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指导.docx
《《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指导.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保山里医药高等专科学校BAOSHANCOLLEGEOFTRADITIONALCHlNBSEMEDICINE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I)指导保山中医专针推教研室2011年2月18日前言2实验(实训I)一针灸辨证论治纲领5实验(实训)二痹证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11实验(实训I)三腰痛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15实验(实训)四头痛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18实验(实训I)五不寐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22实验(实训I)六漏肩风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26实验(实训)七痛经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29实验(实训I)八耳鸣耳聋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32附录: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I)安排表37-XX.刖三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
2、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及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I)课是针灸治疗学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疗学实验是直接接触临床病人,通过教师介绍病情及相关病因病机,学生实地观察病人,采集病史,进行经络腌穴切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选穴配方,最后观察教师针刺操作及疗效。目的是掌握综合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经络腌穴、刺灸学的理论和操作技术,体验针灸治疗的实际操作流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针灸辨证论治体系;掌握本课程涉及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本课程中涉及到的各种实用技
3、术的操作,为培养针推实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针灸临床辨证施治的基本思路(1)正确运用八纲、脏腑、经络等辨证方法,掌握针灸临床辨治特点,对针灸科常见病症进行辨证分析,作出正确诊断。(2)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方法及特定穴的临床应用知识,确立治疗方案(治法、针灸处方、刺灸方法)。2、熟练完成从取穴定位至刺灸操作的全过程。实施治疗方窠,选择合适体位,准确定取处方中所有穴位,严格消毒,完成相应的刺灸操作。【实训方法】1、注重总论与各论的紧密结合,以总论辨治思路和方法指导临床各科病症的辨证施治,以各论中的典型病症为实例,加强对总论规律性知识的理解。2
4、提供典型病例资料,学生进行辨证诊断,设计治疗方案。通过案例讨论,加强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3、注重经络腌穴、刺灸操作与针灸治疗的紧密结合,选择部分代表性病种,在选穴处方的基础上进行取穴定位、刺灸操作训练。4、建立模拟诊疗室,以标准化病人为施术对象,模拟场景训练,进行病史采集,完成辨证诊断、配穴处方、定位、刺灸操作的全过程,实施腌穴经络学、刺法灸法学与针灸治疗学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月俞穴取穴定位、刺灸操作在综合实训中得以再训练、再评价、再矫正。5、抽签定病案,进行辨证诊断,制定针灸治疗方案,并在人体上取穴定位、刺灸操作考核。【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I)注意事项】实验(实训D前仔细阅读实
5、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实验(实训I)内容,复习有关针灸治疗学和经络学、腌穴学、中医诊断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达到充分理解;复习实验(实训I)中可能涉及到的实用针灸技术操作,估计实验(实训I)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实验(实训)时服从带教老师指导,严格按照实验(实训)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防止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发生;通过四诊认真收集病历资料,辨证分析,做出恰当的病名和证名诊断,拟定初步的治疗方案;认真、细致地观察操作过程中病人病情改变,联系理论内容进行思考;完成相关医疗文书书写。实验(实训)后认真完成实验(实训I)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整理针灸器材,洗净擦干,妥为
6、安放,做好消毒准备。课后认真做好实验(实训I)室的卫生工作。【实验(实训)报告的书写】每次实验后应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实验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辞应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几项内容:实验(实训I)题目与日期实验(实训)地点实验(实训)目的实验的意义所在,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实验(实训I)方法步骤要清晰、使别人能看懂、能重复。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变更,或者由于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观察结果时,应做简要说明。实验(实训I)内容可用文字,也可表格或图示多种方法表示,是实验报告中重要的部分,需保证其绝对的真实性。实验(实训)小结应针
