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泉州行动方案.docx
《美丽泉州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泉州行动方案.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丽泉州行动方案(20232035年)2024年1月目录前言5、4N建设ljl临新形*.7二、Jt美丽泉州愿景H三、塑造山水相融强韧适宜的美丽城市17(二)构建绿色低碳的幸福家园20(三)建设安全韧性适应型城市23专栏1:美丽城市建设十大行动25四、绘就生态共富业兴绿盈的美丽乡村28(一)打造土净田洁的绿色家园28(二)塑造恬静舒适的乡村新貌30(三)融合农业文旅的富民产业32专栏2:美丽乡村建设十大行动35五、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文兴的美丽河湖38(一)呵护水盈河畅的纵横水系38(二)畅通生生不息的碧水廊道40(三)营造鱼跃人欢的亲水空间42专栏3:美丽河湖建设十大行动45六、建设陆海统筹滩净海
2、碧的美丽海湾47(一)实施陆海统筹的一体化防治47(二)维护鸥鹭翔集的自然海岸线49(-)才丁亲,耳-乐的带51专栏4:美丽海湾建设十大行动53七、发展集约循环低碳智慧的美丽园区55(一)打造产业集群抢占绿色先机55(二)推进清洁生产激发绿色动能57(三)建设智慧园区赋能绿色转型60专栏5:美丽园区建设十大行动63八、筑牢巩固泉州生态文明建设优势65(一)优化国土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65(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绿色低,碳产业67(三)创新生态制度守牢环境安全底线70(四)培育生态文化彰显生态海丝内涵73(五)深化改革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76专栏6: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十大标志性成果80九、强化保障推
3、进任务措施全面落实83(一)以组织建设为核心83(二)以多元投入为支撑83(三)以考核评估为保障84(四)以科研建设为先导85(五)以宣传推广为纽带86附件1美丽泉州建设指标体系88附件2美丽泉州建设实施路径91附件3美丽泉州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清单107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践行地。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指导,他强调“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
4、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3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
5、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泉州市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成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国家生态市建设,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大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当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积极融入美丽福建建设,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并充分衔接深化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福建行动纲要(2021203
6、5年),制定本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基准年为2022年,近期为2023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5年。一、美丽泉州建设面临新形势(一)现实基础泉州依山面海,有山野、有江海、有历史、有人文,各种元素交融,碰撞出一个气质独特的泉州,世人常以“海滨邹鲁”喻之,又以“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山川之美为东南最“赞之。泉州儿女高举旗帜、牢记嘱托,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勇毅前行、逐梦山海,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颜值生态上接续发力,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路。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良。2022年度,泉州市区空气达标天数比例95.9%,空气综合指
7、数2.58,同比改善0.16,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二级标准。主要流域39个国、省控断面I类一III类水质比例100%,县级以上12个实际供水的饮用水水源地m类水质达标率保持oo%,山美水库、惠女水库总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11I类,38个小流域考核断面II11类水质比例94.7%,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面积比)92.1%o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31.9万吨,处置利用率98.8%。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国土空间格局日益优化。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8、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资源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开展“一湾一环十廊”生态连绵带建设,河口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洛阳江河口人工种植红树林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人工恢复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红树林。生态连绵带初具规模,环泉州湾区域22个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有序铺开,主要生态廊道逐步贯通,山线和水线形成完整闭合圈。以生态连绵带为抓手,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倚山水而筑城,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国土空间构建。在城市,联绿为网,让公园融于城市,推进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口袋)公园等建设。在农村,大力推进绿盈乡村建设,打造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美丽乡村品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绿色经济体系效益凸显。在2022
9、年特殊时期的困境中,泉州市GDP仍逆势增长3.5%、达到12103亿元,居全国第19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泉州数字经济总规模达6187.4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12%,成为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绵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拓展海洋经济新空间,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403.8亿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海丝泉州,“世遗泉州,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画好“山水画“,激活绿色动能,全市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泉州素有爱拼敢赢传统,以约占全国0.6%的人口、0.1%的土地,0.07%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全国1%的经济总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居环境品质
10、显著提高。泉州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等称号及奖项。德化县、永春县、鲤城区、安溪县、洛江区、惠安县先后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永春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全市86.48%以上行政村建成“绿盈乡村”,生态市细胞工程不断夯实。生态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生态市建设深入推进,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发力,基本构筑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河
11、长制、环境治理监管、生态司法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保督察落实工作机制等5项改革经验被国家部委复制推广。在全省率先实施流域上下游补偿机制,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地方法规,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成熟经验立法固化,逐步建立健全覆盖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特色生态文化传承弘扬。泉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泉州注重史迹的修缮与城市园林绿化的结合,对全市30余处史迹点实施环境整治及绿化提升,完成部分古泉
12、州八景的恢复重建,结合古树名木的保护,建设古榕公园,赋予史迹清新的面貌和鲜活的呼吸。积极培育具有乡愁记忆的闽乡民俗文化老街,多种途径延续文脉,筑牢生态文化根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二)面临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泉州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对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的新要求,在环境约束、环境质量、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挑战。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土地、环境、碳排放、能耗等发展约束加大,产业结构尚需优化,老旧工业园区布局较为分散、集约度不高。新兴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整体
