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ocx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先后制订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以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并以此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结合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并借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经验,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区位、产业、投资方式、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了这些问题提出关于国家政策、国有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三方面的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今后的快速发展。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产业选择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意义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
2、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自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阶段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后,并以此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根据世界投资公报(2001)的数据显示,从上世纪末开始,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而世界贸易却停止不前。海外子公司的资产、销售、贸易和就业比全球GDP、国内投资、许可证支付、贸易增长快得多。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足。
3、因此,如何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国内对对外直接投资所做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在我国企业整体层面,对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探讨较少。本文拟选择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两个层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优势分析,这可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从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入手,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存在问题,进而对大型企业和民营中小型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提出有区别的选择建议,力图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找到切实的策略与方法,因而论文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第二节 国内外研
4、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己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跨国公司都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被称为跨国公司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海默(Stephen. H. Hymer)和金德尔伯格(C. P. Kindleberger)在(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建立在拥有垄断优势的基础上的,这些垄断优势包括技术、资金、管理、国际声望等等,这一理论奠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继垄断优势理论之后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 (Raymond Vernon
5、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到了70年代,英国学者巴克莱(P.J.Buckley)提出了内部化理论,而日本学者小岛清则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977年英国学者邓宁(J:H.Dunning)在其发表的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的折衷理论探索提出了独特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一理论把生产要素论、比较利益论和生产区位论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上进行考察,可谓面面俱到,是最有影响的跨国投资理论。然而以上研究都是以发达国家为根据的,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80年代后随着发展中
6、国家FD工的兴起,西方理论界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美国经济学家威尔士(LouiST.WellS)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Lall,Sanjaya)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他们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有一些新的进展,不少学者开始重视对跨国公司本身发展战略的研究,尤其是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研究。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E.Porter)提出了著名的战略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是跨国公司理论在90年代最重要的进展。二、国内研究现状相比于国外,国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开展得比较晚。主要研究内容大部分
7、集中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的引进和借鉴上,以及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区位、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等方面。但总的来说还比较粗浅,缺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首先,在产业选择上,有学者认为,“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重点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遵循边际产业基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方向应与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从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第三产业的大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有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我国“走出去”战略在投资产业的选择上,应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次,在区位选择问题上,理论界存在
8、全球化还是当地化的讨论。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等因素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全球化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是开拓国外市场,还是利用国外资源,都要注意多元化,不能过分集中于一国一地。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低、产品替代性强、对外投资密度低、“走出去”渠道不畅通等原因,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选择当地化。最后,在对外投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二是并购投资,即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在具体的“走出去”方式上,根据国际对外投资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企业实际情况,当前除了独资建厂和设立公司的方式外,更多的应采取与外国企业合资或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投
9、资、收购等方式。从所有权和控制权角度看,企业境外投资有合资和独资两种,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以合资为主。第二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第一节 总体特点一、总体规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单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总量相对较小。近10年以来,在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的多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海外并购、竞购案件,如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竞购美国石油企业尤尼科、TCL海外并购案件等。虽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总投资额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对外
10、直接投资的规模一般较小,单个项目超过百万美元的不多,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国公司约260万美元的规模,这和我国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直接相关。二、投资区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集中性特征,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使相邻国家和地区以及海外华侨聚集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集中区域。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我国企业并购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太、拉丁美洲和西欧地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之所以在这些地区高度集中,主要原因是:首先,选择在避税地是因为期税率较低、市场准入壁垒较低、开放程度较高、可以最大
11、程度避免汇率风险和货币管制风险;其次,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几乎我国所有的石油行业的海外并购事件都发生在在资源丰富的中亚、南亚和加拿大等国家。最后这些地区相对完善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也为我国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了方便。三、投资产业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投资行业向多样化发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涉足的行业是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始阶段,涉及出口商品服务的商务服务业以及承包工程、餐饮业等领域到现在制造业、资源开采业和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的投资获得了迅速发展,投资行业多样化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企业国际竞争
12、力的增强和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提高。其次,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高度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忽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虽然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比如华为和海尔集团等都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使得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质量和层次相比前些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行业仍集中于资源开采、初级产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在服务业的投资仍以低层次的贸易、旅游餐饮等传统三产项目为主,其目的主要还是为国内商品的销售服务。四、投资模式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比较多样。首先,我国企业在亚非拉和东
13、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主要是采取中方独资的方式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企业自带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投资为主,经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后就地销售或再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借此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其次,在文化相似的东南亚各国进行投资时,则是采取与东道国进行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在海外投资建立本土化工厂。这种模式的典范是海尔公司;第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借助国外品牌的影响力和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对外投资,例如联想在2004年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并取得ThinkPad的品牌使用权。第二节 我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一、投资区
14、位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市场狭窄,市场过分集中。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虽然也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但具有高度的地域集中性,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俄罗斯、东欧及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其中,生产加工类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境外投资主要集中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重点集中在亚洲,这与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自身竞争实力不强,希望通过就近投资原则,来最大程度避免和防范中小企业在跨国并购面临的各种风险。二、投资产业从投资行业看,我国中小企业境外投资以贸易型、服务型的第三产业为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涉及的领域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已从
15、贸易、餐饮逐渐发展到渔业、能源、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等行业,但主要集中于贸易行业、服务性行业。以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我国中小企业流向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占到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九成。从2004到2008年的五年内,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布中第三产业的流量增长速度最快,比例也都维持在50以上。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以“边贸活动”为主体内容的小型对外投资上,中小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和经济合作还处在相当初级的自发阶段。三、投资模式从投资模式看,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以合资、收购为主。首先,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具有缺乏核心竞争力、防御风险的能力差等缺陷,使得大
16、多数中小企业在跨国并购是,选择在融资、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更具效率性与灵活性的合资方式来实现跨国经营。此外,随着国际上跨国并购趋势不断加强,收购也成为当前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2006年,以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36.7%,主要集中在电讯、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总额的近一半,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宏观层面-法律政策的问题第一,立法落后,政府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协调和管理。我国迄今也没有一部专门的对外投资法律,政府各部门往往都只好以部门规定、行政法规等代替国家法律。这不仅导致企业的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企业 对外 直接投资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