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1万吨每年丙烯酸酯橡胶乳液聚合车间的工艺设计.doc
《课程设计论文1万吨每年丙烯酸酯橡胶乳液聚合车间的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论文1万吨每年丙烯酸酯橡胶乳液聚合车间的工艺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陕西理工学院课程设计目录1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41.2 项目设计依据 41.2.1 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 41.2.2 生产方法 4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41.4 市场前景分析 41. 5 生产能力51.6 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5 1.6.1技术方案5 1.6.2设备方案61.7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反应的因素61.7.1聚合反应机理 61.7.2影响反应的因素 62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2. 1 生产方法 82.1.1 原料选择 82.1.2 聚合机理 82.1.3 实施方法 82.1.4 操作过程 82. 2 聚合工艺过程82.2.1单体的选择 82.2.2引发剂的选择92.2.3乳化剂的选择92
2、2.4分散介质的选择 92.2.5其他介质的选择 92.2.6聚合温度和压力 102.2.7 所选物料物理性质 2.3工艺流程10 2.4 工艺参数122.4.1工艺配方 122.4.2主要单体参数 122.4.3 主要工艺参数132.4.4产品技术参数 132.5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142.5.1 反应器的温度控制142.5.2 反应器的压力控制142.5.3 反应器的压力控制142.5.4 泵的控制 143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3.1物料衡算153.1.1物料平衡示意图3.1.2 所发生的聚合反应方程式3.1.3 收集数据3.1.4确定主要原料投料数量3.1.5 顺流程设备进行计算3.2热量
3、衡算 3.2.1.收集数据3.2.2.热量计算4 设备工艺计算4.1 反应聚合釜的设计 4.1.1釜体的设计4.1.2 釜体外形尺寸的设计4.1.3搅拌装置的设计4.1.4传热装置的计算4.2各物料进出管口直径确定4.3轴密封形式4.4泵的工艺设计4.5调节釜的设计 4.6引发剂罐4.7 单体乳化罐4.8 过滤器.4.9 工艺管口的设计5 参考文献1项目简介:1.1 项目名称 : 1万吨/年丙烯酸酯橡胶乳液聚合车间的工艺设计。1.2 项目设计依据 :121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根据自主调研拟定主要聚合单体 。 122生产方法: 乳液聚合是生产ACM的主要方法。主要是由于该工艺设备简单,易于实施;
4、另一方面,ACM目前主要用于高温、耐油密封制品,不要求有过高的低温屈挠性能,如果期望低温耐油性能,可以通过低温耐油单体的分子内增塑来实现。乳聚法合成ACM体系中,乳化体系和用量将影响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最终转化率、分子量分布、生胶加工性能甚至硫化胶的物性,因此要加入许多助剂,如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和凝聚剂等。1.3项目设计必要性丙烯酸酯橡胶简称ACM,主要用于汽车工业而被誉为“高性能汽车胶”。ACM制品用于生产数十种汽车配件,按目前国内平均每辆车消费ACM约0.8kg计,2005年和2010年汽车生产需要ACM将分别达到0.60万t和0.9万t,社会维修量需要消耗ACM将分别达到为0.
5、51万t和1.16万t,因此预计我国今年和2010年国内汽车工业对ACM的需求将分别达到1.11万t/a和2.04万t/a。这尚不包括国内用于出口的密封件制品对ACM的消耗。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未来3-5年内将是我国ACM需求的高峰期。ACM正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成为国内倍受关注和积极发展的高新材料之一。传统的汽车制件及密封垫片使用耐油、耐热的合成橡胶,其典型产品为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由于长期使用温度以120 为限。不适合现代车辆提高远行速度后的耐热要求。丙烯酸酯橡胶目前可以在175 下长期使用,也有在一25或一35 下使用的耐寒型或超耐寒型产品。国外从70年代起已开始将丙烯酸酯橡胶用
6、于汽车工业,制造各种骨架封件、油冷器或加热器垫片O 型环、Y型油封及油盘和轴承密封件 同目前汽车工业中仍使用的丁腈橡胶、硅橡胶、氯丁橡胶、氟橡胶相比,在耐热及耐油性能方面,丙烯酸酯橡胶优于丁腈橡胶、硅橡胶和氯丁橡胶,稍次于氟橡胶;但丙烯酸酯橡胶加工时不需要二次硫化就可改进其使用性能,并能减少混练、硫化加工对橡胶辊筒及模具的腐蚀。因此在其加工工艺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价格方面优于氟橡胶。使用实践表明,丙烯酸酯橡胶制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汽车的运行状况,能有效地减少汽车故障的发生,同时也可减轻污染、保护环境和延长汽车寿命。丙烯酸酯橡胶还可用来制造飞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使用的各种橡胶输油管、另
7、外ACM还不断应用于高压电力电缆私地下掩埋电缆护套、电器制件的胶辊、传动带和胶管等。1.4市场前景分析 :在先进工业国家,ACM 已广泛作为耐热耐油的材料。随着进口汽车大量涌入国门, 以及国内高速汽车的发展,汽车(含摩托车)密封件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普通的丁腈橡胶不能满足这些汽车(含摩托车)部件的要求特别是耐高温性能和耐臭氧性,只能采用ACM橡胶部件。目前ACM橡胶部件的主要用途如下:(1)各种密封垫、0型环等密封材科;(2)散热器、加热器等各种软管;(3)点火线和一般电工用垫及导线护套:(4)火花塞盖;(5)各种牯合剂、密封剂;(6)辊简类;(7)汽车的防污染部件(成型品); (8)传输带
