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省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docx
《2022浙江省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浙江省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2022学年浙江省各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记叙文阅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2022.浙江杭州滨江区.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当环球人物记者同杨利伟面对面坐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晴。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双从宇宙归来的眼睛,瞠孔中,仿佛仍然映射出星光点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杨利伟
2、说:“即使有什么突发情况,为了国家、民族,贡献就贡献了,牺牲就牺牲了。”有个情景一直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出征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给他壮行,他敬完军礼,转身往侧门走。马上到门边了,他又回过头,他看到胡总书记向前迈了两步,向他挥手的同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这是祖国在送别即将出征的游子,游子一定会平安回来!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一天的太空遨游,神舟五号终于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杨利伟顺利出舱。他曾经想象过这个场面,本来设计的出舱动作是向迎接他归来的首长和战友挥手致意。但他刚出来,就愣住了。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人群黑压压挤成一片。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喊着
3、中国万岁!”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太高兴了!那一刻,不分职级高低、男女老少,大家都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奔向杨利伟。一名离杨利伟最近的记者提醒他:“利伟,你赶快说句话!”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谁也设计不出来!”这是杨利伟人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也让他一直思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大家一反常
4、态,如此忘情呼喊?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时的杨利伟,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地面指挥刚告诉他能在舱内活动了,他就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那是中国人此前从未拥有过的视角,他代表全体中华儿女望向浩瀚的太空。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脑海中这
5、种关于生存和探索的思考更加强烈。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党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经历过这些,再站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杨利伟的感触更加强烈:壮观的万家灯火下,是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能在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中国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断发展,
6、一定是有深刻原因的。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州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记者忍不住和他探讨:“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是矛盾而统一的吗?”杨利伟凝望着远方,深邃的眼睛似乎依然在仰望太空,憧憬着更遥远的未知。从此,中国
7、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本文有删改)【人物通讯事例】1 .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请阅读文本,概括事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游子太空出征,义无反顾【人物通讯细节】2 .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请品读以下细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为什么要强调在等待火箭发射最后两小时心率与平时相差无几?)(2)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
8、还是会说这一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人物通讯写法】3 .请通读全文,完成航航和舟舟的对话。航航:杨利伟最先望向地球时觉得人类很伟大,然而看向更远的宇宙后再望向地球,人类就很渺小,不是很矛盾吗?舟舟:并不矛盾,因为【人物通讯主题】4 .第段“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22浙江杭州多区县八年级期末)母亲的煎饼想家的时候,总能想起母亲和她摊的煎饼。记忆中,那绵软喷香的煎饼,总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总是游子心中最难忘怀的美味,最难割舍的故乡的印记。儿时家贫,除了逢年过节,难得有改善的机会。而母亲摊的煎饼,便成
