公共区内,以便于施工及维护。若耦合器必须设在公共区内时,应考虑安装地方的维护便利性, 应安装在吊顶上部的墙壁处,或安装在最底层电缆桥架底下。(8)为避免减少施工期间的协调或因施工不当而影响系统性能, 在设计天线位置时应考虑施工的容易性。(9)由于安装漏缆、天线是一次性工程,投标方应按免维护进行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部分 民用 通信 系统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