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处暑教学设计.doc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之处暑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处暑一、教材分析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此后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因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 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 秋”之说。教材借助“放河灯起源”,引出了处暑的习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 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是为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 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 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
2、有个 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由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呼之欲出。与下文“祭祖” “出游” “开渔”习俗前后相接、相得益彰。北国之秋是郁达夫散文中的名篇, 行文用语凝练,以点带面,仅选取了点缀北国之秋的几处小景,却将故乡之秋的声、 色、形描绘得真切自然,韵味盎然。美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境、脉络铺就了一曲 旋律优美的秋之歌。“农谚”“诗词”中则将处暑之物候、处暑之农事、处暑之意 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习作渗透抓住对象特点练描写的写作技巧,以此让孩子更好地 感受节气,走进生活。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处暑的由来,知道处暑“三候”。2. 收集有关处暑的诗句、谚语、各地习俗,明白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
3、活中积累的经验,激发学生传承民俗文化的信念。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处暑这个节日习俗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三、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处暑的相关农谚、诗歌、习俗。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四、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处暑”的习俗、农谚、古诗词、饮食等信息,阅读有关文章,了解 处暑的知识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 了解节气歌: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节气歌,你还记得吗?一起来背 一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24节气,你还记得它们分别是什么吗?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芒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十四节气 处暑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