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贡献分析研究 园林设计专业.docx
《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贡献分析研究 园林设计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贡献分析研究 园林设计专业.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贡献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张,相关区域的格局布置大有不同,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强的建筑密度,城市的发展历程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资源以及环境压力。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气候变化导致自然水文循环的变化。洪水灾害显着增加,未来几十年,形势将恶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水问题尤为突出。经常发生的水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奥林匹克花园花园为例,重点讲述对雨水的利用与开发,试图通过此实践解决城市的水问题。关键词:雨水利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ContributionofCityParkstoTheSpongeCityAb
2、stractIntheeraofrapideconomicdevelopment,theurbanpopulationhasexpandedrapidly,andthelayoutoftherelevantregionsisverydifferent.Withtheincreasingbuildingdensity,thecitysdevelopmentprocessisfacinggre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ressure.Atthesametime,industrializationandrapidurbanizationhaveledtochange
3、sinthenaturalhydrologicalcyclecausedbyclimatechange.Flooddisastershaveincreasedsignificantly,andthesituationwilldeteriorateinthecomingdecades.Humanactivitieshaveanegativeimpactonnaturalecosystems.Thewaterproblemisparticularlyacute.Frequentfloodshaveaseriousimpactonpeopleslives,propertyandsafety.This
4、articletakestheOlympicGardenGardenasanexampie,focusingontheuseanddevelopmentofrainwater,andattemptstosolvetheurbanwaterproblemthroughthispractice.Keywords:rainwaterutilization,spongeCity,lowimpactdevelopment1绪论11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城市看海”的问题民众议论纷纷。2007年的大暴雨给济南带来了严重内涝,在这一场灾害中,受到波及的民众数量高达2万人,灾害直接造成
5、的经济损失约12.3亿元。2012年北京的特火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受灾的人口高达190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16亿。据相关统计,自2008年的4年间,发生内涝灾害的城镇占全国城镇总数量超过50%o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内涝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但至今尚未有加以解决的有效措施,。每年许多城市仍旧存在“看海”现象。通常情况下,在过大的连续性降雨以及强降雨之后,由于排水系统的泄洪水量相较于降水量而言过小,则容易引起城市内涝问题的产生。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以城市公园生态化位解决措施。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系统,城市的水循环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基于海绵在吸水、保水、以及释水方面所具有的功能。降雨之时,可以
6、利用其进行雨水的吸收以及存储,以此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实现对城市水循环的有效调节。在构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和水生态循环系统时,海绵城市指的是利用海绵的特征,将城市作为一个“海绵体”,改进其水循环系统以在遭遇强降雨时能够有效应对,避免城市内涝,与此同时,实现降雨利用率的提高以及水生态安全的维护。在2012年“海绵城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我国现存的水资源问题十分严峻。习总书记也在工作会议中提出:“对于排水系统的改造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排水功能,同时对于雨水进行适当的储存。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古时候,对于雨水的储存和有效利用,人们就给予高度的重视。安徽寿县早在公元400多年
7、前就已经采取水库的修建措施以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拦截,在丘陵地貌修建了串联式河塘在储蓄雨水,人们将天井设置在住宅的庭院中央,在降雨时,可对屋顶处留下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而在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则利用地势特点由高到低拦截雨水进行灌溉。北海团城则采用倒铺梯形砖的方式为城市地下水进行补充和净化。在园林建设方面,古代人民也充分利用雨水的收集来制造自然景观。在片石山房入口处,依靠房檐与假山、假山与小谭的连接让雨水顺流往下,制造形如瀑布的自然景观。颐和园的万寿山利用自身的道路和地形特点,进行排水组织,对于雨水的收集也依靠多种储蓄设施来完成。这些园林建设措施是排水管理和雨水利用相关概念的早期体现。但是在近代
8、针对雨水利用和排水管理,国内的理论研究也仍然十分欠缺。其主要思想的兴起是在20世纪年代,90年代国内相关理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具体的技术措施改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车伍教授在进行了充足实验的基础上,针对雨水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其应当巧用景观衔接,尤其是高度重视绿色基础设施的利用,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雨水。基于绿化规划角度,俞孔坚教授建议城市水问题的解决以及构建绿色城市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并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此外,在有关制度规定的出台方面,建设部于2006年针对雨水利用的技术规范颁布了相关的实施指南,为小区建设与相关建筑的雨水收集技术以及入渗技术提供了指导标准。2013年出台
9、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1.2.2 国外研究现状针对雨洪管理问题,美国提出了双系统理论。即最佳雨洪管理措施理论和低影响发展理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水污染问题的控制法颁布,首次提出了最佳的雨洪管理措施。起初其主要是强调对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利用工程措施的多样化,提高雨水渗透量。近些年来,这一措施不断发展,更强调管理的综合性,重视对于城市水量问题以及水质问题的有小解决。在对美国这一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基础上,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SUDS基于源控制,中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实施雨水管理。这一系统的主要运作原理是想通过对开发前现场的自然水文过程进行充分模拟,以此
10、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处理,减少水污染。相较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这一方式的可持续性更为显著。它考虑了长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因素,如降低洪水风险,改善水质,补充水,提供生物处理和满足社区需求,以及密切关注最低价的雨水管理。在对这一系统的不断完善中,其针对雨水管理的形成的简单功已经实现向保护天然水环境功能转变,基于对源头的控制来更有效地减少径流污染。澳大利亚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水敏感城市设计,这一设计有机结合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水循环体系,对于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给予充分的考量。这一设计综合考虑了城市收集雨水、处理污水、保证充足水供给以及促进水源再利用等治理目标,并对其进行系统管理。其核心目标的
11、实现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针对饮用水的管理,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管理供给和需求两方的水资源利用来减少其市场需求量,实现节水目标;其次是促进雨水利用率的提高,雨水作为可再生水源,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可以替代地下水以缓解用水紧张的问题;最后是减少水污染。确保水质量并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修复水质,换言之,保护生态水环境,需要多渠道的进行水管理。作为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日本对于雨水的再利用与有效收集十分重视。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建设部针对雨水渗透提供了相关方案,旨在通过雨水的收集和适当加工为地下水提供补给,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采用相关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的家庭或单位,日本给予一定的补贴
