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docx
《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试谈智能建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随着电子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存在的雷电干扰理由展开的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机网络防雷的措施和有效的策略,希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计算机网络,防雷设置,措施策略一、前言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存在一定的理由,计算机设计系统是由大量的微电子共同运转才会有效的,但是这些
2、微电子共同作用的同时也会形成回合电路。从而引导雷电的微波进入到系统内部,从而造成电脑系统的末端和接口的破坏,导致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就雷电的防护措施展开了如下探讨:二、雷电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1.电源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电源部分遭受雷击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雷电直接击中厂区外的架空高压线路,导致过电压串入厂区内的低压配电系统;厂区周边发生雷击时,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导致部分能量耦合到低压配电系统;雷电直接击中厂区内的建筑,导致建筑物基础地电位升高对低压配电系统反击放电。2.计算机网络部分雷电能量侵入计算机终端的途径如右图1所示。雷电直接击中厂区外的通信线路,导致过电压串入厂区内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系
3、统,将终端设备损坏;雷电直接击中厂区内的建筑物,雷电流沿柱内钢筋下泄时产生的LEMP(雷击电磁脉冲)在机房内信号回路上感应产生的过电压击坏网络设备,厂区周边发生雷击时,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导致部分能量耦合到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雷电直接击中厂区内的建筑,导致建筑物基础地电位升高对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反击放电,将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击坏。三、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侵害1.雷电损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理由分析。现代的社会已经是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网络的发展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高科技的计算机器件、高精度的仪器被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去,计算机的芯片越小,其自身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就越强。但是它本身的
4、耐压性就越弱。当受到雷电的袭击时,造成的损害就更大。这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的主要理由之一。2.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的侵害形式。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侵害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直击雷,另一种是雷击电磁脉冲,前者指的是雷电等直接冲击建筑物或是地面上的各种设备机器等,造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损害。外部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不受自然雷击或者火灾的影响而发生的人身事故。内部的雷电系统指的是雷电和其他外界发生感应电流的泄露产生的人身事故。由于计算机是处在建筑物之内,是室内操作的,因此受到雷电直接的侵害小,主要是受到雷的冲击。因此计算机的雷电防护主要是击电磁脉防护。3.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侵害的
5、主要途径。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侵害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雷电通过电源路线侵入到计算机系统,由于计算机的电源通过电力路线送到室内,如果电力路线遭到了雷电的袭击就会产生电力线路的中断,直接导致计算机系统的崩溃。如果建筑物体受到雷电的袭击这时候在计算机的电源线路上会产生大量的雷击电磁脉冲,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第二种途径是通过计算机的通信线路进行侵害,其中一种情况是静电感应,雷电的作用,计算机系统附近的线路会感应相反电荷;另一种情况是电磁感应。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雷电防护1.电源系统的防护。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的电压流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防御电源线线路的过电压就会少于电力设备。
6、此时,要想通过电源对其进行相应的防护,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抑制瞬间过电压、过电流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状态值。一旦雷电产生较大的电压、电流,在短时间内想对相应的电压进行限制或是泄流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理由,就应该根据相应防雷保护区原理对每个分区的交界处进行相应的防雷保护,可以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设备电缆内芯两端适当的加装避雷器,以保证二次电压设备安全。也可以在精密仪器设备及UPS的前端适当的加装避雷器或是保护器,将其作为三级防护。只有通过多级防护,才能最大限度的对相应的雷电流进行限压或是泄流,以避开雷电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危害。2.屏蔽措施和合理布线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
7、进入机房时应做等电位连接,电缆连接器要进行屏蔽处理。如使用非屏蔽电缆入户前应穿金属管并埋入地中,入户前埋地水平距离不小于10m,架空入户的屏蔽金属两端及穿过雷电防护区交界处时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采用含金属部件的光缆进行通信或数据传输时应在出入机房光缆终端处将金属部件进行等电位连接。屏蔽是减少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为了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线路的屏蔽措施与选择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及机房的设计都显得十分重要。3.机房位置选择在高层或多层建筑物中,计算机房应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其设备应远离外墙结构柱,设在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电位连接和接地系统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进入机房时应做等电
8、位连接,电缆连接器要进行屏蔽处理。当机房设备较少时可采用S型、星型结构连接,此时设备所有金属部件除在接地基准点ERP连接,设备金属部件之间相对绝缘。若采用M型网型结构等电位环型连接,则每隔5m设备与建筑物的主筋连接。设备的保护地、静电接地、交流接地、电缆的金属外层和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均应以最短的距离分别接到等电位连接带上。4.直接雷防护。为了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屋顶也应该安装相应的避雷针、避雷器,并用相应的材质将避雷带个接地网进行连接,以保证机房内不同的金属外壳、工作连接及光线架等以最小的距离连接在一起。保证接地网和电源系统接地网等相互连接,以达到电压均衡的目的。直击雷的防护仍以避雷针、避雷
9、带(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为主要防护策略。对其他防直击雷的装置应使用经省部级鉴定的产,楼房越高遭雷击的几率越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一类防雷建筑物超过30m;二类防雷建筑物超过45m;三类防雷建筑物超过60m时,还应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和等电位防护措施。5.安装SPD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种非线性元件。当雷电浪涌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时,信号SPD动作,此时对地阻抗趋近于零,雷电流向大地中泄放。信号SPD可以将雷电过电压箝制在计算机终湍或者交换机接口能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对它们形成保护。6.信号系统的防护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是通过相应介质来实现的,不仅通过普通电
10、话线实现互联,也可能通过非屏蔽双绞线实现互联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信号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防护。在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时候,尽量避开将通信电缆暴露地面,最好是将相应的电缆埋在地底下或是用屏蔽管槽将两端接地,也可以在入户前,安装相应的避雷器。在考虑信号传输宽带或是衰减的过程中,尽量与网络性能指标标准相一致。五、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现今的网络计算机系统遭受到了电路雷电的破坏,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不断的研究探索防雷的措施,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内部进行回合电路的防止,以及对于已经形成雷波的抑制都有很大研究的成果,相信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会更加的健康快
11、速。参考文献:1何俊华,宾雍伟,宾雪.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12.2李爱华,陈传振,任学民,等.计算机网络防雷误区分析J.科技资讯,2013.3宋军.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防雷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气象,2012.4张湘,何刚.企业通信计算机网络防雷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13.5蔡纪鹤,陈峰,杨振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J.低压电器,2013.计算机毕业论文5000字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文章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
12、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
13、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
14、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1.数据安全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
15、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2.数据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方法。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3.并发控制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
16、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4.故障恢复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信息管理 毕业论文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