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基本理论.ppt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基本理论.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本章要点本章要点l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现代跨国公司理论。l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沿袭了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传统,着重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l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学者着重从企业的角度展开对国际直接投资动因和条件的分析,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2l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l第二
2、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l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3第一节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一)古典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发展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俄林4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国际贸易相关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l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l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分析了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l亚
3、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l(1)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l(2)分工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l(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l(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52、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l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l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l即使一个国家在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成本绝对低廉的产品,但只要集中力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廉或不利程度相对较小、相对效率
4、较高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都能给各贸易国带来经济利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6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l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l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广义:除了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l它是研究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的,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l代表人物:
5、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萨缪尔森(P.A.Samuelson)等74、波特钻石模型(Porter Diamond Model)l钻石模型又称菱形理论或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l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图 波特钻石模型8(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输出理论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马克思l“过剩资本”l更高的利润率 列宁l大量的“过剩资本”l提高利润 9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一)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形成l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l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6、特点与决定因素 l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l转向建立综合性或一般化的理论(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l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l提出了一些新理论10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1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l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l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l市场内部化理论,以市场失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l综合理论,典型的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l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l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13第二节第二节 国
7、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一、一、差异论差异论l纳克斯 l利率的差异l资本的充裕程度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l小岛清(K.Kojima)l“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14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l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l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存量相对充裕的国家利率比较低,而资本存量相对稀缺的国家利率比较高。只要后者的利率绝对高于前者的利率,那么,肯定会发生部分资本从前者向后者的流动 15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Expanding)日
8、本“小岛清”模式: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16l可以把“比较优势(成本)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l按边际产业扩张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补足贸易、创造(或扩大)贸易 l“边际产业”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可称为“边际性生产”l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则”进行判断 l应重视“产业移植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意义l“比较成本与比较利润率两者相关的主张”171 1、创立的背景、创立的背景 l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论:只有拥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有能力进
9、行FDI。能较好地解释当时美国FDI的实践。l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崛起,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国际生产领域的主导力量,日本FDI迅速发展。l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海默理论无法解释日本企业的FDI活动。l在实证研究日本FDI实践的基础上,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FDI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82 2、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的主要内容l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l三大基本命题:l资本要素可以用经营资源来代替;l比较利润率与比较成本有关;l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寡头垄断性质l按照动因不同,对外直投资分为四种类型:l(1)自然资源导向
10、型l(2)劳动力导向型 l(3)市场导向型l(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 19比较分析日、美比较分析日、美FDIFDI的特点的特点美国日本投资类型多为市场导向型多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导向型投资主体多为大跨国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投资方式多为独资多为合资投资区域西欧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边际产业与贸易的关系替代互补日、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日、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集中于比较劣势行业;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20主张主张FDIFDI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l微观上:投资者
11、有效利用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自身 的比较优势,丰厚的利润,投资与贸易互补。l宏观上: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社会福利都可以得到增进。投资国: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东道国:有利于推动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213 3、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方面有独到之处: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方面有独到之处: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强调以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则制定基于各国国情的FDI战略,提出了“贸易创造型投资”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FDI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不足之处:不足之处:仅反映了日本特定时期FDI特点,不具普遍的意义。例
12、如: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大企业对欧洲及北美在制造业上的大量投资,以及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上的投资都使日本的海外投资趋向美国模式。22思考: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模式真的比美国模式更有效吗?23第三节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一、现代主要跨国公司理论一、现代主要跨国公司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l海默(S.Hymer)l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基本观点 海默利用两个基本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即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241 1、垄断优势理论背景、垄断优势理论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Hymer)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
13、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l用垄断优势解释美国FDI的理论:美国企业FDI主要因为拥有技术和规模等垄断优势。l导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教授认同和支持,但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l1974年,海默英年早逝。l此后,金德尔伯格进行了补充、发展、系统表述和广泛宣传,使其受到广泛重视。l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25垄断优势l知识优势 l产品差异优势 l规模优势 l管理优势 l资本优势 2
14、6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 l拥有技术优势仅仅是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l直接投资的成本既低于出口方式的成本又低于许可证交易成本时,才应当选择直接投资 272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内容、垄断优势论的基本内容(1 1)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批判)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批判传统国际投资理论:传统国际投资理论: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是完全竞争的;资本从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稀缺国;国际投资发生的根本原因:各国间利率的差异;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追求较高的利率。28实证分析了美国实证分析了美国1914-19561914-1956年对外投资年对外投资 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证券
15、投资不同运行规律:1914年以前,美国有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证券投资则几乎没有;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对外证券投资却增长缓慢。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难以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29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海默列举了许多事实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海默列举了许多事实:如近一个世纪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对各国利率的差异并不敏感;各国同一行业中往往存在交叉直接投资;美孚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958年的财务报告表明,他们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当地进行筹资。30(2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观点)垄断优势论的基本观点 立论基础:市场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市场不完全性:市场
16、受到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独占所形成的优势。31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FDIFDI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且具有平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权利,企业不具有市场力量,因而不会出现跨国公司和FDI。市场不完全性四种类型:(1)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技能、资本和商誉等;(2)商品市场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商品的差异、市场技能和价格联盟等;(3)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导致的不完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4)政府政策及管理政府政策及管理导致的市场不完
17、全性:政府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的政策和管制。32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进行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进行FDIFDI的决定因素的决定因素独有技术优势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33(1 1)寡占反应论()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Oligopolistic Reaction Re
18、action TheoryTheory)l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从寡占反应论的角度对垄断优势论作了重要补充。l分析了美1948-1967年FDI状况,子公司有一半集中在三年内建立,集中程度高。l西欧对美国FDI: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大多同期成批发生的。l寡占反应行为是导致战后美FDI主要原因。l寡占反应行为与FDI的关系以及影响寡占反应行为的各种因素。3 3、垄断优势论的发展、垄断优势论的发展34寡占反应理论l一些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其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其目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保持彼此间竞争力的均衡,维
19、护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l任何一家寡头企业都不可能排挤掉另一家寡头企业 35(2 2)寡占反应论()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Oligopolistic Reaction Reaction TheoryTheory)将FDI分为两大类:l进攻性投资:率先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所进行的投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l防御性投资:同行业的其他寡头公司追随进攻性投资,在同一地点进行投资。(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l在寡占行业和市场结构中,每一家寡头大公司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大活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几家大公司。l一旦某寡头到国外建子公司,其他寡头将追随而至,以抵消领先者可能得到
20、的任何优势,从而保证市场的均势。36 美国A公司在法国设立了一家子公司,美国的B公司和C公司会想:如果A公司的投资成功,肯定会影响他们在法国的出口业务,并使A公司获得陷入优势。更重要的是,A可能会在法国获得某些竞争性资产,并把这些资产带回美国,在美国本土打击B公司和C公司。50年代、60年代美国的FDI显示,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倾向于模仿。日本80年代的FDI也有同样的情形。当时,丰田、日产汽车公司看到本田汽车公司到美国、欧洲进行投资后,也跟着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直接投资。37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突破: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突破:用不完全竞争取代完全竞争;区别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逐
21、步完成了从流通领域向国际生产领域的转移;开创了FDI理论研究先河,奠定了西方FDI研究基础。较好地阐释了美国FDI急剧发展的原动因;不能解释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以及其他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更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4 4、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38(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创立。主要试图解释战后初期美国制造业在欧洲的FDI活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的。既是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国际投资理论。1 1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跨国公司 基本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