9、了艰涩生活的绝佳调剂。每到这个时候,闻着缕缕飘来的愈来愈浓的鲜香,我和弟弟、妹妹不争气的馋虫就被勾得越来越难忍,急不可待地问母亲做好没有。这固然有贫寒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母亲的煎饼实在摊得好,有特色,让我们越吃越想吃,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是o母亲摊煎饼,并不用发酵面,也就是俗称的“死面”,而是直接取适量鲜面粉,往清水里搅匀,拌入生鸡蛋、葱花、碎韭菜,加入香油、食盐及其它调料再次搅匀后,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由于搅入了较多的菜蔬,使得煎饼可以很好地消除油腻,吃起来有一种葱韭的清香、鸡蛋的醇香与面香相融合的鲜香。二是o母亲摊的煎饼与街市上卖的簿薄的煎饼不同,具有一定的厚度,不但更能充饥,而且保证了煎
10、饼的热度和味道,这样摊好后即使放一会儿也不要紧。母亲总是摊好一张就放在筛子里盖上枕巾保温,每摊好三张,才分给我们吃,她和父亲则要到最后吃。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显示出母亲的智慧、公平与慈爱呢?三是o煎饼的醇厚,同时也保证了它的香软,相较之下,就比街市上薄而焦的煎饼更有嚼头。每到这个时候,母亲还会将青辣椒、生姜、大蒜捣碎后和上油盐,给我们做蘸水,用金灿灿、绿莹莹、油光光的煎饼一蘸,那味道就甭提了,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鲜香绵软、厚味悠长的美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以至于多年后,我仍能想起那辛酸而温馨的场景:在我们弟妹三人狼吞虎咽地比着吃煎饼时,母亲却忍着呛人的柴草烟,在简陋
11、的灶台间忙碌着,她麻利地在锅底抹上一层油,迅速舀起一勺面糊抹匀、翻个,不一会儿又一张喷香的煎饼就出锅了回想起来,那真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难忘时光。后来,我们都漂泊到了远方,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都被各自的事务羁绊着,虽彼此牵挂却难得有团圆的机会。而母亲的煎饼,也逐渐演化为亲情的符号,沉淀在了怀乡者的梦里,温暖着游子的思绪,牵动着那颗春恋故土的赤子之心。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那日母亲问我们想吃啥饭,我还没说妻子就先替我答了,煎饼!母亲看看我们会心地笑了。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闻着那飘来的熟悉的鲜香,儿时狼吞虎咽吃煎饼的一幕不由得涌上心头,正在感慨之际,
12、电视上又传来常回家看看的歌声,我那抱愧父母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了5 .母亲的煎饼有何特色。请根据上下文各用两字短语加以概括,填在文中横线处。6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句。(1)每到这个时候,闻着缕缕飘来的愈来愈浓的鲜香,我和弟弟、妹妹不争气的馋虫就被勾得越来越难忍,急不可待地问母亲做好没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2)她麻利地在锅底抹上一层油,迅速舀起一勺面糊抹匀、翻个,不一会儿又一张喷香的煎饼就出锅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7 .母亲的煎饼不但美味,更有“情”味。你读出来了吗?请写出你的理解。8 .母亲的煎饼,父亲的背影,读起来感觉相似。请找出本文和朱自清背影相似的写作特色。9 .(2022
13、浙江宁波奉化区.八年级期末)李洪文1964年的6月下旬,骄阳似火,空气酷热,湖南这个季节最为炎热,如果在太阳底下放一只白蜡,相信过不了十分钟,它就会变成一地的蜡油。袁隆平光着头。赤着脚,裤腿高卷,正手拿放大镜,站在稻田里,一株株地观察着扬花的水稻,仔细寻找着不育株。天然不育株究竟生得什么样子,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个谜,都等待着袁隆平亲手解开谜底。当时还有一个姓潘的学生,也在稻田里帮袁隆平寻找着天然不育株。袁隆平手里拿着放大镜,沿着田城,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找了下去,汗水沿着额头落下,他挥袖擦掉汗水,他的衣服上溅满了泥点,他全然不顾,哀隆平目不转睛地盯着稻田里的稻,生怕
14、错过了发现天然不育株的机会。按照书上提供的理论,天然不育株在普通稻田里的存在概率应该在三万分之一到五万分之一之间,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袁隆平也不记得检查了多少稻株,天然不育株还是不肯露出它真正的面目。袁隆平每天吃罢早饭下田,中午就着水壶里的白开水,吃两个凉馒头,即使中午最热的时候也不能休息。艰苦的环境,外加不合口的饮食,袁隆平犯起了严重的肠胃病。可是一年水稻开花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一旦错过了这段时间,要想找不育株,那就只有再等明年了!袁隆平头顶烈日,身处稻田,手里拿着放大镜,他已经拿出了不找到便誓不罢休的劲头。袁隆平嘴唇干裂出血了,他顾不得擦一擦,胃痛了,他就用另一只手压迫
15、止痛。这一天,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袁隆平身子一歪,“扑通”一声昏倒在了稻田里。邓哲白天在农技站工作,因为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身体,这天中午的时候,她做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用饭盒盛着,然后躺着自行车给袁隆平送了过去O邓哲刚刚骑车来到稻田边,就听见小潘发出的急切的呼救声,她急忙放倒自行车,跳下稻田,和小潘一起将昏倒的袁隆平扶到了田边的树荫下。袁隆平一身泥水,双眼紧闭,邓哲喊了半天,袁隆平才睁开了眼睛。小潘要用自行车推着袁隆平去看医生,可是袁隆平却连连摇头,说:“时间来不及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想要寻找水稻不育株,只能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后来的袁隆平回忆起当年的这段经历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
