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ppt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1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应用十分广泛,如纺织、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应用十分广泛,如纺织、印染、食品、皮革、造纸、农药、医药、石油、采矿、金印染、食品、皮革、造纸、农药、医药、石油、采矿、金属加工、感光材料、肥料、饲料等属加工、感光材料、肥料、饲料等 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中都有重要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特点,在固液界面形成有一定取向和结构吸附层,以改变特点,在固液界面形成有一定取向和结构吸附层,以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分散性质等。固
2、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分散性质等。固体界面发生吸附现象,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界面能有自动固体界面发生吸附现象,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界面能有自动减小的本能。减小的本能。当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固体表面分子当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或原子、离子离子)对液体分子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液体对液体分子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液体分子将向固液界面富集,同时降低固液界面能。分子将向固液界面富集,同时降低固液界面能。概述2与气液界面和液液界吸附不同,测定固液界面张与气液界面和液液界吸附不同,测定固液界面张力力(实际应为固体表面能实际应为固体表面能)非常困难,没有进行基非常困难
3、没有进行基于界面张力的吸附理论研究。于界面张力的吸附理论研究。固体与固体与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相接触时,根据固体与相接触时,根据固体与界面活界面活性剂性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着各样类型的吸附,大致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着各样类型的吸附,大致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固液界面的吸附多以吸附等温线为基础进行研究。固液界面的吸附多以吸附等温线为基础进行研究。固液界面吸附量测量容易。测定由于吸附而引起固液界面吸附量测量容易。测定由于吸附而引起的溶液浓度的变化即可以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吸附的溶液浓度的变化即可以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吸附量。量。概述3吸附剂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具有吸附能力
4、的固体物质。吸附质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被吸附的物质。在研究表面活件剂在固液界面吸附时通常把表面在研究表面活件剂在固液界面吸附时通常把表面活性剂叫做吸附质,固体叫做吸附剂。活性剂叫做吸附质,固体叫做吸附剂。注意注意:吸附只发生在相界面上,被吸附的物质并吸附只发生在相界面上,被吸附的物质并不进入到固体内部,否则就称为吸收。如镍不进入到固体内部,否则就称为吸收。如镍-氢电氢电池中储氢材料对氢气的吸收等池中储氢材料对氢气的吸收等,而非简单的吸附。而非简单的吸附。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吸附。作用而发生的吸附。P化化学学吸吸附附:吸
5、吸附附剂剂与与吸吸附附质质之之间间发发生生化化学学反反应应,生生成化学键的吸附。成化学键的吸附。概述4概述物理化学P3695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1.固体的表面能固体的表面能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是从力学和热力学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是从力学和热力学角度出发对同一种表面现象的两种说法,应用相角度出发对同一种表面现象的两种说法,应用相应单位时它们在数值上也相等。应单位时它们在数值上也相等。固体与液体不同,虽仍可定义形成单位固体新表固体与液体不同,虽仍可定义形成单位固体新表面外力做的可逆功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常简称面外力
6、做的可逆功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常简称表面能),但不可笼统地将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表面能),但不可笼统地将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力等同起来。力等同起来。固体的表面能具有平均值的意义。固体的表面能具有平均值的意义。6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1.固体的表面能固体的表面能固体可能存在各向异性,形成不同单位晶面固体可能存在各向异性,形成不同单位晶面(或解理面或解理面)做的功可不相等。做的功可不相等。固体原子的流动性极小,形成新固体表面时表面上的原固体原子的流动性极小,形成新固体表面时表面上的原子仍处于原体相中的位置,是热力学不平衡态。子仍处于
7、原体相中的位置,是热力学不平衡态。固体表面区域内,在不改变原子数目的条件下,通过压固体表面区域内,在不改变原子数目的条件下,通过压缩和伸长原子间距离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显然,缩和伸长原子间距离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显然,此时表面能不是将内部原子拉到表面做的可逆功。此时表面能不是将内部原子拉到表面做的可逆功。固体表面的不规则性、不完整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在不同固体表面的不规则性、不完整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在不同区域、不同位置的表面原子微环境有差异,受到周围原子区域、不同位置的表面原子微环境有差异,受到周围原子的作用力也不同,故使表面能不同。的作用力也不同,故使表面能不同。74.1 固体自稀溶液
