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序号累计课时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2、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
3、地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一一火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4、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3、表现:(1)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2
5、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4、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二、短暂的春天:1、原因:(1)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6、得到提高。【合作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在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激发了爱国热情与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之,辛亥革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
7、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清华学校学生抵制、焚烧日货),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较为著
8、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备课资料】“实业救国”思潮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
9、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3、表现:(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2)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
10、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合作探究】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中国 民族资本 主义 曲折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