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案例分析.ppt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案例分析.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4/28/201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作业区域规划案例分析目录一、规划背景二、区位竞争力分析三、战略定位与目标四、规划内容五、总结六、附录战略定位1发展策略2发展目标3区位与交通1资源条件2产业分析3区位分析1城市群概况2战略意义3指导思想与原则4核心区规划1统筹发展战略2支撑体系规划3参考文献1附件24/28/2011一、规划背景区位分析1城市群概况2战略意义3指导思想与原则4规划背景1、区位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规划背景2、城市群概况从1980年代开始,湖南致力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经过多年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了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1.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16元,为全省的1.8倍。它以占全省13.3%的土地、19.5%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37.9%的GDP、46.5%的固定资产投资、42.8%的社会消费品总额、64.4%的外贸出口。规划背景长株潭城市群东部、南部、西部的山区,是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保护
3、地区,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长株潭城市群中北部的盆地平原地区(包括长株潭三市市区及其周边紧密联系地区)是现状人口、城镇和经济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是城市群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拥有城市群承东起西、连南接北的交通要道,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少,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规划背景长沙市长沙市: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是全省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文化、科教、信息的中心,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和浏阳市一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19km2,市区面积554k
4、m2,2004年建成区面积140km2。株洲市株洲市: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沙市东南面,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交通枢纽,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工业城市,辖荷塘、芦淞、天元、石峰四区,株洲、攸县、茶陵、炎陵四县和醴陵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262km2,市区面积537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69.6km2。湘潭市湘潭市: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长沙市西南面,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工业城市,辖岳塘、雨湖二区,湘潭县和湘乡市、韶山市,全市土地总面积5006km2,市区面积280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67.5km2。规划背景项目2000年长株潭2005年长株潭2006年长株潭总量占全省%总量占全
5、省%总量占全省%人口(万人)123818.91289.519.21301.519.2土地面积(平方公里)2808813.32808813.32808813.3GDP(亿元)113830.82410.837281837.6一般预算收入53.530.2148.737.6181.638.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1229.3119346.615034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8935.8103842.21204.842.5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63812.258.915.860.9进出口(亿美元)21.585.740.467.34966.6出口(亿美元)14.386.525.568.334
6、76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445120倍116041.22倍129921.2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8221.28倍43481.39倍61991.58倍 长株潭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表规划背景3、战略意义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城市群和国家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能够为全国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
7、发展积累经验,可以为全国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做贡献。规划背景4、指导思想与原则4.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实现富民强省、赶超跨越,为推动全国的体制改革、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积累经验。规
8、划背景4.2基本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科学的轨道,为规划体制的改革创新搭建科学的平台。在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走出新路子。服务发展的原则。为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城乡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建立适应弹性发展的空间平台,着眼近期发展,充分展望远期发展。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9、率,实施城乡建设空间的集约发展、存量空间的提升转型发展和增量空间创新示范发展,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规划背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和分区有序推进的战略,统筹协调城市群与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城市群与周边区域、城市群内部城区与市县的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区域内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群国内、国际的开放水平。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强调城市群区域规划在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突出省级政
