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里的生命意识.doc
《余华活着里的生命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华活着里的生命意识.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 业 文秘教育 年 级 2011级 姓 名 金 旭 论文题目 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研究 指导教师 傅瑛、陈浩 职称 教授、助教 2015 年 5月 3日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论文题目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研究学生姓名金 旭专业文秘教育年级2011级本科班学号20110102001指导教师傅瑛、陈浩学 生 承 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1、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遵守学院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毕业论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2、在毕业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了注释和说明。3、如有违规行为
2、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及相关的消极后果。学 生(签名):年 月 日指导教师承诺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经过本人认真的核查,该同学的毕业论文中未发现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的现象,未发现篡改研究数据。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姓 名性别学 号专 业班 级金 旭男20110102001文秘教育2011级本科班题目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研究选题意义余华最开始是以先锋派作家出现在文坛的,活着是他转型后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大多阐释了生命中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死亡,他把苦难倾囊而出灌溉在主人公身
3、上,从卑微的人类向大自然的挑衅中慢慢牵扯出一丝丝的温情,正是这种高昂的生命意识,才造就了作者一腔钟爱生命的热血。同时也启发我们,尽管命运注定是悲剧,然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穷尽现在,面对苦难选择承受,面对死亡、富贵也表现出平淡,这是一种对死亡的超越。关键是要活着,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只有这样人类的高贵才能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地位。那么,对于这种“生命”的意识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书中的主旨并获得生命的启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思路及方法主要内容:通过对活着整篇悲剧的演绎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来进一步挖掘悲剧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的悲剧演绎来引导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
4、深化,也就是更深的体味真实人生的“活着”意识。思路:一、活着中的生命意识与精神世界。(1)“活着”的生命意识。 (2)活着的精神世界。 二、活着的人物性格分析。(1)关于家珍。 (2)关于有庆。 (3)关于凤霞。 (4)关于富贵。 三、活着中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活着”意义的升华。方法:归纳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举例分析法等。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室)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系别:中文系 专业:文秘教育 班级:2011级文秘本科班题 目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研究学 号20110102001姓名金 旭指导教师傅
5、瑛、陈浩职称教授、助教计划完成时间:2015年5月6日论文的进度计划:1、2015年3月7日前,与指导老师见面,开始收集资料,认真思考,进行选题。2、2015年3月12日前,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初审选题。3、2015年3月14日前,确定论文题目,写出开题报告。4、2015年3月15日至3月16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出论文提纲及参考书目。5、2015年3月17日至4月11日,完成论文初稿。6、2015年4月12日至4月27日,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对论文反复修改,完成二稿。7、2015年4月28日至5月6日,上交论文定稿。8、2015年5月7日至5月15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已经完成的内容:本人
6、在指导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已经确定论文题目为余华中的“生命”意识研究,并广泛搜集论文相关材料和研究资料,写出开题报告,目前论文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备注:目 录 摘 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一活着中的生命意识与精神世界2(一)“活着”的生命意识2(二)活着的精神世界2二活着的人物分析3(一)关于家珍3(二)关于有庆4(三)关于凤霞4(四)关于富贵5三活着中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四“活着”意义的升华6参考文献7 余华活着中的“生命”意识研究姓 名:金 旭 学号:20110102001系 别:中文系 专业:文秘教育指导教师:傅瑛、陈浩
7、职称:教授、助教摘 要: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面对死亡毫不退缩的勇气和坚韧。它用活着抵抗死亡,用人性的不屈抵抗命运的打压。告诉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更强大的面对死亡。本文通过对活着整篇悲剧的演绎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世界,来进一步挖掘悲剧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的悲剧演绎来引导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深化,也就是更深的体味真实人生的“活着”意识。关键词:活着;死亡;坚强;信念Abstract:“To Live” shows the tenacious vitality in the face of death unflinching courage and t
8、enacity. It alive to resist death, personnel unyielding resistance suppression of fate. Tell us alive for what live to more robust in the face of death. Based on the “alive”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whole tragedy embodied consciousness of lif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to further tap the characte
