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docx
《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措施 2016/04/29 摘要:阐述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现状,期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素养及专业素养,以适应当前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关键词: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效果中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实施已近10年。当前,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检查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是中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认真研究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绩效审计中存在的困难,对于促进和完善政府审计机关的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公共政策绩效审计证据难以界定和获取审计证据
2、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据以得出审计结论的所有信息。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审计。公共政策绩效审计证据最终表现为公共政策的三类效果即经济效果、生态效果、社会效果。什么是某项公共政策的经济效果、生态效果或社会效果呢?怎样去划分它们之间的界限呢?中国大多数已经颁布的公共政策并没有详细而具体地界定出来。从公共政策的接受对象上来看,政策效果有着不同的体验或感受。政策效果优劣与否,政策参与各方各有说辞。同时,公共政策制定或执行者对公共政策的预设效果可能不同于受众的实际感受到的效果。究竟哪种效果是审计人员和机关应该选择的评价证据呢?这三类效果之间的权重怎样确定,由谁来确定?公共政策效果量化极其复杂且
3、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统一认可,可谓“众口难调”。怎样的审计证据才是充分可靠的呢?公共政策绩效审计人员常常陷入“困境”。公共政策绩效审计证据具有分散性、广域性、宏观性等特点。怎样的以政策效果为核心的证据才是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充分而可靠的审计证据呢?审计证据的收集需要借助于政策学、社会学、工程学、统计学学科知识的支撑,需要大数据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大型审计项目,如国债审计、社保资金审计等,采取了数据大集中的信息资源存储及共享模式。通过实施这类审计,为政策绩效审计的证据收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政策绩效审计人员运用数据概化,可把大量数据集从较低的概念层抽象到较高的概念层;通过使用属性相关分析
4、等技术将详细的证据在较高层次上以“效果”的一般属性特征描述出来;审计人员运用数据描述或模型,根据分析的预测值和审计值进行比较;审计人员运用聚类分析识别密集和稀疏的区域,来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审计人员可利用关联规则找出被审计数据库中不同数据项之间的联系或异常;通过上述的技术或方法,帮助审计人员锁定重点审计证据。2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审计标准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标准是判断政策效果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标准是评价和检查公共政策三类效果的尺度。对于一个具体的公共政策,什么是最佳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最佳实务标准是什么?由于多种原因,公共政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绩效 审计工作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