10、府区域管理和协调职能,高度重视重要空间资源的保护、重点协调平台的构建和重大区域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探索并建立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群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4/28/2011二、区位竞争力分析区位与交通1资源条件2产业分析3区位竞争力分析1、区位与交通1.1区位优势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公路网联接,城市综合体特点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区、京广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能直接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
11、的双重辐射,被国家“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开发地区。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株潭为“点”,以沿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途经地为“线”,构筑湖南“一点一线”快速发展地带。区位竞争力分析1.2交通优势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公路网联接,城市综合体特点明显,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南部的中心腹地,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珠、上瑞高速及106、107、319、320 四条国道贯通,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已投入运营。水运和航空条件比较优越。水运内联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江黄金水道,黄花国际机场2006年吞吐量
12、达到83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13个进入800万吞吐量级别的机场,出入境人数达到中部其他五省之和的1.6倍。区位竞争力分析2、资源条件2.1自然资源。长株潭城市群气候气候宜人度较高,排名列全国城市群第三位。区域内盆地与丘陵间错、城镇与乡村交织,周围依附众多职能各异的大小城镇,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形态空间组合形态。城市土地土地规模及城市水资源水资源供给较充足,分别分别在全国城市群中位列第六位和第八位,水资源状况详见下【表1-1、1-2】。区域内良好的生态生态屏障、山体和水域、绿心生态开敞区,森林覆盖率达54.7%,构成城市群独特的生态本底。长株潭地区广泛分布 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红层,其次为中、上元古
13、界浅变质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矿产以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主,水质多达矿泉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优良。地下热水异常有多处发现,以低温热水为主。长株潭地区矿 产资源状况 详见下【表2】。区位竞争力分析名称地级市面积(km2)降水量(mm)地表径流量(亿m3)地下径流量(亿m3)重复计算量(亿m3)水资源总量(亿m3)长沙118191507.296.1921.0421.0496.19株洲112621509.5102.324.2224.22102.3湘潭50061364.837.668.2868.28637.66合计280871482.7236.253.5553.55236.2表表1-1 长株潭
14、三地市多年平均水株潭三地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源总量表量表区位竞争力分析河流名称发源地河口地河长(km)流域面积(km2)湘江干流广西海洋山湘阴县濠河口85694,660右岸支流米水炎陵县天障冲衡山县米河口29610,305渌水江西萍乡千拉岭株洲县渌口镇1665,675浏阳河浏阳县横山坳长沙县陈家屋场2224,665捞刀河浏阳县石柱峰长沙市泽油池1412,543左岸支流靳江河湘乡市之万寿塘望城县柏加洲85781涓水双峰县白石峰湘潭县小对河1031,764涟水新邵县观音山湘潭县湘河口2247,155沩水宁乡县扶王山望城县新康1442,430表表1-2 1-2 湘江干流及湘江干流及长株潭境内主要支流特征
15、株潭境内主要支流特征区位竞争力分析区位竞争力分析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性条件。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从整体看,长株潭地区的地下水水质以较好和优良为主,占85.75%,但人口密集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长沙市重度污染面积已达465.31km2,株洲市重度污染面积达162.4km2,湘潭市相对较轻,污染面积135.7km2。土壤污染土壤污染 。长沙和株洲市一般以城区街道土和重工业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农 田土次之,菜地土较轻。湘潭市出现农 田菜土污染物含量反而大于街道土和原生土的情况,表明
16、主要受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长株潭地区一个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水土流失分布面积达1565km2,其中强度和中度侵蚀区有124km2。崩塌崩塌 、塌陷、地面下沉、滑坡、地裂缝、塌陷、地面下沉、滑坡、地裂缝 。长株潭地区因采矿活动和过量抽取地下水等原因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湘潭河西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己初步形成区域降落漏斗面积达16km2。区位竞争力分析2.2社会资源城镇常住人口人口规模位居全国城市群第五。其中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约占73%,长株潭三市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的“黄金时期”。表3 2000年长株潭人口的年龄构成
17、与负担系数 单位:%地区年龄人口比重总负担系数(4)=(1)+(3)/(2)负担少儿系数(5)=(1)/(2)负担老年系数(6)=(3)/(2)0-14岁(1)15-64岁(2)65岁以上(3)全省22.1770.547.2941.7631.4310.33长沙17.2675.097.6533.1723.0010.19株洲20.5271.827.6639.2428.5710.67湘潭20.7771.008.2340.8529.2511.59区位竞争力分析长株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长沙的岳麓书院,马王堆汉墓等都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红色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良好,特别是韶山、
18、宁乡花明楼和湘潭乌石可形成红色旅游三角区,可将其发展成革命教育基地。总之,这些都可促进长沙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长沙人文荟萃,文物众多长沙人文荟萃,文物众多长沙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战国时期,屈原屈原被贬,行吟于湘沅之间;西汉贾谊贾谊过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东汉时长沙太守张仲景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唐代药王孙思邈孙思邈隐居长沙著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唐代长沙的欧阳询、欧阳通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创欧体字,僧人怀素怀素的狂草更为书家一绝。株洲非物质遗产大放异彩株洲非物质遗产大放异彩音乐如醴陵的思情鬼歌、茶陵炎陵攸县的苏区歌
