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概论.ppt
《中国书法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概论.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书法概论一二三四什么是书法书法发展简史楷书四大家简介常见书体赏析目录什么是书法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
2、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二、书法发展简史先秦(一)先秦书法 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生的。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方面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文,铭文很简短,一般为二三个字,多为族徽。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自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为浓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文字异形的现象。东方六国文字品式多样,风格不一,有很高的艺术性。二、书法发展简史秦代(二)秦代书法 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说秦代有八种书体,一曰大篆,
3、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仔细研究,其中五种是指书体的应用场合。如刻符用于古代调兵遣将,虫书用于幡信,摹印用于印章,殳书用于兵器,署书用于门榜或封简,都是指应用于不同场合的书体,在书体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秦代实际只存在大篆、小篆、隶书三大类书体,秦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统一整理六国篆书为小篆,作为官方公布的规范书体,秦代刻石是最标准的小篆书体。另外在秦代日常书写的书体,并不是像秦刻石那样标准的小篆书,而是一种比较草率的体方笔直的篆书,已接近于隶书,这在秦代的权量诏版上的铭文和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都可以见到,现称之为秦隶,是民间日常使
4、用的书体,也是小吏公文上奏所使用的书体。二、书法发展简史汉代(三)汉代书法 汉代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两汉时期的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种有利的因素,对文字本身的美和书写中可能获得的美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书法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形势,创造了大批经典作品;同时,汉末时期理论家们的思考,也成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书论著作,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二、书法发展简史魏
5、晋(四)魏晋书法 魏晋书法魏晋书法承汉之余绪,又极富创造活力,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魏晋书法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促清民(国)之朴,深刻地影响了历代书法并影响着当代书法的发展。二、书法发展简史南北朝(五)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姿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二、书法发展简史隋唐(六)隋唐书法 隋唐
6、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代,30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当时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大国。在安定统一的有利条件下,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二、书法发展简史宋代(七)宋代书法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太宗时留意书法翰墨,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王菁菁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凉化秘阁法帖。有了帖,便打破了现书必真迹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二、书法发展简史元明清(八)元明清书法 元代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
7、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风格,稍后于赵孟頫的康里巎巎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明清书法可视为百花齐放的时代。比较而言,清代书法更具活力。明代书法,除少数名家,大多被帖和“台阁体”所束缚。其中小楷有数家成就较高。清代前期书法仍不出明代局限,嘉庆后碑学兴起,打破帖学笼罩书坛的局面,汉唐雄风得以振兴,书法局面为之一变。三、楷书四大家简介欧阳询(一)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
8、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所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
9、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三、楷书四大家简介颜真卿(二)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
10、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书法 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