7、对实验(实训I)中难点要点进行总结,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适当分析和讨论。要根据实验(实训)内容详细讨论实验(实训)结果说明了什么;分析过程中难以把握的环节是什么,改如何处理;在技术操作中药注意总结经验,分析脸穴定位和刺灸法操作是否与标准相同,是否符合预期;施术过程注意医患双方的体验是否一致,疗效是否符合预期。实验(实训I)体会实验(实训I)项目一针灸辨证论治纲领【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临床辨治要点。2、熟悉针灸治疗原则。3、掌握针灸配穴处方的的基本规律和具体方法及各类特定穴的运用特点。4、初步学习运用上述知识指导疾病的辨证与取穴。【实训内容及步骤】一、内容要点总结复习(一)针灸临床辨治要点
8、I、明辨病性、病位:明确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突出经络辨证: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属络脏腑、联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相应的针灸处方。3、注重整体观念:身体某一部分出现的局部病证,往往又是整体疾病的一部分,因此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针对某一病证病因治疗。4、分清标本缓急:抓主要矛盾。总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或俱缓,标本同治。一般情况下,本是主要矛盾,治病当先治本;若标急于本,当先治标。5、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即根据治疗对象、地理环境和不同季节、具体时辰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二)针灸治疗原则1、清热温寒:“热者寒之”、“
9、热则疾之”,诸热证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寒者热之”、“寒者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3)寒热错杂,温清并用;寒热真假,治宜从真。2、补虚泻实“虚则补之”、“虚则实之”、“陷下则灸之”,虚证应用补法。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病症。若偏于阳虚、气虚、中气下陷者,针用补法,加灸;偏于阴虚、血虚者,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阴虚禁灸。(2)“实则泻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实证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3)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先补后泻,先泻后补,补泻兼施。八纲证治与针灸治疗原则/经络、皮肉(浅、轻)浅刺疾出病位深浅脏腑、筋骨(深、重)一-深刺久留表寒一一留针.,里寒一
10、深刺久留针加灸,虚寒补疾病性质实寒泻V“热则疾之”针用泻法、疾刺、或刺出血、不灸寒热夹杂一一温清并用,真假一一治宜从真“虚则实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一针补、或加灸邪正盛衰一“满则泄之”、“盛则泻之”、“宛陈则除之”、实“邪盛则虚之”一一针用泻法、或刺出血先补后泻虚实夹杂1先泻后补补泻兼施(三)针灸处方1、穴位选择(1)选穴原则:近部选穴:在病变局部或邻近的的部位取穴。是根据腌穴的近治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体现了“月俞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确、比较局限的病症。远部选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穴(本经、异经)。是根据腌穴的远治作用而制定的
11、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特别适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选穴,体现治病求本的原则。全身性病症,多采用本法。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选取穴位,是腌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的具体运用。(2)配穴方法:按经配穴:本经配穴: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选取本经脉的腌穴配伍成方。循经取穴,“经络所循,主治所及。可近远相配,上下相伍。翻里经配穴: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腌穴配伍成方。阳经有病,配相表里的阴经穴;阴经有病,配相表里的阳经穴;原络配穴。按部配穴:上下配穴:将上肢
12、或腰部以上腌穴和下肢或腰部以下腕穴配合应用。“八旅交会穴”亦属此类。前后配穴:以身体前部(胸腹)和后部(背腰)的腌穴相互配伍。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称“偶刺”o俞募0次为其典型代表,多治脏腑病。左右配穴: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腌穴配合应用。既可左右交叉取穴(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左右同取。(3)特定穴的临床应用特定穴临床应用五输穴(1)五输主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2)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本经取穴,虚证补本经母穴,实证泻本线子穴1异经取穴I虚证朴母经母穴.身证泻子经子穴,(3)因时选用:“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
13、刺合。”原穴络穴(1)单独应用:原穴诊断、治疗脏腑病;络穴主治本络病及表里两经病。(2)原络配穴法: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主治表里两经病。俞穴募穴(1)诊断:i(2)治疗诊断、治疗脏腑病个察病症,协助诊断。单独应用一一俞治五脏病,偏补虚;募治六腑病,偏泻实。配合应用俞募配穴法、五脏俞治疗相关五官、五体病那穴八会穴(1)郑穴:辅助诊断;主治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痛症、血证)。(2)八会穴:主治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病症。(3)郊会配穴下合穴“合治内腑”一一主治六腑病症八脉交会穴(1)单独应用:既可治本经病,又可治各自相通之奇经病
