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1.docx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意义。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行等: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国家采取的措施和结果;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措施和意义;西部大开发的实行、意义及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 .了触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3 .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
2、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4 .教学津点我国实行民淀区域自治的原因;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整体了解所学内容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歌曲导入展示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让学生猜一猜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字。以人民市图案为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重要性,进而顺利导入本课的学习。知识讲解一、民横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通过周恩来总理的一段话,使学
3、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模的国家。请学生思考:历史上中央政权是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现在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又是如何。学生思考并回答。回归旧知,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连贯性。教师呈现我国民族分布地图,使学生们思考我国现在民族分布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通过读图回答该问题。既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因素,又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教师重点解读民族区域I1.治制度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是当地民族当家作主。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重点解读后再提问,加深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民族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1 12 民族 大团结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