8、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1.固体的表面能固体的表面能固体表面通常不是理想的晶面,而是有台阶、裂隙、沟槽、固体表面通常不是理想的晶面,而是有台阶、裂隙、沟槽、位错和熔结点等,放大看,都是不平坦的粗糙表面。位错和熔结点等,放大看,都是不平坦的粗糙表面。8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2.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高表面能固体:高表面能固体:人为规定表面能大于人为规定表面能大于100mJ/m2的固体。主要为无机固的固体。主要为无机固体和金属。体和金属。低表面能固体:
9、低表面能固体:表面能小于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主要指聚合物和固态有的固体,主要指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机物。固体表面能至今没有精确、通用的测定方法,现报道的一固体表面能至今没有精确、通用的测定方法,现报道的一些方法都是相对子一定条件和体系所选择的,对同一固体些方法都是相对子一定条件和体系所选择的,对同一固体用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可相差很大。用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可相差很大。9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2.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固体表面能/(mJ/m2)固体表面能/(mJ/m2)聚六氟丙烯 18聚对
10、苯二甲酸乙酯43聚四氟乙烯 19.5石英325石蜡25.5氧化锡440聚乙烯35.5铂184010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3.固体表面的电性质固体与液体接触后可因多种原因而使固体表面带固体与液体接触后可因多种原因而使固体表面带有某种电荷,原因如下:有某种电荷,原因如下:(1)电离作用电离作用硅胶在弱酸性和碱性电解质中,表面硅酸电离而硅胶在弱酸性和碱性电解质中,表面硅酸电离而使其带负电使其带负电活性炭表面的一些含氧基团在水中也可电离,在活性炭表面的一些含氧基团在水中也可电离,在中性介质中通常带负电中性介质中通常带负电114.1
11、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3.固体表面的电性质(2)选择性吸附选择性吸附有些固体优先自水吸附有些固体优先自水吸附H+或或OH-而使其带正电或而使其带正电或负电。负电。不溶性盐总是优先组成不溶物离子吸附于固体表不溶性盐总是优先组成不溶物离子吸附于固体表面而使表面带电。如面而使表面带电。如AgCl易吸附易吸附Ag+或或Cl-。12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3.固体表面的电性质(3)晶格取代晶格取代固体晶格中某一离子被另一不同价数的离子取代固体晶格中某一离子被另一不同价数的离子
12、取代而使其带电,如而使其带电,如Si4+被被Al3+或或Mg2+、Ca2+取代。取代。13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3.固体表面的电性质电势决定离子:使固体表面带电的特定离子。电势决定离子:使固体表面带电的特定离子。等电点等电点(IEP):电动电势为零时,电势决定离子浓度的负:电动电势为零时,电势决定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称为等电点。对数称为等电点。电势决定离子为电势决定离子为H+和和OH-时,时,pHIEP时,表面带负电,时,表面带负电,pH IEP时,表面带正电。时,表面带正电。14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
13、附的特点4.1.1 固体表面特点固体表面特点4.固体表面自由焓的计算(1)应变速率法(2)溶解热法(3)外推法(4)估算法15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1)相关定义相关定义在一定温度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曲线在一定温度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曲线就是吸附等温线。就是吸附等温线。吸附量是单位量吸附剂吸附的吸附物的量。吸附量是单位量吸附剂吸附的吸附物的量。通常,吸附物的量以通常,吸附物的量以g或或mol单位,吸附剂的量单位,吸附剂的量则以则以g或或m2表面积来表示。表面积来表示。随着所用单位的不问,吸附量可以表示为随着所
14、用单位的不问,吸附量可以表示为mol/m2,mol/cm2,g/g,mol/g等。等。16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Giles(非非Gibbs)总结了大量稀溶液吸附的结果,总结了大量稀溶液吸附的结果,将其等温线分为将其等温线分为4类类18 种。种。4种基本类型为种基本类型为S、L、H和和C型。型。分类的依据是等温线起始部分的斜率。分类的依据是等温线起始部分的斜率。17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S型等温线起始斜率小,其形状凸向型等温线起始斜率小,
15、其形状凸向浓度轴,表示溶剂有强烈的竟争吸浓度轴,表示溶剂有强烈的竟争吸附能力。附能力。极性吸附剂自极性溶剂中吸附时多出极性吸附剂自极性溶剂中吸附时多出现这种类型。现这种类型。18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L型等温线表示溶质比溶剂更容易被型等温线表示溶质比溶剂更容易被吸附,它是稀溶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吸附,它是稀溶液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类型。活性炭自水中吸附有机物大多得活性炭自水中吸附有机物大多得L型。型。19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H型等温线表示
16、在极低浓度时溶质就型等温线表示在极低浓度时溶质就有大的吸附量,有类似于化学吸附有大的吸附量,有类似于化学吸附的性质。的性质。少见的自稀溶液吸附的化学吸附和对少见的自稀溶液吸附的化学吸附和对聚合物的吸附均为此类型。聚合物的吸附均为此类型。20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C型等温线为在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内型等温线为在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内吸附量随浓度的变化为直线关系。吸附量随浓度的变化为直线关系。较少见,它表示吸附质在固液界面吸较少见,它表示吸附质在固液界面吸附相和溶液体相间有恒定分配关系。附相和溶液体相间有恒定分配关系。214.