8、和油罐衬里等。目前国内有数家企业生产ACM,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需求,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CM的配合和加工的特殊性,不同厂家生产的ACM具有不同的配合和加工要求,而国内ACM制品生产企业对加工和配合研究重视不够,影响了我国ACM的推广应用,因此加快对ACM配合加工中助剂应用问题显得比ACM合成与生产更为重要和迫切。鉴于此我们设计采用乳液聚合法,年产量1万吨ACM的生产装置、要求设计人员根据乳液聚合法生产ACM的最新国内生产技术及工艺对1万吨/年丙烯酸酯橡胶乳液聚合车间的工艺设计。1.5生产能力:ACM产量为1万吨年;考虑装置的大修,开工时间:330da,24hd。
9、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1.6.1技术方案:丙烯酸酯橡胶可以采用溶液聚合、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三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50-100度,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丙烯酸酯橡胶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1、溶液聚合:溶液聚合是把单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这时聚合热可借助溶剂的蒸发而排放,容积则可以从冷凝器回收,且溶剂起了稀释剂的作用,所以溶液聚合体系的黏度较低,物料混合和传热都比较容易,凝胶现象不易出现,温度容易控制。减小了局部过热现象聚合物分子量也比较均一,而且可以利用不同溶剂来控制分子量。有时可以直接利用聚合物的溶液作为涂料来使用,这些都是溶液聚
10、合的优点。缺点:由于单体浓度低,反应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和利用率较低;易向溶剂发生连转移反应,聚合物分子量较低;聚合物中夹带的微量溶剂,应响产品质量;溶剂损失大,溶剂价格高且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使生产成本增加,而且许多溶剂易燃、易爆、有毒,必须注意安全和劳动保护。这些缺点无不与使用溶剂有关。2、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使单体小液滴分散在介质(通常是水)中进行的聚合反应,这就容易解决散热问题,因为大多数单体不溶于水,所以需要借助机械搅拌作用,将水中的单体打成小液滴,另加悬浮分散剂,防止液滴重新聚合。在悬浮聚合时,通常使用能溶于单体而不溶于水的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把引发剂预先溶在单体内,聚合时就是
11、在单体微珠内进行聚合反应,多以悬浮聚合就是在单体微珠内进行的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的优点是聚合热容易排散,具有溶液聚合的优点,而且产品分子量相当高。此外,体系黏度低,便于操作,生产的微珠可以直接应用。它的缺点是产品纯度不高。3、乳液聚合:单体被乳化剂以乳液状态分散在水介质中的聚合反应称为乳液聚合。乳液聚合反应体系的主要组成是单体、水、引发剂和乳化剂。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的差别是:1、乳液聚合中,聚合反应粒子的粒径小,只有0.11m,而悬浮聚合的粒径为0.52mm;2、乳液聚合中用水溶性引发剂,而悬浮聚合中则用油溶性引发剂;3、乳液聚合的产物是一种稳定的分散液,悬浮聚合得到的产物则可快速从液相中析出。
12、正是这些差别导致了乳液聚合具有与悬浮聚合不同的聚合机理。 对溶液、悬浮聚合,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数关系。这一点严重的限制了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幅度改变。要降低低分子量可以无需改变聚合速而用加入链转移剂来完成,但要大幅度提高分子量,只能通过降低引发剂浓度或反应温度来实现从而降低聚合物反应速率来实现,而乳液聚合却不同,它提供了一个提高聚合物分子量而不降低聚合速率的独特方法。乳液聚合主要优点有:1、聚合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并能同时获得高聚合速率和高分子量;2、以水为介质,比热容大,体系黏度小,有利于散热;3、乳液产品(称胶乳)可以直接作胶粘剂和表面处理剂加以使用,而没有易燃及
13、污染环境等问题。乳液聚合主要缺点有:1、聚合物以固体使用时,需要加破乳剂,会产生大量废水,而且要洗涤、脱水、干燥; 2、工序多,生产成本比悬浮聚合高;3、产物中杂质含量较高。鉴于上述依据本项目拟采用乳液聚合法生产工艺生产丙烯酸酯橡胶。 该法是目前生产ACM主要方法,主要由于该工艺设备简单,易于实施;另外一方面ACM目前主要用于高温耐油密封制品,不要求有过高的低温屈挠性能,如果期望低温耐油性能,可以通过低温耐油单体的分子内增塑来实现。乳聚法合成ACM体系中,乳化体系和用量将影响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最终转化率、分子量分布、生胶加工性能甚至硫化胶的物性,因此要加入许多助剂,如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
14、节剂和凝聚剂等。一般选用阴离子或阴离子和非离子复合型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油溶性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和叔丁基过氧化氢等;选用叔十二烷基硫醇或二硫化烷基黄原酸酯做分子量调节剂等。聚合温度一般在50100,可以通过冷凝回流或逐渐添加单体的方式除去聚合热,以控制聚合速度,减少单位时间发热量。乳液聚合从水中分离出聚合物需要增加盐析工序,因此需要添加盐析剂,一般选用NaCl、CaCl2等盐类,也可选用HCl、H2SO2等酸类,工业上常选用CaCl2作盐析剂。盐析时候可用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等作保护剂,以防止胶粒粘结成团,盐析后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从胶中洗提出乳化剂,使得生胶