9、r trait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tragedy, trag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erent personality traits to guid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fe and values deepening, that is, a deeper appreciate real life “alive” consciousness.Key Words:To Live; Death; Fortitude; Faith. 活着阐释了生命中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死亡,它把苦难倾囊而
10、出灌溉在主人公身上,从卑微的人类向大自然的挑衅中慢慢牵扯出一丝丝的温情,正是这种高昂的生命意识,才造就了作者钟爱生命的一腔热血。同时也启发我们,尽管命运注定是悲剧,然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穷尽现在,面对苦难选择承受,面对死亡、富贵也表现出平淡,这是一种对死亡的超越。关键是要活着,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只有这样人类的高贵才能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地位。那么,对于这种“生命”意识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书中的主旨并获得生命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一、活着中的生命意识与精神世界(一)“活着”的生命意识余华在活着的封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活着韩文
11、版自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这句话更多方面诠释的是人存在于世的源本根据,而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为什么而活。从兄弟中个人命运与权利意识之间凸显人性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到许三观卖血记中以博大的温情描绘出磨难的人生和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余华的书一笔一触地在书写着黑暗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叛力量。而活着正是背负着这两部书中人性和命运双重压力从小说本身回归到现实的重要作品,它把生命的意识凸显的更加清晰明朗。“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 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8
12、页.伟大的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富贵就是这样一根勇于挑战命运,追求幸福的头发。他把命运的线拴在自己手上,线那头系着的是整个人生的凄苦和悲凉。他也许不知道,接下来上天会安排给他什么样的命运,但他内心的坚强和笃定的乐观让他看起来就像一位从未经历过风雨侵袭的壮士。富贵从一个好赌成性的纨绔子弟到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到底的坚强老人;从一开始的“孽子”把父亲活活气死到贤惠的妻子家珍离家出走;从阴差阳错被拉去做壮丁到亲眼目睹同生共死的兄弟倒在枪林弹雨中;从有庆献血而死到凤霞难产而死;从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死再到小外孙苦根吃黄豆被撑死。全书不到20万字
13、作者用冷峻的笔触轻描淡写地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死亡气息的画面,读来令人黯然涕下。生命,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弱小。他们没有任何能力抵挡一切,却只能安慰自己的内心其实一切没那么糟。于是,很多年后的那个下午,富贵还可以牵着老牛,唱着歌谣,慢悠悠地耕着地。似乎从前的事就像一场噩梦,随着记忆的流逝,成为过往云烟。他让活着的人懂得,苦难,并不是厄运,而是拯救生命的灵魂。正是这股顽强的抗争之气,才成就了活着在文学史上“命运写照的里程碑”一说。(二)活着的精神世界有人说,余华是冷酷的,语言平实,内容曲折,看似平静的一汪清水也许在下一刻就会波涛汹涌。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秒将会有怎样突兀的悲剧发生。在活着中,没有更多
14、繁杂的语言描写生命的珍贵,离奇的死亡。作者平铺直叙的告诉我们,浸染了死亡色彩的命运像是被灌溉的幼苗,越是打压,它长得越是迅速,也越枝繁叶茂。活着还歌颂了这个世界,无论是庸俗还是高尚,它都是永恒存在的。它的使命是照顾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使之改变。柏拉图认为:“在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永存不变的非物质的理念世界,只有这个世界才是真实的、本来的世界。” 古希腊柏拉图.吴献书译.理想国.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主人公富贵的改变,显而易见。当他还是一个少年时,他的世界是新奇的,到处充满了诱人的事物,他幼稚又可笑,认为金钱不花是会腐烂的,认为女人就是要骂的。他是地
15、主的儿子,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富二代。他从小养尊处优,生性霸道。他是少爷,是挥一挥手就有人力轿子的阔少爷。所以他骄奢跋扈,永远不服输。然而,越是站得高,越是摔得重。摔下来的时候,他才幡然领悟,原来自己拥有的只是“少爷”这个身份。他变了,坚强起来,学会了生存的道理,学会了疼惜家人,学会了宽恕他人。富贵的精神世界变得透彻了。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向上的主人公。也感受到了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暖和热。“作品中具有了温暖与明亮的光线,生之坚韧与死之乐观,成为小说主人公生存的精神境界。” 齐红.苦难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的“苦难主题”.J.成都:当代文坛.1999年第1期,第17页.虽然命运一再紧逼,但有一种无法
16、逾越的精神力量,带着所有读者走向阳光。活着把苦难推向了极致,弥漫着沉重的悲剧色彩,富贵让灵魂升华到了一个宁静平和的境界,向我们展示了蓬勃生命力和坚持追求人生信念的伟大和崇高。所以这些就是生命的精神内涵。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灾难困苦面前人性的美好和坚韧的诠释更是在黑暗之中努力追寻生命信念的不朽之作。二、活着的人物分析除了活着连贯的语言结构这一优点之外,全书最大的精华当属对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作为先锋派的作家余华,在前期的作品中把词藻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而相比那些,活着则是用人物来叙述。全书二十多个篇章,处处暗藏汹涌,详尽地描述了七个人的死亡过程。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每个人的
17、性格和心态。(一)关于家珍 本书描写的是解放初期到文革结束的那段“朱门酒肉臭”“贫民猪狗食”的历史生活。那时虽有解放妇女的倾向,但女人从封建社会沿留下来的“以夫为天”的性格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家珍就是这个时代中女性的典型代表。但她是美好的,她拥有着传统女性所共有的优点:善良,勤劳,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看似柔弱的肩膀竟然可以扛起一个风雨中将要没落的家。她是整个作品中美好人性的集中诠释。我们说,家珍是不幸的,因为她的青春葬送在一个玩世不恭,不懂得珍惜她的男人身上,她忍受着那个男人的拳打脚踢和恶语相向。她不想抱怨,也不敢抵抗。她一心一意只为这个家,想用她微薄的力量把它变得更加坚固更加牢靠。家珍极易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着 生命 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