12、日本针对雨水利用颁布的一系列规定和采用的政策对于国内城市雨水的科学处理和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除此之外,还建立诸如雨水公民协会等组织以促进水生态保护的宣传。2海绵城市2.1 海绵城市本质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造“骨架城市”。通过改造,将现在存在较多生态问题的城市变成更具自然性、生态性的绿色城市具有水资源保护功能的生态系统:这是海绵城市改造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诸如湖泊、水源、湿地等水域建立保护区(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水源保护区等),将其严格保护,在城市建设之前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2.针对受到破坏的水生态结构进行恢复:水生态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强降雨时,城市以排为主要目标的排水规划所固
13、有的局限性以及下垫面不透水等原因。3.倡低影响开发模式:低影响发展(LID)的原则是最大化场地的原始自足条件,降低开发对自然水文环境的破坏。非人工的自然雨水循环过程是这一技术运用的基础条件。对于景观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软质雨水,设施(如雨水景观,SLF)和技术(如雨水花园,渗透性路面等)在对自然元素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基础上,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雨水资源。2.2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主要几点: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要素,辅以破坏性极小的人工措施,有效进行雨水资源的收集、净化以及渗透。在解决排水问题、达到防洪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生态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
14、一次改造,取代了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一种“减负”,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城市自身的作用。在建设相关工程中,应当注重对于自然降水的协调,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应协调水循环的各个方面,如供水和排水,应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规划引领,在海绵城市的改造建设工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建设规划和实践引领作用,对各级、各地方城市的水生态保护建设作出指导和提出相应要求。对具体的是施工工作以及相关事项作出专业化的整体规划。强调相关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确保有关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控制和主导作用。安全为重,在进行有关的工程建设时,应坚持安全为先的原则,包括对于社会经济安全的保护以
15、及对当地人民财产以及生命安全所提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注重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在低影响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完全问题的发生,在预防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在应对灾害时的反应力以及缓解力,实现用水安全的绿色城市目标。因地制宜,在对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势特点等作出充分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充足状况、水质量的高低以及降雨特点,明确保护水环境的相关要求以及城市的内部控制目标,对城市的建设布局作出科学的整体规划,下沉绿色选择,明确相关建设发展的衡量指标和控制目标。充分利用低影响的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如沟渠,雨水湿地,渗透性路面和多功能
16、储存。统筹建设,在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的建设与整体规划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统筹建设作用,对于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项目应当严格落实,有效执行相关规划,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的衡量指标、控制目标以及具体的技术要求,进行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2.3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在城市生态破坏和严重内部灾害的背景下提出了“海绵城市”。它致力于恢复自然的正常水循环,从而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立绿色中国,美丽的中国。但是,这一倡议不是一个时间移动,需要一系列工作才能实现最终目标。首先,减缓污染。只有恢复原水体的原始性质,净化水体,
17、才能逐步恢复水体的基本功能。经过调查,发现在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因此,必须改善绿地,努力保持当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状态。第二,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枯竭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采取措施来节省现有资源。第三,治理被破坏的水。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实现一个目标,即在暴雨期间努力使城市正常运行,而不是让城市的重要系统陷入瘫痪。例如,当它遭遇大暴雨时,相应的应对机制不会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于一些不可挽回的发展地区,有必要继续制定合理科学的保护措施,制止损失及时把风险降到最低。第四,以可控的方式发展。过去,城市发展容易过度开发,一旦出现问题,就无可挽回。现
18、在,对于过度开发的问题,建立卫星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最后,建立了“海绵城市”系统,集渗水,蓄水,排水,蓄水,用水六大功能于一体。它将控制城市的地表径流率超过85%。这是一种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来减少内部灾害的方法,因为产生内涝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植被的破坏,地表径流的增加和积累该地区的灾害。因此,这是降低内涝灾害的根本措施。它将增加地下水的渗透性,这是促进水循环的有效途径。3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影响及作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3.1 奥林匹克公园简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翠路,东至安利路,西至临翠路,北至清河,南至科汇路。园区占地面积680公顷,其中南园占地38
19、0公顷,北园占地面积300公顷。园区森林资源丰富,以乔灌木为主,绿化覆盖率达95.6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首个全面采用生态高效建筑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公园建筑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态补偿技术,实现了节能50%65制的目标。设计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将森林公园系统从岛屿式逐步过渡到网络式,维护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格局的连续性,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栖息地,有利于城市生态安全。公园内的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属中国城市公园中的首创,并且是中国第一个全面采用雨水收集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通过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方法收集公园95%的降雨量。每年收集约134万立方米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20、和道路喷洒,以确保森林公园内的全面,全面和高效的水源保护,并实现公园内的水循环。公园还采用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化灌溉系统,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年可节水100万立方米。公园率先在中国城市公园中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包括厕所排污),污水经生态处理后循环回用。公园采用了MBR生物膜、生物速分、微生物降解粪便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对公园污水进行处理,制成高效的生态肥料,应用于园林养护。该项目被列为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图3.1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3.2 建设奥林匹克花园技术原理3.2.1 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通过技术手段对雨水资源进行过滤和积累,首先坚持保留原先的自然水文特征,在开发场地和施工建设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公园对海绵城市的贡献分析研究 园林设计专业 城市 公园 海绵 贡献 分析研究 园林设计 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