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画诗境悟诗情诗蕴 论文.docx
《赏诗画诗境悟诗情诗蕴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赏诗画诗境悟诗情诗蕴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赏诗画诗境,悟诗情诗蕴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诵读古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古诗词这种文体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诗词,体会诗词的语言、情感、意境,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联系背景,紧扣诗眼,想象诗画,反复吟诵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古诗词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同于一般现代文的文体,古诗词语言凝练、意蕴深厚,在极具节奏美和音韵美的语言当中,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好恶,融合了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当地的心境。所以,每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丰溢
2、的情感和深沉的意蕴。而古诗词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品尝诗味,体会情感,感悟诗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诗词的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带着学生穿越时空,走进诗词,走进诗人或词人的内心,在或激昂,或呢喃,或唯美,或朴实的语言中沐浴诗词的美,得到情感的滋润和思想的升华。一、联系背景,初尝诗味古人云:“文发于心,文如其人。”古诗词亦是如此。每一首诗词必定是时代特色,作者个性、际遇、心境、思想的浓缩呈现,投射着诗人的情感,寄托着诗人的志向。而且古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我们现代人大不相同,所以,要把作品投放到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中,再融入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心境去理解。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诗词内容
3、把握情感基调,与诗人产生共鸣。以虞美人为例,它是李煜的绝命之词,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也就是说,李煜的亡国之愁之悔之恨,在近三年的幽禁中已达到顶点,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地,大胆地抒发这种亡国之恨,亡国之痛。基于这样的了解,学生就能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自然而然地品尝到“春花秋月”里难了的愁绪,“往事”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与眷恋,以及“了堪“又这几个词中所传达出来的这位亡国之君的无奈、茫然、痛苦和悔恨,再读到最后一句,那奔腾的愁绪便也流入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心中汹涌澎湃了。二、紧扣诗眼,细品诗情一首诗词短则几十个字,长则也不过百来个字,所以古诗词是高度浓缩,几经
4、锤炼的语言精华,其中的诗眼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一字传神的效果。抓住诗眼,即是抓住了诗的脉搏,以诗眼的品味,带动全篇的感悟,定能走入诗人内心,体会诗人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如虞美人的词眼是“愁”,渔歌子的诗眼是不须归,行路难的诗眼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虞美人来说,教师要高屋建令瓦,在通读诗文后,就把这个“愁”字提取出来,通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的比喻理解李煜的愁是深沉悠远、奔腾翻涌、无穷无尽的,那什么样的愁会如春水般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呢?教师以这个纲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接下来的品读感悟,学生的学习就有了目的和抓手,再抓住每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赏诗画诗境悟诗情诗蕴 论文 诗画 诗境 诗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