13、竞争力不强,创新支撑不足,下游企业比例不协调,发展不平衡,产品同质化严重,未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臭氧成为首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无法稳定达标,中心市区污水收集率偏低,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点上创新突破还需进一步推动转向全局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现有部分创新举措从小范围、单领域试行转变为全尺度、多领域衔接的长效制度,还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检验完善。(三)重大机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为泉州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超越发展的势能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
14、建工作期间总结提炼的“晋江经验历久弥新,泉州产业正在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优势,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加快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注入绿色动力。泉州“绿碳”“蓝碳”资源丰富,生态碳汇功能良好,有条件在“双碳”战略中抢占先机。落实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绿色制造,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四大经济比较优势日益凸显。泉州全力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海洋经济大市,泉州是福建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阵地;发展绿色经济是泉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
15、必然选择;泉州文化底蕴深厚,文旅经济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四大经济协同性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将成为泉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成就美丽泉州愿景(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城
16、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全力守好生态“高颜值”,促进发展高质量,服务民生“高品质”,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建设美丽泉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守护生态环境高颜值,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推动山海联动、优势互补。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融入并引领厦漳泉都市圈协同发展,以美丽泉州建设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要素集聚和合理布局,以海带山,推动山海联动发展
17、坚持生态惠民、共建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积极探索促进绿色低碳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和山水田园善治之城。坚持守正创新、改革驱动。巩固拓展生态市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尊重鼓励基层首创,加大经验总结推广力度,打造更多“晋江经验”。(三)战略定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创新实践地的担当作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不断总
18、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生动实践成果,把泉州建设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全面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市建设整体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建设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健全“两山”转化路径。立足泉州处处有文化、满眼皆山水的天然优势,做好山水田文章,深化流域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建立健全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让山海之美与人文之韵为美丽泉州添彩赋能。海
19、峡两岸绿色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典范。发挥泉州对台特殊优势,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入推进绿色产业融合,拓展绿色科研交流合作,积极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合作机制,推动绿色合作成为海峡两岸深度融合的强烈共识、鲜明标志,成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新时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充分发挥法治、市场、科技和社会作用,进一步强化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多方参与,提升改革效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衔接顺畅、有效管用,生态文明现代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四)目标愿景结合泉州市自然禀赋条件、环境约束条件、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治理体系现
20、状,从产业、能源、城建、交通、环保、农业农村、水文水利、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领域提出具体建设内容和建设指标,总体实现以下目标:第一阶段(2023-2025年):美丽泉州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县级城市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8微克/立方米以下,臭氧浓度稳中有降,地表水水质持续保持优良,IH类水质比例达6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超过86%,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美好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节约简朴、消费适度、出行低碳、文明健康的公众“绿色生活圈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
2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农村基本建立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机制,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85%o到2025年,永春县争取率先达到美丽城市目标要求,基本建成美丽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满足能源消费增长需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清洁化、服务业发展优质化,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出扎实步伐。第二阶段(20262030年):美丽泉州基本建成。优质生态
22、产品供给更加充分。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县级城市PM2.5平均浓度力争达到世卫组织标准(15微克/立方米),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健康水体数量稳步增加,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美好生活品质需求基本满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打通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价廉、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服务覆盖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全面保障,全域消除黑臭水体,
23、绿意盈盈、景观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成为普遍形态。到2027年,主城区及其40%的县级城市基本建成美丽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自觉。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形成一批具有山海特色、创新性、示范性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成果,优良生态成为群众增收的增长点。第三阶段(20312035年):美丽泉州全面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丰富多样。生态环境质量继续稳中向好,县级城市PM25臭氧浓度逐步下降,美丽
24、河湖、美丽海湾全域覆盖,将历史文化名城嵌入山高林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美好生活品质全民普惠共享。步步有景、村村有韵、鸟语花香、绿意葱茏的美丽城乡画卷广泛铺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生态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人民生活舒适幸福,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城市高质量全域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经济优势彰显,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效率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域推行。美丽泉州建设指标体系见附件K三、塑造山水相融强韧适宜的美丽城市围绕“中国的古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丽 泉州 行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