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doc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061365707)整合教育技术 创新教学方式 成就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单位:吴江市盛泽中学课题组长:张建华课题副组长:史雷春课题核心组成员:陆 勇、陶兴荣、吴春良、周秋红、吴伟钢、王文亮研究报告执笔人:张建华网址:(整合教育技术 创新教学方式 成就高效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吴江市盛泽中学 张建华 我校从2006年开始,进行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本课题预定的研究
2、计划,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课题的提出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工具,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1996年开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到2000年基本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英国2000年颁布信息技术能力2000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信息技术应达到的水平;日本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要求信息技术必须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教学中;瑞典国会1998年通过学习的工具全国中小学实施信息通讯技术计划,提出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
3、学的要求;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都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程。我国在8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1987年成立了“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会”;1994年启动“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其中“金桥”即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同年国家教委开始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提出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998年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教育信息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
4、信息化程度。”;2000年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工具,使教学内容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让学生的认识沿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路线前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能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和“协作”式学习,改变线性的、被动的记忆学习,实现非线性的发现、探索和构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由信息技术课程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向发展,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即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工具,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
6、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四、研究目标首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式;收集加工和创作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信息技术课件和素材;开发建设和形成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信息技术资源库;建设和完善本校各学科的教育主题网站。从而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其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收集、加工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改
7、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研究内容1.适合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的研究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案例研究3.信息技术教育与高中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4.信息技术与高中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资源库建设与应用5.富有特色的各学科教学专题网站建设6.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六、研究方法1.文献法:借助信息技术教材、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指导课题研究。2.个案研究法:各学科分别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形成学科资源库,然后汇总提炼,形成学校资源库。3.实验法:在自然情况下,从平行班中选取实验班,
8、进行整合教学实验,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七、操作实施1.加大投入,建设硬件设施我校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逐步配备和完善了学校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日常教学的硬件环境。建立起电视网、广播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的校园网网络工程。所有教室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并与网络连接,另外有专用网络教室3个,为信息技术融入日常学科教学,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可靠的教育技术支撑。 2.规范管理,构建课题网络聘请教研组长担任兼职教科员,建立“教科室兼职教科员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结构,让课题研究走进教研组,走进每个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该
9、课题作为覆盖全校的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分别产生与本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配套子课题,全体教师根据本组的子课题,产生自己的个人研究课题,形成“学校主课题教研组课题教师个人课题”的课题网络,使全校教师人人关注课题研究,个个参与课题研究,本课题共建立有各级子课题12个。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市年度0708G029)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践研究(市年度0809G04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与校本科普资源有效整合的研究(市年度0911G096)高中物理概念图教学的研究(市年度0911G100)高中学生网络阅读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市年度0911G093)信息技术教学中有
10、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市年度0911G094)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校级)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校级)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校级)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校级)运用网络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校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校级)落实盛泽中学课题管理制度、盛泽中学课题组成员职责等课题研究制度,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实施“课题研讨课”项目,进行课堂观察与研究观摩,校刊盛中教育开设“课题研究”栏目,及时发布、交流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信息与优秀成果。3.不断积累,形成软件系统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我校采用“购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学科 教学 有效 整合 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