14、2)上下配穴:主治相合部位病症。交会穴能治本经病,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2、刺灸法的选择(1)针灸疗法的选择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确立的适宜的治疗手段,用针、用灸、或针灸并用,或兼以拔罐法、皮肤针法、耳针法等。(2)操作方法的选择对疗法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毫针刺法是补还是泻,针刺深浅、方向有无特殊要求,留针与否以及方式(动留法或静留法);艾灸用艾条灸、艾炷灸还是温针灸以及施灸量大小等。二、指导疾病的辨证施治(一)示教范例陈X,男,65岁。主诉:头胀痛2周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2周前因工作劳累,精神紧张而致头胀痛,多在题侧,时有跳痛,目眩,夜不能寐,心烦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
15、弦数。练习用总论的辨证方法、治疗原则及针灸处方思路和方法,指导上述“头痛”案例的辨证施治。1、针灸临床辨治要点(1)明辨病性、病位:本病病性属阳、热、实证为主,病位在里、在脏(肝,兼及肾),主要病机为肝阳上亢证。(2)突出经络辨证: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两侧为少阳,故为少阳头痛。(3)注重整体观念:内(脏腑)与外(局部)的关系:头痛是内在脏腑阴阳失调的外在局部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阴亏而无以制阳,以致肝阳上亢,上扰头目。脏腑间关系:根据肝肾阴阳互根的关系,本病又兼及肾阴不足。(4)分清标本缓急:本病为本虚标实证,阴虚为本,阳热亢盛为标,目前头痛较剧,为发作期,主要矛盾为阳热亢盛。以急则治标为原
16、则,当平肝潜阳清热为主。待疼痛缓解后,缓则治本,注意滋补肝肾之阴。(5)做到三因制宜:治疗对象属老年患者,针刺刺激量不宜过强。同时应兼以补虚。2、针灸治疗原则本病以阳热证、实证为主,故宜清泄阳热,“实则泻之”,针用泻法。又有本虚一面,当兼以补虚。结合病变脏腑确定治则:平肝潜阳,清热止痛,兼以滋阴涵木。3、针灸处方(1)穴位选择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太阳、丝竹空、率谷一一疏调头部气血经气少阳经病:外关、足临泣一一通利少阳经气太冲、期门一一平潜肝阳太溪、肝俞滋水涵木神门一一镇静安神配穴方法: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丝竹空配外关率谷配足临泣太冲配足临泣太阳、丝竹
17、空、率谷、外关配足临泣、太冲、太溪期门配肝俞双则同取特定穴的临床应用1)本病辨证归经为少阳经病:取八脉交会穴外关(手少阳)配足临泣(足少阳),上下相配主治侧头部病症。2)本病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亢盛为标取原穴太冲(肝经原穴)、太溪(肾经原穴),佐以俞募配穴法期门(肝募)配肝俞,主治相关脏(肝、肾)病。3)脏病取原夜不能寐,心神失宁,取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2)刺灸法的选择针灸疗法的选择毫针刺法,可配合耳压法。操作方法的选择太溪、肝俞用针刺补法,其余诸穴均用泻法,中等刺激量。(二)学生分组训练试用总论的辨证方法、治疗原则及针灸处方思路和方法,指导下列“胃痛”案例的辨证施治。王XX,女,4
18、5岁。主诉:胃院痛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与人争执引起胃脱疼痛不适,并渐加重,刻下痛势较剧,胀满拒按,皖痛连胁,暧气吞酸,大便时稀时干,心烦易怒,夜寐不佳,舌淡,苔薄白,脉弦。【实训小结】请按照示教范例的样式,写出“胃痛”案例的针灸临床辨治要点、针灸治疗原则及针灸处方。实训1(实训I)项目二痹证的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目的要求】掌握痹证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原则、处方配穴、刺灸方法。【实训内容及步骤】一、内容要点总结复习(一)概述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二)病因病机正气不足,邪气外侵。C行痹正虚
19、邪侵客于关节风寒湿痹痛痹痹阻经威一I郁而化热(着痹1(热痹、,内合脏腑一心痹外延不愈痰瘀互结f关节肿大畸形强直,功能障碍虚证一正虚邪恋,反复发作(三)辨证要点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热痹特点行痹(风痹)痛痹(湿痹)着痹(痛痹)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触活动受限。疼痛游走痛无定处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冷痛增。疫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天加重或发作。兼症恶风发热发热,口渴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苔薄白脉弦紧苔白腻脉濡缓苔黄燥脉滑数(四)针灸治疗1、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r行痹祛风为主,兼活血通络风寒湿痹: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痛痹一温阳散寒为主着痹=利湿通络为主热痹:清
20、热通络2、针灸处方Zr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配穴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1)穴位选择:局部取穴为主,结合辨证选穴。肩:肩鹘、肩醪、膈俞肘: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阳池、外关、阳溪、腕骨主背脊: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秩边承扶、风市、阳陵泉 阳陵泉、膝阳关昆仑、丘墟髀:环跳、居醪、股:伏兔、殷门、膝:膝眼、梁丘、踝:申脉、照海、(2)刺灸方法:行痹:针泻浅刺,可用皮肤针叩刺痛痹:多灸,深刺留针,痛剧可兼用掀针或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皮肤针、拔罐热痹:针泻,不灸,可刺络出血二、临床案例辨治思维训练(一)采集病史、体检及针灸门诊病历书写训练1、教师示教:在针灸诊疗室
21、以一位痹证病人为施术对象,进行望、闻、问、切及相关的体格检查示范操作,并书写完整、规范的针灸门诊病历。(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就诊时间。(2)主诉:病人最痛苦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或加重时间)。(3)病史:主症发生的原因、时间、病变过程,诊治经过及效果,或必要的既往病史,主症性质、程度及兼症,舌、脉等。(4)检查:必要的体格检查。辨证分析:扼要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病机转归。(6)中医诊断:中医病名及证候(病名后的括号内写证型)。(7)治法:根据辨证写出指导用穴的治疗法则。(8)针灸处方:写出穴名、单或双侧、刺灸方法、疗程等。(注意使用针灸处方符号表示刺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治疗学 针灸 治疗学 实验 实训 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