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摘要: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应 该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习惯。关键词:估算能力估算价值估算成为需要和习惯引言: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 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在每个学段都提 出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小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程。第二学段要求小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 估算习惯。至此,估算一词首次明确进入
2、我国数学课程,并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 9个核心词汇之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估算并没有纳入为教学内容,只是在生活中被人们自觉 地运用。即使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对估算还存在着误区。在 教学中是为了教学估算而教学估算,学生也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学生大都本着这样 一个原则:只有题目明确要求估算才估算,而且有些同学常常是先精确计算,再进 行估算。这样就失去了估算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让估算成为学生的 习惯和需要。为此,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觉得估算是自己的需要。1、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如设计估算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过程:
3、1)如果每人浪费1粒米,全 国每天就要浪费多少米?相当于多少?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从你出生至今大概 用了父母多少钱?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 一个家庭每天产生活垃圾多少,IOOO个 家庭,10年产生多少垃圾,并写出心中的感受。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估算中感悟大 数,培养数感。2、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如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学习长度单位。引导学生测量课桌,应选厘米作单位, 测量教室和操场应选米作单位培养学生的数量感,感受估算的价值。3、让学生在解题前估算,探究准确值的大致范围,感受估算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解题前,要求学生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如:牛排每 千
4、克12.60元,小明买了 2千克,问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先估算,牛排每千克 13元,2千克要26元;牛排每千克12元,2千克要24元。那么实际应付的款应在 24-26元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得出不合理的结果,让学生在估算中自觉地感受到估算的价 值。4、在精算与估算的对比中,感受估算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广泛应用于生活,为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服务。如:学校 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有的学生 会精算:878=7896 (元)8000元,够了。也有的学生会用估算:987约为1000人, 即1000=8000 (元),够了。再如:小芳1分钟打49个字,
5、现在让她打一篇1525 个字的文章,她30分钟内能打完吗?我们只要估算就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说说哪种方法更容易,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这样在精算与 估算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明白生活中有些问题不需要精算就能解决, 而且估算比精算更简便有效。从而让学生爱上估算,估算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 要。二、把估算作为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常规要求。1、教学新知识(有关计算方面的)时,让学生先估算,再精算。如:在教学两位数除法时,计算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0, 如果先进行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 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 估算 成为 学生 习惯 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