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docx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把握好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2、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切工作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当中生成的。两大思想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的关系,是基本理论与文化理论的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丰富实践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关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
3、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儆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在哲学层面理解“体”与“用”的关系,做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相互统一。“体”是根本,“用”是实践,“明体”就是明晰宗旨,“达用”就是完全通达实践,“体用贯通”指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近代许多思想家也曾使用这一概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用”体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
4、和任务书,包括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历经实践检验,其科学性与作用力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遵循好、运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科学而准确地发挥好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伟力。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因此,我们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与科学架构,我
5、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此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能孤立学习,要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鲜明、体系完备、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及其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系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6、重大命题。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这篇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一范喘可以支配并包容其他概念,是完全成熟且具有典型性的范畴。什么是范畴?倏
7、念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范瞬。康德曾说过,范瞬“是关于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对象的直观就在判断的逻辑机能的某个方面被看作确定了的”。涂尔干说,范畴是最高概念,可以支配和包容其他所有概念,”是精神生活的永恒模式”。恩格斯指出:“一切真实的、寻根究底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出和确定无限,从暂时中找出和确定永久。然而普遍性的形式是自我完成的形式,因此是无限性的形式,它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无限的东西J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从新的文化使命出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8、代化,以及“两个结合”的深厚意蕴。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穿在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J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起点,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建设并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分阶段进行建设,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
9、文化形态。从革命史、现代化史的角度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过程,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大业,提出“第一个结合”,为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支持,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支持。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我们创立了先进的左翼文化、近代的红色文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形态价值和意义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即与“第一个结合”相适应的阶段。此后,我们步
10、入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第二个阶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这两个阶段可知,要想最终建成中华民淀现代文明,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具有新的更高的理论自觉,出现新的理论创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第二个结合”。没有“第一个结合”,就不具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没有“第二个结合“,就无法最终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之时,中华文明将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双子星座。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较之古代文明,将更加雄浑壮阔并富于时代精神、向着未来无限演进。(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
11、代”的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文明,是与古代文明相对应的概念。中国古代文明,又被称为中华文明、华夏文明,或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全球史的视野看,中华文明往往与地中海文明相对应,二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虽然“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等于能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觉建设起来,还需要有一个合格的主体自觉、自为地建设。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此重任。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是近代文明或当代文明,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其与古代文明的形态传承与区隔,也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
12、政体的标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廉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段重要论述表明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关系,表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古代文明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明标识。(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
13、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J从这段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应“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密切关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将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建设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概念一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藤。
14、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又有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深厚物质基础。(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替,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者是形态的传承与区隔的关系。我们绝对不能理解成,一旦有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据弃古代文明,二者不是断裂性的区隔关系,而是包容性的、菜含性的区隔关系。(五)文明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文明的集中体现与依托,国家政权与文明形态不能够割裂,一旦割裂往往就政息人亡。关于文明与国家的关系,一部部文明史已经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古希腊文
15、明与城邦制结合在一起;西周青铜文明与当时的封建制度结合在一起。总之,文明与国家政治制度不可分割。历史上许多文明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消亡而消亡。所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要与我国的国家政权和国体紧密结合,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不可分割。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形式为依托,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路径,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基础,以“两个结合”为动力,尤其是以“第二个结合”为直接动力的文明形态。(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概念上的强亲缘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
16、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险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表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已经被创造出的文明的新的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段话表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内容。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二者又共同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基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7、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些重要提法、重大命题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又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从主体性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全球文明的视角出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合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交兴二并将此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新的文化使命自然涵盖在内。中
18、国式现代化是未来中国的时代主题、实践主题,也是正在进行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表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是正在进行的重点任务。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扎实推进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坚持 两个 结合 深入 推进 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