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
《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条规划编制的背景1第二条规划编制的目的1第三条规划编制的依据2第四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3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3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5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6第七条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6第八条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7第九条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7第十条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形势8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10第十一条土地利用战略10第十二条规划目标10第十三条调控指标11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14第十四条农用地结构调整14第十五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与管理14第十六条园地布局与管理15第十七条林地布局与管理15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
2、整与布局17第十八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7第十九条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17第二十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管理18第二十一条农村居民点布局与管理19第二十二条旅游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20第二十三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23第六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25第二十四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25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分区功能与方向25第二十六条土地用途分区的类型26第二十七条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措施26第七章土地开发整理32第二十八条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32第二十九条土地开发整理的对象与途径32第三十条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区域33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34第三十一条土地生态建设的指导原则34第三十二条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与
3、布局35第三十三条土地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35第九章中心城区及乡镇土地利用38第三十四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38第三十五条乡镇土地利用39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2第三十六条完善依法实施规划机制42第三十七条创新土地利用决策机制42第三十八条健全规划实施行政体制43第三十九条完善规划实施经济措施44第四十条构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45第十一章附则46第四十一条规划文件46第四十二条规划实施46第四十三条规划解释46附表47附表1三亚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47附表2三亚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48附表3三亚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49附表4三亚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53附表5三亚市耕地保有量
4、规划平衡表55附表6三亚市非农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控制指标表56附表7三亚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57附表8三亚市规划前后各类用地面积表58附图5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的背景(1)“十五”期间,三亚市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相继上马,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旺盛。(2)上一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是在土地供给紧缩政策的宏观背景下编制的,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3)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
5、落实,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保障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日益重要,急需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条规划编制的目的根据三亚市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位与要求,着眼协调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重点解决中长期土地利用与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土地利用目标与战略,统筹安排各区域、各行业用地指标,严格划分土地用途管制区,并制定管制规则与管制措施,宏观引导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战略的转变,科学保障三亚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第三条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
6、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6)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580号)(7)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提前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批复(琼府函2007110号)(8)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9)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10)关于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0条。第四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以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及其下达的主要
7、规划调控指标为指导,遵循理性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围绕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统筹区域、城乡和各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实行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城市价值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1规划编制原则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遵循全局性、差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1)全局性。从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出发,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近期与
8、远期用地之间的关系,保障区域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潜力,明确差异化的区域功能导向、土地利用策略和相应的土地利用管制措施。(3)科学性。基于三亚市及其各镇域的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状况,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优化城乡发展用地结构与布局,强化土地利用的区域主导功能,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4)可操作性。落实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下达的调控指标与任务,优先保障国家、省级和市级重大项目用地。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行业规划,妥善处理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约束性与预期性的关系,制定规划实施的可行措施。2规划编制
9、任务(1)分析三亚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诊断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面临形势,明确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与政策导向。(2)明确土地利用调控目标,根据未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确定各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确保三亚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落实。(3)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分区,在分区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方向,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则与措施。(4)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法律、社会、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1规划编制范围规划编制范围:三亚市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为1910.67平方公里。2规
10、划编制期限规划编制期限:2005年为规划基期,2006-2010年为规划近期,2006-2013年为规划过渡期,2006-2020年为规划远期。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1.土地利用结构(1)总体结构。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1067公顷,其中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51336公顷、14777公顷、24954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9.21%、7.73%、13.06%。(2)农用地结构。耕地、园地、林地和其它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4332公顷、23877公顷、100167公顷和2960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2.73%、12.50%、52.43%
11、1.55%。(3)建设用地结构。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别为2851公顷、4689公顷、1269公顷、1787公顷和4181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1.49%、2.45%、0.66%、0.94%和2.19%。2.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所占比重偏高,其中以林地和园地为主,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其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用地等)所占比重较高,城镇用地、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用地明显不足。(3)土地利用类型由滨海平原向内陆地区呈现出“城镇、旅游用地-现代农业-生态用地”条带状的分布格局。第八条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1)由于城
12、镇发展、旅游设施建设多集中在滨海平原地带,而滨海平原区同时又是耕地、园地等农用地集中分布区,建设用地需求与农用地保护在空间上的重叠,加剧了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2)各类旅游区的开发缺乏统筹规划,产业雷同与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旅游园区土地利用粗放、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突出。(3)热带现代农业是三亚市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农业生产的设施建设落后,局部地区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造成面源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影响到三亚宜居城市的建设。第九条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1)农业用地效率。1995-2005年,三亚市农业用地产出率从0.45万元/公顷增至1.45万元/公顷,年均递增率为12.
