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研究院党史学习心得.docx
《城乡建设研究院党史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建设研究院党史学习心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乡建设研究院党史学习心得一、什么因素决定了解放战争的成败?我的启发来自罗振宇推荐的一本书决战,讲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作者金冲及,大有来头,曾经担任我国史学会的会长,老爷子每一本书都有独到见解,非常经典。对中共赢得解放战争,有各种各样的现成答案,但决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就是从双方统帅部的视角,回到历史现场,再来看这场战争是怎么打赢的。先看解放战争初始状态的力量对比,国共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国民党完全占据绝对优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拥有军事力量共430万人、解放军只有61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和后方军事机关人员共127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3.4:1。然后是武器装备,国民
2、党军队得到美国大量军事援助,约有四分之一成为美械或半美械部队,又在受降中接收了侵华日军一百多万人的武器,拥有人民解放军所没有的坦克、重炮、作战飞机和海军舰艇等。再看机动性,就是武装力量的投送能力。当时,国民党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美国又动用空军和海军,将远在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四十万至五十万人,迅速抢运到原来被日本占领的华北和华东去。当时作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把它称作“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队调动”。从国民党这边看,对即将发生的内战,争论的只是时间问题。陈诚制定了6个月消灭共产党的计划,蒋介石说,何应钦,你这个总司令不要干了,把军权交出来,让陈诚干。这种情况下,站在当
3、时,你怎么也不会相信,仅仅过了1年多的时间,局势就已经发生了逆转。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兵正式撕破脸、开始进军中原。什么时候共产党这边觉得我要赢了?请注意,不是1949年,甚至也不是1948年,是1947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随后在1947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也称“十二月会议”)上作出判断:中国革命抵达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得出这个结论的也不止是共产党这一边。我刚才提到的魏德迈也得出了这个结论,他当时卸任了美军在中国的职务,1947年又受杜鲁门指派,回到中国来搞调查。他
4、这次调查得出来的结论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已经处于劣势,中共很可能统一中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决战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解释:因为双方统帅部的战略思路不同。简单说就是:毛泽东要人,蒋介石要地。在战争的具体目标上,共产党这边,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国民党这边,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先看蒋介石这边。国民党为什么要夺取地盘?有很多原因。比如,毕竟是当时代表中国的政府,丢掉地盘,就是丢掉面子,国际国内的观感不好。但是,不仅如此,蒋介石要地盘,也是有他军事上的考虑的。他是下令编写过中国历代战争史的,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套体系的。好,我们再来看共产党这一边:战争目标是要人。这既是指要根据地,要民心,也指
5、的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里的歼灭指不是消灭,而是包括了投诚军人的。所以,解放战争刚刚开打的时候,双方的态势特别有意思。双方各自奔自己的目标而去,各得其所。但是,即使是这样,双方对于形势的评估还是不一样。1947年底,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说,20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毛泽东指的是人的问题。但是几天之后,也就是1948年1月1日,蒋介石的新年文告说:国军在战略上已经达成了最大的任务,控制了延安、沂蒙山区、烟台。大家都知道延安是共产党当时的政治中心,沂蒙山区是共军械制造和军需物资储藏的总库,而胶东半岛上的烟台则是共军海上唯一交通补给线。蒋介石还说:国军所付的代价诚然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建设 研究院 党史 学习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