15、易于硫化。另外乳聚法ACM的干燥方式,不同公司也会选用不同方式,如美国氰特公司、日本瑞翁公司采用挤出干燥工艺,日本东亚油漆公司则为烘干产品。1.6.2设备方案。该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为聚合釜、过滤器、釜等大型设备以及各类机泵、各种仪表等。17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反应的因素1.7.1聚合反应机理因为其是线性饱和的无定形共聚物,故其采用乳液聚合按自由基机理聚合而成。聚合过程中的几个特点予以说明:1.因为是乙烯基型单体共聚物,主链是饱和的,基本上无支化和交联的问题,故聚合转化率可高达98%。2.共聚单体的竞聚率若相差很大,高转化率时,共聚物组成的均匀性必须考虑与控制。3.酯类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会水解,为此必
16、须保持聚合体系的PH值,以减少水解反应,常加入四硼酸钠缓冲剂来稳定酸度。1.7.2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A:基本组分的影响;单体丙烯酸酯聚合物通常是将几种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形成的共聚物,单体组成决定着聚合物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合成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单体有黏性单体(软单体)、内聚单体(硬单体)和改性单体(官能团单体)三类。其中黏性单体贡献黏附性和柔软性,常见的有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一乙基己酯等。内聚单体贡献内聚力和强 度,常见的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改性单体(带有如环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引入可赋予聚合物膜一些特殊的反应特性,常见的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17、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N一羟甲基丙烯酰胺等。乳化剂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乳化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聚合前形成增溶胶束,聚合中和聚合后使乳胶粒稳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通常采用阴离子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制得的产物兼有粒细、低泡和稳定的特点,用量通常是单体总量的24。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稳定性增加,但聚合物的分子量、沉淀率、耐水性和剥离强度均有所下降,而太多会使乳液粒子大小不一,胶膜耐水性差,使用性能大为下降。乳化温度一般控制在阴离子乳化剂的三相平衡点以上、非离子乳化剂的浊点以下,阴离子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使用时三相平衡点和浊点都会有所偏离 ,一般在4o50C,乳化25rain以上可形成稳定的
18、预乳液。对机械稳定性不好的乳液,应加大阴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对化学稳定不好的乳液则需增加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 丙烯酸酯类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引发剂多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及过硫酸钠等水溶性过硫酸盐,一 般用单体总量的02o8。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和转化率增加,聚合物分子量乳液稳定性、胶膜的剥离强度、内聚力和耐水性下降;引发剂用量过少,不易引发聚合,反应缓慢。用量为0204时,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呈兰色、粒度小,乳液的稳定性好。引发剂滴加速度原则上应与单体滴加速度一致,一般以20打底 20用于追加引发。 分散介质一水乳液聚合应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一般占单体总量的5070,用水量太大,会
19、影响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效率;用水量太小,乳液浓度高,乳液不稳定,且体系黏度大,影响体系的传热效率链转移剂和pH值调节剂及其它助剂链转移剂可有效地控制聚合物分子量,使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对聚合速率影响不大。常采用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0 30 。pH调节剂又称缓冲剂,目的是维持反应系统的pH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选择磷酸氢二钠、碳酸氢钠和醋酸钠等,用量为03 156J。乳液聚合中有时还引入聚乙烯醇和羟乙基纤维素等保护胶,以使胶体稳定,减小乳液流变时的剪切力。B:其他因素的影响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一定时,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增大,聚合物平均分子量降低。对水溶性小的单体自由基扩散速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设计 论文 每年 丙烯酸酯 橡胶 乳液聚合 车间 工艺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