13、4%。同期,海南农业用地产出率从0.48万元/公顷增至1.09万元/公顷,年均递增率为8.6%。(2)建设用地效率。1995-2005年,三亚市建设用地产出率从63.2万元/公顷增至184.9万元/公顷,年均递增率为11.3%。同期,海南建设用地产出率从35.3万元/公顷增至81.5万元/公顷,年均递增率为8.7%。(3)根据“四查清,四对照”调查与评价结果,三亚市高中低产田占农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2%、36.2%和60.6%。耕地总体质量较差,挖掘潜力大;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面积为750公顷,可调整利用面积为321公顷,其中城镇用地为12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01公顷。第十条土地利用和管
14、理面临形势(1)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将为三亚提升国际旅游产业竞争力、优化旅游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三亚以热带农业为主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与东南亚相邻国家具有相似性,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业贸易的自由化和农产品的生态化,对三亚热带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3)落实科学发展观,亟需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体制与模式创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土地利用方式;规范土地成片开发,强化土地利用区域功能,成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任务。(4)三亚作为海南省的南部中心城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尽
15、快建立起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配置的新机制,优化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保障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十一条土地利用战略(1)总体战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土地利用,凸显土地资源优势与价值,引导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产业用地配置;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突出区域差异特征与特色,强化土地用途空间管制,整体提升区域土地利用价值,促进三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空间战略。强化土地利用的区域功能,东拓西展,南北联动,推进“中心城市引领,东西两翼支撑,凸显北部生态,海陆阶梯推进”的土
16、地利用空间战略。优先保障三亚中心城镇建设用地,满足海棠湾、三亚湾、崖城湾东西两翼地区的滨海旅游、新型工业、文化产业、港口交通运输等重点项目用地;通过高起点调整产业结构,促使高效率土地利用方式由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凸显北部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第十二条规划目标落实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围绕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优先保障城镇建设、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形成有力支撑三亚旅游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新格
17、局。第十三条调控指标1.约束性指标(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指标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为24332公顷。2010年、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为24147公顷、24026公顷,分别比现状减少185公顷、306公顷。2005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为19619公顷。2010年、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为19188公顷,比现状减少431公顷。(2)城乡建设用地指标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7540公顷。2010年、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9190公顷、11380公顷以内。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851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1平方米。2010年、2020年城镇
18、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4566公顷和754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135平方米和151平方米以内。(3)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指标2006-201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816公顷以内,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补充耕地面积不少于816公顷。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1895公顷以内,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补充耕地面积不少于1895公顷。2.预期性指标(1)建设用地总规模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4777公顷。2010年、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9663公顷、26054公顷以内,分别比2005年增加4886公顷、11277公顷
19、2)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2006-201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的规模控制在3727公顷以内;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的规模控制在8684公顷以内;(3)园地指标2005年,全市园地面积为23877公顷。2010年、2020年规划园地面积分别为42406公顷、39048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加18529公顷和15171公顷。(4)林地指标2005年,全市林地面积为100167公顷。2010年、2020年规划林地面积分别为92458公顷、92583公顷,分别比2005年减少7709公顷和7584公顷。海南省下达的三亚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见专栏1。第四章农用地结构
20、调整与布局第十四条农用地结构调整(1)规划期内基本稳定耕地面积,适当调减园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2)2010年,农用地面积为163176公顷,较2005年增加11840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占14.80%、25.99%、56.66%、2.55%。(3)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160289公顷,较2005年增加8952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占14.99%、24.36%、57.76%、2.89%。第十五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与管理(1)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反季节瓜菜种植,确保南繁育种基地面积。在梅山崖城片区、南田海棠湾片区、天涯片
21、区、凤凰东西片区、田独东西片区、育才片区等耕地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核心区,保护耕作层不受破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视基本农田质量的提高。南繁育种基地内的耕地应划为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2)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防止破坏耕作层,重视保护和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3)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近期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816公顷以内,远期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895公顷以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第十六条园地布局与管理(1)稳定高产园地种植面积,提高园地利用效益,优化农用地资源配置,宜胶则胶,宜果则果;重点建设海棠湾橡胶和芒果生产基地,凤凰橡胶生产基地,天涯芒果和橡胶生产基地
22、崖城、田独与育才镇的芒果、槟榔、椰子等热带瓜果生产基地。(2)鼓励将耕作条件较好的老化、低产园地逐步整理复垦为耕地,坡度在25以上的园地应实行退园还林,加强木本园地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3)按照“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基本原则,整合重组农场橡胶园用地,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第十七条林地布局与管理(1)对高海拔山地区及河流、水库沿岸地区,实行荒坡地造林、封山育林和适度退耕还林,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低丘台地区的稀疏林地和灌木林,加强树种改良与林相改造,适度发展经济林;对滨海防护林与红树林生态系统,实行严格保护,充分发挥林地生态保护
23、与景观生态功能。(2)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等市场途径,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合理调整林业种植结构,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实现林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切实提高林地利用综合效益。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第十八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1)规划期内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和旅游建设用地(含旅游设施用地),重视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逐步调减和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9663公顷,较2005年增加4886公顷,其中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别占23.22%、23.52%、11.58%、14.24%和27.4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亚市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