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总结汇报省级科研课题.doc
《阶段性总结汇报省级科研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总结汇报省级科研课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组织 积极实践 稳妥推进 确保实效 “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阶段性总结大兴安岭高级中学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于2011年7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评审、公示,获准为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XHE125-139),这是我校“十二五”期间教科研工作的一件大事,大兴安岭高级中学结合学校生源基本固定,质量相对不高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系统的调研、学习,大胆提出在地区国家级课题的大背景下,着力打造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我校学生终身发展的,具有人文化、和谐型、多元、高效的
2、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实现学校和教师、学生、家庭共同发展的理想、稳定、和谐、共赢的“生态圈”。现把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以下汇报。一、课题的管理情况(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任务分工,为课题的有效实施提供领导保障。在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上,我校成立了“十二五”科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课题负责人担任,学校骨干教师分工负责,全体教师参与实践研究。具体分工为:校长是课题研究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行政管理与理论指导,营造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生态文化教育环境,进行生态教育管理,构建生态学校文化。副校长和教研室负责构建学案导
3、学教学方式的研究的评价体系、考核制度、检查标准的制定和验证;教务处负责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校本课程落实,即三清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校内实施相关制度的全面推行;政教处负责学校教育环境管理,对教师、家长进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宣传;班主任负责营造班级评价环境建设,构建班级、学生文化环境;任课教师进行学科渗透,营造学案导学课堂氛围,认真编制学案并有效组织实施。(二)建章建制,规范过程,为课题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为了保证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省级重点课题的有效实施及开展,我们综合以往课题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制定了与课题相关的实施制度。如: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学习制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考
4、核标准汇编等。从制度上规范了课题的开展和课题研究。(三)档案管理,专人负责,为课题的有效管理提供部门和人员保障。我校十分注重对课题研究档案的管理,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专门在教研室设立了“十二五”科研课题领导办公室,教研室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影音、文字资料的收集、汇总、装卷和教研信息的上报等工作。按照研究准备、具体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顺序归档整理。做到分类具体、材料详实,主题突出。二、课题的进展情况我校于2011年3月申报该课题,2011年7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领导办公室批准立项。2011年7月15日前我们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完成并于2011年7月15日正式召开开题会议启
5、动课题研究工作。(一)注重基础夯实,稳中求进按照计划,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我校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的实施方案,撰写了开题报告,并于2011年7月 15日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课题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及业务组和部分骨干教师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做了开题报告和动员,并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明确了子课题及有关规章制度,理清了课题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加强学校师生对“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即三清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理念新内涵的认识;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营造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圈,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理论
6、提升阶段,形成人文、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生态圈环境,逐步让高级中学成长为能够满足林区家长对学生升学诉求,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民满意学校、生态化园林式学校、并最终成为兴安名校。学校于2011年3月14日召开课题研究申请会议。并于2011年4月14日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并于同年6月14日、7月14日、9月5日、10月5日、11月5日、2012年3月14日、5月14日、16日、24日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部署课题研究情况,组织开展各项赛课、评比、调研活动,对前期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和对后期工作进行了认真的部署。确定了在高一、高二24个教学行政班,九大学科全面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实验工作,
7、在高三试运用,探索学案导学方式在高考备考中的应用。(二)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多次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对学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理念的思想性、教育性、有效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科学的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行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课题组重新调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育理念,把过去的三清教学、生态课堂理念的研究进一步融入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最终确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了学生美好的前程,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实现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在
8、合作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本领,在人文、和谐、多元的氛围中学会生存的技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调整教与学内在关系,建立人文生态多元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构建人文和谐多元的思维结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丰富、拓展自我,在课堂展示中重新定位自我价值,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吸收,在三清检测中得到验证,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三)积极组织培训,提升理念认识学校为课题组成员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倾斜,课题组成员更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实践培训。学校积极组织人员
9、参加省教育厅在伊春友好三中组织的现场会,选派骨干教师住友好三中学习考察一周,组织科研骨干参加基于生态观下的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国家“十二五”课题开题会,聆听教育专家、黑龙江省教育厅牧童副厅长关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并将其与“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有效融合;在校内课题组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交流讨论会,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等理论成果,开展专门培训会2次,校长(课题组组长)专题讲座2次,课题组成员全体会议4次,这些都有效的提升了全体人员关于生态教育的理念水平。(四)扎实实践,促进研究工作顺利发展目
10、前,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已由理论性的认识阶段发展到实践研究阶段。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角度切入。并以“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研究”课堂模式构建”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教学实践规律开展研究工作,把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继续全面实施三清教学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探索三清教学、学案导学与生态课堂建设的有机结合,并先后组织了多次校级赛课活动,包括自荐课36节、示范课36节、汇报课18节以及全校常规调课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课题的顺利发展。三、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下高效生态课堂的实施(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
11、作探究学案导学和三清教学即生态课堂教学的研究关键点就是改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变成课堂的主角,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前都要精心的设计好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内容,从而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的加以讲解和展示。导学案的设计:1、编制要求依据课程内容按课时编制学案,要求每一课时都有对应的学案,学案编写突出问题化、人性化、方法化、过程化。2、格式要求(1)格式:分一下六个部分,可以适当调整,但不得少于要求所列项目。学习目标(突出三维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使用说明、学法指导(学习的方法、图标提示等);学习过程;达标检测(三清教学的日清,体现测试的层次性
12、ABC级);课后反思。(2)要求: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生态化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概括、表达的能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能力过程化。问题的编写,必须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注意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将学习内容和达标检测分成A:基础类 B:提高类 C:拓展类区别要求,拓展类习题为选作题,可在教师指导后完成。根据我校学生的基础现状,尽量减少拓展类内容的比例,基础题比例应该保持在60%以上。3、批阅要求(1)课前全批学生利用自习时间解决学案中的问题,研究教材,查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阶段性 总结 汇报 省级 科研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