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国资国企和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国资国企和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国资国企和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国资国企和金融业发展规划前言1一、国资国企改革与金融业发展基础2(一)取得的成绩21 .国资国企改革22 .金融业发展5(二)存在的问题71.国资国企改革72.金融业发展9(三)面临的形势10二、“十五五”国资国企与金融发展总体要求H(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主要目标131 .国资国企132 .金融业14三、“十五五”国资改革任务15(一)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151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环节162 .建立规范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173 .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17(二)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三个聚焦181.推动国有资本向全区重要领域聚焦182 .强化对
2、区属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193 .明确区属国有企业主业主营214 .实施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15 .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业务和低效资产22(三)积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统筹三级混改221 .区管企业层面混改232 .专业化子公司层面混改233 .项目化子公司层面混改24(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三项制度改革241 .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242 .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53 .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机制254 .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255 探索“一企一策哆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26(五)改革构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261 .深化政企分开、政资分开272 .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283 .改进
3、考核评价体系284 .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29(六)资产负债约束化解债务风险311 .明确资产负债约束标准与机制312 .拓展融资渠道化解存量债务323 .完善长期战略性债务化解举措34四、“十五五”国企发展任务35(一)城市发展集团351 .发展现状352 .发展定位353 .发展目标354 .重点蟀36(二)高新集团381 .发展现状382 .发展定位383 .发展目标384 .重点蟀39(三)农业发展集团411 .发展现状412 .发展定位423 .发展目标424 .重点任务42(四)旅游发展集团441 .发展现状442 .发展定位443 .发展目标454 .重点彳弗45(五)明月山融
4、资担保公司461 .发展现状462 .发展定位473 .发展目标474 .重点任务47五、“十五五”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48(一)建设金融机构组织体系481 .做强基础性金融支柱产业482 .积极培育新兴金融业态493 .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504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51(二)建设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体系511 .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512 .夯实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52(三)建设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体系531 .完善绿色金融服务532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543 .培育文化商贸金融服务554 .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555 .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56(四)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体系571 .加强基层民
5、生金融服务572 .力口强“三农”领域金融服务583 .加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584 .提高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59(五)建设金融生态环境体系601 .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602 .推动产权交易多元化改革613 .建立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614 .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62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63(一)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63(二)严格落实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63(三)大力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64(四)切实强化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65七、保障措施66(一)争取政策支持66(二)加强组织领导68(三)健全协调机制68(四)强化战略考评69(五)构建舆论环境6
6、9(六)完善风险管控70“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十五五”全国国资系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规划市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五五”规划(渝国资发202111号)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1741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规划纲要(府发20215号),推动全区国资国企与金融业更好服务全区发展战略、更好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国
7、资国企改革与金融业发展基础(一)取得的成绩。1 .国资国企改革。“十四五”以来,区国资委与区属国有企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进国有资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是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区县国企国资改革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19112号)要求,优化区属国有企业布局,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的通知(梁委办202024号),形成“4+5+1
8、的区属国有企业架构,企业主责主业更加明确,国有资本布局更加合理。区属一级国有企业从2017年启动改革前的40户,整合为现有的9户;发挥国有资本牵引作用,深化与民营企业、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合作,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在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的资本牵引作用。投资入股平伟实业公司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资与长江环保集团组建SPV项目公司推进龙溪河治理PPP项目,与高速集团、中铁建集团组建梁开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推进T江高速公路建设,出资组建通航公司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入股成立都梁林业公司推进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二是国资监管职责不断落实。理顺监督管理职能,区国资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
9、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基本形成了“国资部门一主管部门T亍政事业单位”3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其中区委、区政府直接管理企业4户(新梁集团、工业园区公司、梁都公司、荣禹水电公司),区委、区政府委托部门管理的企业4户(丰瑞公司、竹桂林业公司、新鑫实业公司、洁美环卫公司)及部门直接管理企业1户(益农畜牧公司),逐步明晰和理顺与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职责,指导监督与协作配合局面基本形成;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全面推行“四步工作法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夯实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各企业均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报告
10、制度,完善制定各项工作规则、议事制度。三是国资规模质量提升明显。在做大资产规模、规范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各企业通过注入资产、完善产权、盘活存量资产等途径,稳妥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在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企业孵化园建设经营、景区经营等领域积极作为。截至2020年底,区属国企资产总额从2015年末的114.4亿元增长到513.71亿元,增幅349.01%,年均增长35.04%;负债总额从2015年末的63.47亿元增长到240.46亿元,增幅278.86%,年均增长30.53%;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末的55.48%下降至46.81%;所有者权益总额从2015年末的50.93亿元增长到273.24亿元
