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规划.docx
《2024年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4年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规划为适应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任务,加快推进全市 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转型升级,优化装备性能结构和配备体系, 提高装备实战实用效能,贯彻落实省综合性消防救援装备发展 规划(2020-2024 )建设任务及目标,确保我市消防救援装备 建设水平适应全市主要灾害类型救援任务需要,满足全市消防救 援队伍改革转隶后应对“全灾种、大应急”的履职保障,结合全市 实际情况,制定此规划实施方案。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我市现有投入执勤消防救援站15个、消防战勤保障站1个, 在建消防救援站1个,已立项选址消防救援站4个、消防训练基 地1个。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配备消防车4辆
2、冲锋舟21艘、 橡皮艇15个、无人飞行器16台,各类防护及灭火救援装备2.63 万件套。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财力物力,扎实推动装备建设, 全市消防装备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性能不断提升,为我市综合性 消防救援装备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近3年,全市消防救 援队伍共接报6436起火灾及各类灾害事故,出动消防救援人员 77232人次,出动车辆12872辆次,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051人, 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市城市建设不断提速、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消防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全市社会面的消防安全形势和综合性消防救 援任务日益严峻。一是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不断拓展。在新修订的消防法颁布实施后
3、随着城市的扩展延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期望要求越来越高,消防救援队伍所担负的 职能任务从以火灾扑救为主,逐步向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 多种灾害救援职能拓展,出警任务日益繁重。二是火灾复杂性和 危险性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新设备、新 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不可预测的火灾因素大量增加, 扑救难度加大,特别是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 大型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三是部分城中村、群租房、 小工厂、小作坊等场所环境乱、基础差、道路堵、人员杂、火险 多、隐患大,且流动务工、老幼等弱势群
4、体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火灾防控十分困难,“小火亡人”事故时有发生。消防救援队伍转制后,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 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 职能任务从“单一灭火救援”向“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救援转变, 任务量呈几何倍数增加,作战对象、训练模式、救援方式发生深 刻变化,应对处置地质灾害、建筑垮塌、森林火灾、水域事故、 空勤救援、公共卫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特殊灾种的专业装备 缺乏,现有救援装备不匹配新的职能定位和任务需要。(二)存在问题。1 .城市消防站数量不足。近两年,我市新建投入使用消防 站1处(万春小型消防站),在建消防站1处(高新技术开发区 消防站
5、已立项选址消防站4处(无为城东消防站、鸠江特勤 消防站、大桥高安消防站、繁昌经开消防站)o目前全市各县(市)、 区消防站分布数量与城区建成区面积不匹配和城市经济社会发 展不同步,现有的队站布点难以满足实战需求。2 .消防装备数量与队站装备达标数量不匹配。目前全市综 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队站装备中消防车辆、基本防护装备、特种 防护装备及抢险救援器材均不同程度存在缺配情况,与城市消防 站要求配备的装备数量仍然还有较大差距,车辆装备整体效能和 科技含量偏低,结构不够合理,用于攻坚克难的“高精尖专”装备 严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处置现代大型灾害事故的需要。3 .消防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均衡。虽然全市消防
6、装备建设 经费投入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县(市)、区经费投入仍不 均衡。大多数县(市)、区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与灭火救援 实际需求不符,所占财政收入比重较低。部分县(市)、区为了 装备达标,配备价格低、性能一般的装备,装备建设总体水平仍 处于低层次循环状态。4 .装备型号不统一,采购效益低。各县(市)、区零散采 购体量较小、不成规模、缺乏连贯性,装备经费投入标准难以统 -,出现了同类装备型号过多、匹配性差、采购效益低、价格浮 动大等问题。5 .车辆性能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配备的消防车辆性能参 数和功能,不能完全满足应对“全灾种、大应急”条件下处置各 类火灾和抢险救援的任务需要。部分车辆配备
7、时间较长,车辆故 障发生频率较高,给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带来诸多不便。6 .战勤保障能力尚需加强。战勤保障车辆淋浴车、发电照 明车、水质净化车、大吨位供液车、运兵车、工程抢险车等战勤 保障车辆尚未配备。物资储备运输方式单一、数量不足,储运一 体化的储备方式尚未建立。装备物资备购和装备器材“一主一备 一训练”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功能化配置、模块化储运、标准化 调配尚有差距,打大仗、打持久战的保障能力仍需提升。7 .消防装备经费长效保障机制仍需完善。装备经费投入虽 纳入各级政府预算,但消防装备经费投入比重与地方财政收入仍 不同步增长。各级政府新建消防站配套消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 淘汰报废装备更新经费保
8、障机制,消防装备维持性经费保障机制 都尚未建立。新建消防站建成后营房、装备不能同步投入使用, 报废装备不能够及时得到补充,维持性经费投入比例较低,执勤 装备全寿命期内不能有效维修和及时补充耗材。二、总体思路(-)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专业队伍的战略部署,立 足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立足灭火救援“全灾 种、大应急”的现实需求,按照“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总体思 路,全面加强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为建设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保卫环境。(二)总体目标。通过五年努力,全面提升全市装备配备实
9、战化、管理规范化、 保障体系化、人才专业化水平,逐步建成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 相适应、与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相匹配的装备体系, 促进全市消防救援核心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三)基本原则。1 .标准化原则。车辆装备的配备在品种、数量上要符合国 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同时在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监 督上应满足消防装备的市场准入要求。2 .实战化原则。灭火救援装备的配备应立足实际、面向实 战,从提升作战效能角度出发,根据作战编成、力量等级调派进 行车辆编组、调配、整合,相互配套、优势互补、形成体系,在 此基础上对现有装备的种类和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一线综 合作战能力。3 .模块化原则。应根
10、据处置对象的类型和特点,采取模块 化方式配备装备,优化装备集成,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方 便作战力量编成和调派。在战勤物资装备保障上应采用模块化储 备和运输,突出保障的机动性和系统性,提高遂行保障能力。4 .一致性原则。从降低消防装备使用、维护、管理成本, 提升灭火救援战斗力出发,加强消防装备的统型建设,减少包括 消防车底盘在内的同种用途、同一性能装备的品种、型号,降低 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益。5 .持续性原则。建立消防装备的维护、维修机制,根据消 防装备全寿命期内经费保障要求,确定消防装备年度维持性经费 预算。建立消防装备的更新机制,根据消防装备退役报废情况安 排装备更新经费预算,确保消防
11、装备的可持续发展。6 .前瞻性原则。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立足实战、 适度超前,配备一定数量科技含量较高、满足全市灭火救援现实 需求的高端技术装备,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型城市消防装备的技 术水平。7 .分级性原则。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类保障、分级 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各县(市)、区保障本级综合性消防救 援装备经费。(四)发展目标。2020年,全市消防救援站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装 备配备达标率达70% ;市级和各县(市)、区配备水域、山岳救 援专业装备达标率90% ,满足基本救援任务需要;各地自然灾害 救援装备配备基本满足实战需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火灾 特点,针对性配备灭火攻坚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综合性 消防 救援 装备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