19、谣、炎陵的客家山歌;舞蹈如醴陵的星子灯、攸县大同桥火龙灯;手工技艺如株洲县南阳桥乡刘双喜漆画、邹桂文木雕、堂市乡谭建强制鼓、株洲县剪纸、醴陵鞭炮制作工艺、醴陵大蒜加工工艺、茶陵攸县的腐乳加工工艺、茶陵冬酒酿造瓜皮帽工艺、茶陵蓝印花印染工艺、“补锅”手工技艺、攸县皇图岭豆腐制作;民俗如茶陵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攸县阳升关庙会;民间曲艺如醴陵的春锣和赞土地;戏剧如株洲县攸县的皮影戏;民间文学如炎陵茶陵的炎帝传说等。湘潭,一片英雄辈出湘潭,一片英雄辈出的神奇土地的神奇土地曾国藩在湘潭训练水军,大战太平军,使湘军名震中外。左宗棠入赘湘潭十余年,后成为从沙俄手上收复伊犁的民族英雄。最值得骄傲的是,以毛泽东、
20、彭德怀为杰出代表的一批湘潭、湘乡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将湘潭的现当代史翻开了最灿烂的篇章。区位竞争力分析长株潭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遗传学家卢光、“新材料专家”黄伯云等世界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达45人,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49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航空工程技术航空工程技术人员有2.3万人;拥有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航空和国防科技研究院、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十余所与航空专业关系密切的高等院校。人口受教育程度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显著低于全省平均
21、水平,高中及大专以上程度的比例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区位竞争力分析从另一个角度看,形势并不乐观。长株潭三市人口均属于成年型,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逐渐向老年型过渡。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就整体实力来看2002年三市人才总量为66万,人才密度仅相当于南昌,昆明的水平,与广州,武汉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人才结构性矛盾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缺乏;教育,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占一半以上,其他行业人才少;人才区域分布差距明显等。部分地区人才流失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湘潭市1995年至2002人才流入与人才流出之比达到了1/3。高层
22、次创新型人才的流失,会使单位失去了顶梁柱,丧失了竞争力,甚至导致核心技术,工程项目的直接流失。城镇贫困人口比重高贫困人口比重高 ,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及人口对生态与经济的压力大都是制约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区位竞争力分析3、产业分析3.1 3.1 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 三次产业结构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自的经济总量在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长株潭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2004年2007年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长沙市8.141.850.16.34548.7株洲市14.548
23、636.912.952.734.4湘潭市16.341.841.915.24737.8长株潭地区10.743.3469.14743.9长株潭三次产业结构长株潭三次产业结构表表区位竞争力分析从上表可见:2004年,长沙三次产业结构就已实现了三二一的转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1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湘潭第三次产业结构比株洲要协调;株洲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比长沙、湘潭分别低了13.2和5个点,比长株潭平均水平低9.1个点。至2007年,由于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涨幅快于服务行业,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又相对较低,因此,三市第二产业比重较2004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24、第一、三产业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区位竞争力分析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从三市的情况看,农业和畜牧业均居主导地位,都属于粮猪型产业。至2007年,由于长沙花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使长沙农业在一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51.7%。三市农业平均占比46.6%,畜牧业为42.4%,合计为89%,与2004年基本相当。2004年2007年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长沙市50.2409.851.739.19.2株洲市48.937.313.844.342.113.6湘潭市45.943.11140.348.411.3长株潭地区48.84011.246.6
25、42.411长株潭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表长株潭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表区位竞争力分析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中,从行业看: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2004年平均比重达90.5%,长沙最高为93.1%,株洲最低为86%,比长沙、湘潭分别低7.1和2.6个点,但株洲资源比长沙、湘潭相对要丰富,采掘业比重明显高于二市。2007年制造业比重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市平均比重上升1.7个点至92.2%。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是工业的重心。长株潭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表长株潭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表2004年2007年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工业78.173.385.885.382.178.38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株潭 城市群 区域规划 案例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