17、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1.吸附等温线(2)类型22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2.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都是从一定的吸附模型出发提出,并吸附等温式都是从一定的吸附模型出发提出,并用大量实验结果予以验证,经过适当处理可得到用大量实验结果予以验证,经过适当处理可得到有价值的参数。有价值的参数。液相吸附的等温式原大多从气相吸附等温式演化液相吸附的等温式原大多从气相吸附等温式演化而来,带有经验性质,有的等温式后来从热力
18、学而来,带有经验性质,有的等温式后来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出发也得到了较严格的验证。和统计力学出发也得到了较严格的验证。固体自稀溶液吸附中应用最多的是固体自稀溶液吸附中应用最多的是 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23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2.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层中溶质与溶剂是二维理想溶液;吸附层中溶质与溶剂是二维理想溶液;溶质与溶剂分于体积近似相等或有相同的吸附位。溶质与溶剂分于体积近似相等或有相同的吸附位。将溶质的吸附看作是体相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吸附将溶质
19、的吸附看作是体相溶液中溶质分子与吸附层中溶剂分子交换的结果。层中溶剂分子交换的结果。24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2.吸附等温式吸附等温式Langmuir等温式等温式n2s吸附平衡时溶质吸附量nms为极限吸附的溶质量对于均匀表面,b为常数,c2为溶质浓度25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量的测定原理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量的测定原理(1)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浓差法浓差法):将一定量的固体与一定量己知浓度的
20、溶液一同振摇,平衡将一定量的固体与一定量己知浓度的溶液一同振摇,平衡后测定液相浓度。由于溶质和溶剂在固液界面上富集,溶后测定液相浓度。由于溶质和溶剂在固液界面上富集,溶液浓度降低,自平衡前后溶液浓度改变值可计算溶质和液浓度降低,自平衡前后溶液浓度改变值可计算溶质和 溶剂的吸附量(溶剂的吸附量()。)。26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1)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浓差法浓差法):对于二组分稀溶液,一般的关系是:对于二组分稀溶液,一般的关系是:式中,式中,x2=x20-x2,x代表溶液中的摩
21、尔分数,下标代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下标1和和2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下标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下标0表示吸附前溶液的数量,表示吸附前溶液的数量,n代表物质的量,代表物质的量,m代表吸附剂的量。代表吸附剂的量。27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1)固体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自溶液中的吸附量测定(浓差法浓差法):式中,式中,n2为溶质在吸附前后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差,也为溶质在吸附前后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差,也即被吸附的物质的量,即被吸附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体积,为溶液体积,c0和和c分别为吸附分别为吸附前后吸附物在溶
22、液中的浓度,前后吸附物在溶液中的浓度,m为吸附剂的质量为吸附剂的质量(g)28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4.2节补充节补充表面张力法表面张力法先作面张力对浓度的标准曲线。待吸附平衡后测定溶液表先作面张力对浓度的标准曲线。待吸附平衡后测定溶液表面张力,自标准曲线读出它的浓度值。面张力,自标准曲线读出它的浓度值。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29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
23、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2)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两相滴定法:该法仅适用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相滴定法:该法仅适用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的测定。溶液浓度的测定。-法法 通过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定得到表面通过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定得到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量的方法。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量的方法。30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3.吸附量及其测定吸附量及其测定(2)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量测定粘附张力法粘附张力法:根据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
24、理,以低能固根据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以低能固体作成吊片,体作成吊片,应用测力装置应用测力装置(如电天平)测定吊如电天平)测定吊片底边接触液体吋所受拉力片底边接触液体吋所受拉力f,并进一步求算吸附,并进一步求算吸附量的方法。量的方法。31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4.1.2 稀溶液吸附4.影响稀溶液吸附的一些因素影响稀溶液吸附的一些因素(含教材含教材4.1.3内容内容)(1).Traube规则规则极性吸附剂易进入极性较大的相,即极性吸附剂易自非极性极性吸附剂易进入极性较大的相,即极性吸附剂易自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剂易自极性溶剂中吸附溶剂中
25、吸附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剂易自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质。实质是相似相吸理论的具体论述。实质是相似相吸理论的具体论述。金谷:金谷:P7832第1章 表面和界面现象1.6 表面活性剂:1.定义定义特劳贝特劳贝(Traube)规则:规则:特劳贝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物质特劳贝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物质时发现:同一种溶质在低浓度时表面张力的时发现:同一种溶质在低浓度时表面张力的降低效应和浓度成正比。降低效应和浓度成正比。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对于水的表面张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对于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效应(表面活性)随碳氢链的增长而力降低效应(表面活性)随碳氢链的增长而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界面 吸附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