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最新.docx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最新.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 师 备 课 手 册 三 年级 科学 学科学校 姓名 2013年 9月 1 日 起 2013 年 第 2本承 德 市 双 桥 区 教 育 局教 学 工 作 计 划一、学生学习本学科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法,学习成绩以及知识基础,以及能力发展水平,差生情况等)。 三年级,本班共30名学生,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班级人数不多,班级容量不大。另外科学学科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喜欢科学,爱上科学课,这样学生上课就会有较好的听课习惯,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及时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们的刻苦学
2、习,学生们会把知识掌握的全面些扎实些,期末一定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二、本册教材的分析(包括编排体系、特点,各部分教材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等内容)。三年级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中的相关内容,涉及常见的动植物、生理与健康、土壤、水、空气等内容。本册教材共设计了“动物和植物”、“ 土壤”、“水”、“空气”、“食物与健康”5个单元,17个课题。各单元以不同内容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为全套教
3、材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真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三、本学期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1、能用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感知事物性质与功能;能根据事物的性质与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用图形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感知结果;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对现象进行猜想或假设。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体验到合作的好处;能够大胆的交流;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事实。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
4、需营养、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水源的分布概况;能理解土壤、水和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能描述生产某种物品的基本过程。四、完成教学任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落实活动课程,转化差生,培养尖子生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发扬乐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突出个 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转变教学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方法,新路子,开拓创新,不断进取。3、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学识上不断充实,在理论上逐
5、步提高,在经验上不断总结。4、认真备课、写教案、研究课,仔细批改学生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出色完成教学任务。5、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对学生循循善诱,千方百计在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基础上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6、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结合,以教研带动科研,以科研促使学生成绩提高,人人有教学研究专题和研究成果。7、为了在本学期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及教材,教法的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科学辅导,并吸取最新的科学新思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积极参加集体听课,备课活动,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出
6、现的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8、善于根据所带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使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日 期课 题课时节数实际进度实 验课 题教 具 11、亲历科学 2、认识自己2 吹乒乓球吹乒乓球漏斗2 3、寻找动植物4、蚯蚓2观察找特征彩笔、直尺35、凤仙花复 习2 观察找特征画笔、尺、绳子、纸4 考 试 讲 评2 5放 假2 66、观察土壤7、土壤的保护2水土流失黄河的图片7复习课考 试 2 8 讲 评8、水与生命2观察水水槽、塑料袋 99、浮与沉10、流动的水2让小水轮转起来水轮模板水槽1011、节约用水复习课
7、2 11考 试 讲 评 2 1212、认识空气13、风2 找空气气球、塑料袋1314、纸飞翼 复习课 2 制作纸飞翼剪刀、曲别针14考 试 讲 评 2 1515、事物的营养16、食品的加工 2 挂图1617、保持健康复习课 2 17 考 试 讲 评 2 18 总复习 2 19 总复习220 期末考试 2 课 时 计 划 月 日 星期 本学期第 节课 题1、亲历科学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8、重点难点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 具电吹风、乒乓球、纸片、漏斗.课时1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一、创设情境:师: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二、学习准备:1、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2、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师引导学生提问)三、提出问题:师: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师: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四、训
9、练提问:师:关于电视,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五、尝试科学探究:1、实验一:吹纸片猜测:请你猜一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师: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两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2、实验二:吹乒乓球要求:首先进行小组内的分工,按上面实验研究的方法步骤进行,做好记录。六、拓展:搜集资料: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学生说出自己想象的科学课。学生讨论汇报。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学生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学生把猜测写在记录本上,并交流。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现象,把产生
10、的问题写出来。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j小组进行交流、汇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小结通过实验你认为科学研究应该有哪些步骤? 生:谈步骤作业同步训练第一课板书设计1、 亲历科学 科学探究的过程: 猜想、实验、记录、思考、交流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 月 日 星期 本学期第 节课 题2、认识自己 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找出一种办法描述现在的自己,并进行简单记录。2、能说出自己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3、遇到自己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时,能够请别人帮忙,同时也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并让学生体验借助简单工具进行观
11、察可以使观察容易些。教 具画笔、纸、尺、绳子、放大镜、印泥课时2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一、创设情境:师: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师: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师:比一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2、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师: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师:讨论:想一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
12、改变的?师:说一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三、拓展:1、留指纹(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指纹。(2)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3)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2、请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生观察记录活动: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画好后请你观察,汇报观察结果。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学生观
13、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结果。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 学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学生讨论、汇报结果。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认识事物的方法?作业同步训练第二课板书设计2、 认识自己 人的身体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课后反思71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第 2 周-第 4 周 共需 6 课时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本 单 元 教材分析(内容、体系、及前后联系) 本单元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本单元安排了“寻找动
14、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本单元共需六课时完成。本 单 元 教学目标 要 求1、训练学生用感官综合认识一种事物的特点。2、能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3、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4、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5、培养合作精神。本 单 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 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2、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3、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参观、考察、自制教具、学具等)每节课尽可能的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
15、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单元教学安排 课 时 安 排 3、寻找动物和植物-1课时4、蚯蚓 -1课时 5、凤仙花-1课时 复 习-1课时 考 试-1课时 讲 评-1课时课 时 计 划 月 日 星期 本学期第 3 节课 题3、寻找动物和植物课型新 授教 学目 标1、训练学生用感官综合认识一种事物的特点。2、能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3、在观察动物和植物时能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4、能分别举例说明动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利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教 具放大
16、镜、尺子、线、画笔、画纸课 时1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去找一找,认识认识哪?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1)教师讲述: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2)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并讲述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3)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2、巩固:师: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三、拓展
17、 猜一猜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图片。2、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话。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最后交流汇报。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能够通过看、摸、闻、听等方法找到身边的动植物。小结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谈收获、谈不足作业同步训练第三课板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课 后反思课 时 计 划 月 日 星期 本学期第 4 节课 题4、 蚯 蚓 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18、4、培养合作精神。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教 具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课 时1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备 注一、创设情境:师: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观察蚯蚓:1、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观察蚯蚓?(二)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1、提出问题:师: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教案 上册 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