16、试验回,就在去试验回的路上,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当时袁隆平的胃痛得非常厉害,但是他还是忍着病痛继续工作,他没有去看医生,一直找到第16天中午。此时三个人差不多检查完14万株水稻的时候,邓哲只觉得头顶的阳光就好像一只只炎热的火箭,齐射在她身上,稻田里的水汽被晒得上升,成了一片湿漉漉的雾霾,令她五脏六腑说不出的难受。身子一软,瘫倒在了田城之上。在不远处工作的袁隆平,急忙将她扶到了稻田边的树下,然后拿出解暑的十滴水,给邓哲服了下去,过了20多分钟,邓哲才缓缓地苏醒过来。袁隆平为了抢时间,他让邓哲在树下休息,自己和小潘又到稻田开始寻找不育株了。邓哲休息了一会儿,她只觉得胸口有一团火在烧,她实
17、在待不住了,便拿起放大镜又悄悄地下到了另一块稻田中。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邓哲正在观察一个稻穗,她手中的放大镜忽然停了下来。她站直了身子,用急促的语气招呼道:“隆平,你快过来看看!”袁隆平听到了邓哲的招呼,他踩着田里的泥水,急忙跑了过来。正常水稻开花,花药鲜黄,只要有外力触动,便会有大量的花粉飞出,可是这面前的水稻,却是一副“病殃殃”的神态,袁隆平手持五倍的放大镜,首先检查这株“怪稻”的花药,检查发现,这株水稻的花药不开裂,即使经过人工震动,也没有花粉飞出。袁隆平为了确定它是否为自己要找的不育株,便对它做了标记,接着采下它的花粉,并用碘化钾对其进行了测验,正常的花粉,遇碘化钾后,就会呈现蓝色反应。
18、这些花粉毫无反应,说明它们绝非正常的花粉。袁隆平最后确定,这株“怪稻”就是他们苦心孤诣一定要找到的天然不育株。(选自袁隆平传,有删改)在阅读本文时,小语和小文展开了讨论,请根据内容填空小语:我在百度搜到传记的定义,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所以,传记的第一特征应该是真实,小文,你同意吗?小文:是的,文中就是由一个个真实的镜头组成:(1)袁隆平晕倒在稻田里邓哲瘫倒在田展上O小语:这几个镜头确实可以传神地表现人物,但是我发现画横线句却有些夸大,这是怎么回事?小文:(2)小语:原来如此。这学期我们学了传记美丽的颜色,课文好几次引
19、用居里夫人的话,体现出来的精神真让人感动。小文:是啊!本文也引用了袁隆平说的话,从画“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3)小语:原来引用也是传记的独特写法。小文:这篇文章是没有题目的,我在网上搜到了两个题目:A.“发现,终于找到了不育株;B.病殃殃的,怪稻7你觉得哪个愿目更符合?小语:(4)(1) (2) (3) (4) (2022浙江宁波拜州区八年级期末)辽阔的故乡-1心近几年,有不少南方朋友去青海旅游,回来后都给我一个大致相同的贽叹:你的故乡太美,太辽阔了!美,自不必说。青藏高原复杂的地形形成了特殊的美景,尤其是夏天,蓝天、白云映衬着碧绿的草原、湛蓝的湖水、娇黄的菜花、银色的雪山,宛如一幅幅冷暖色
20、交织的明丽的油画。青海的美,是与辽阔分不开的。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一青海湖,面积有四千多平方公里,浩瀚无垠,古时把它称为“西海”并不为过;你可以看到广表平坦的草原,连绵不尽,一碧万顷;你可以看到六十万亩的油菜花田,浩浩荡荡地平铺到天边;你可以看到平整光滑的万丈盐桥,坦荡如砥,气势恢宏;你还可以看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一马平川,无边无际。在那里,坐车行路,常常几十公里见不到一个人,空旷得让孤寂。年轻的灵魂过于躁动,喜欢热闹拥挤。二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离开了那片土地。到了上海,林立的高楼上灰色的天空,摩肩接踵的冷漠的人群,客车里充斥的人工冷气,让我突感气闷、眩晕、压抑,我第一次深切地感
21、受到了一种失去。此后经年,在南方城市奋力打拼。紧张忙绿的生活,激烈无情的竞争,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无不使人感到生活空间日益狭小、逼仄。犹记得当年,我从二十多平方米的宿舍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时,竟激动得夜不能寐。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现代人的房子越买越大,热衷于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想必喜欢辽阔是人的本性。直到有一天,我读了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中的一高文章,他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过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我忽然若有所思,想必我们每个人最初从“故乡”出发,愿望单纯,以为前程是一路鲜
22、花,一路鸟鸣。可事实并不一定如意,也许是一路风而,一路泥泞,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不时地发现路边有人搭起了“窝棚”或“广厦”,这些都是曾经和自己一样前行的人,他们早一步侵占了领地。很多人顿时开悟,同样是苦行僧,与其追谗谄远的未知,不如寻觅一处现时的栖居之地。于是,在社会这个大空间里,努力地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你先是有了“窝棚”,然后有了“广厦”,有一天蓦然回首,原来自己的名利场如此之大,一种今人震颤的满足感划过心尖。可日子久了,你发现,有人的领地比你的更大,你不能也不想停下脚步,只能领尽全力继续扩大领域。有一天,你累了,老了,倦了,忽然想起了你的“故乡”,电光石火般的一惊,寻寻觅觅,原来那才
23、是一片最辽阔的领域,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不由得想起了持竿垂钓的庄子,穷困潦倒,却坚决回绝了楚国聘其为大夫的优厚待遇。把壮阔人生弃之如敝履,竟羡慕起小河中自由游动的几尾鱼,欣欣然日知鱼之乐。还有后世那位洒脱不羁的五柳先生,弃官归田,饮酒锄豆,那番美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与景,怕是让无数后人可望而不可即啊!“此中有其意,欲辨已忘言。”的确,不同时空的两位先哲,他们悟出了人生的“其意”,摒弃了物质世界的种种欲望,寻求钝心灵化的世界,不约而同地抵达了同样辽阔无比的精神故乡。可见,真正辽阔的心境,不是靠辽阔的自然空间造就的,正如“鱼”和“南山”不过是他们愉悦心境的外化,是诗人生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浙江省 各市 年级 学期 期末 记叙文 阅读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