11、增幅436.50%,年均增长39.93%o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3亿元,上缴税收约1.6亿元。四是建章立制逐步分类完善。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区国资委围绕“一企一策”的改革目标,在管资本为主的监管职能转变、国资监督、领导人员管理、人员薪酬等方面,制定了市区区属重点国有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市区区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市区区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市区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资国企监管制度框架体系。五是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区委组织部、区国资委党委进一步加强党对国企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
12、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锤炼广大党员党性意识,提升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各企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政治建设,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区属国有企业党组织机构健全,按要求配齐人员,高质量完成犍视就作,;以“课”为抓手,牢窗对立“四个自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增强,加强企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以及项目招标采购、财务收支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排查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2 .金融业发展
13、一是金融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十四五”以来,全区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存贷款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末,9家银行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74.69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增长55.7%,人民币贷款余额257.13亿元,相比“十二五”末同比增长156.1%o保险业金融机构2020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02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33.8%,保险机构数量相比“十二五”末增加4家。2家证券业金融机构2020年累计完成交易额175.7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24.7%o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常态化推进政银企对接,加强重点民营企业获贷情况监测分析和协调服务。区属国有企业、合规高效推进政策性贷
14、款、企业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融资落地,棚户区改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整体城镇化建设等重大项目贷款融资保持稳定增长。建成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开通银企直通车”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创新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推广应用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充分利用抗疫专项再贷款、“支农支小”专用再贷款、到期贷款续贷、降息减息等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助力稳企纾困。三是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各家涉农银行均实现“直贷”模式放贷突破。创新支持地方涉农产业发展,通过“1+1+N”出口型涉农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全区柚产
15、业发展。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统计指标体系,建成多个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网点。深入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累计发放贷款5300户次共1.1.亿元,脱贫户获贷率超过60%o四是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制定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区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金融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常态化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金融工作联席会、重点项目融资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支付工具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税费缴纳电子化程
16、度显著提升。五是各类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制定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国有企业债务和房地产金融、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监测预警、防范处置等工作,扎实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类企业风险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组建防范处置非法集资行政执法力量。广泛开展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民众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十四五”期间,全区新立案非法集资案件数较“十二五”减少28.6%,全区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事件。(二)存在的问题。1 .国资国企改革。当前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与中央对国
17、资国企改革政策方向的要求相比、与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进经验相比、与市属国企发展阶段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资国企统一监管还有待优化。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现象在一些部门还存在,部分政府部门对政府性资源配置支持国企发展和国资国企统一监管认识不到位。与财政之间的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财政每年支持国企的政府债券资金等补助达数亿甚至十余亿元,而区土储中心等单位与国企垫付的征地整治成本、土地出让增值收益未规范结算。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有待建立,国企部分存量公益性项目债务以及新承接的政府投资项目,未按上级政策精神完善委托建设合同协议,明确责权利关系。国资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和国企的监管边界划分不清,
18、部分国企资源渠道高度依赖政府部门,市场化水平还不高。二是管资本的监管理念还需进一步转变。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出资人监管的权力和责任清单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水平有待提高,监管制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还有待健全,监管方式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区属重点国有企业融资能力还有待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国有企业负债总量合计2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81%,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存量有息负债还本付息与经营性收入“造血”能力相比较压力大,债务化解主要靠借新还旧,偿债
19、压力较大。国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资产质量不优,融资抵押物不足,信用评级不高,市场化融资项目、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还存在短板。四是公司治理和管控还有待完善。国有公司层面的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党委会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议事规则有待进一步优化,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职责边界和投资负面清单有待进一步明确。公司职能部门对子公司的管控机制尚未完善提升,职能错位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责权利匹配的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五是市场化布局和经营还有待破局。区属国有企业经营资源主要靠政府配置,业务开展基本在辖区内进行,存量项目绝大多数属于公益类,国企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多数国企无实质性市
20、场化经营业务,实体经营渠道窄,缺乏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市场化处于起步阶段困难重重。例如新梁公司在城市基础设施、土地整治与房地产开发一二级联动、建筑工程检测、人力资源外包、物业服务、城市运营等业务上开展布局,市场化经营能力不足。交建公司在“百里竹海”旅游产业链的布局和经营服务能力上尚待加强。六是人才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国有企业高管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事业单位转岗,不少高管人员在企业经营认识、经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企业管理、规划建设、财务金融等方面技术人才匮乏。市场化选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薪酬绩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市场化接轨,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建立,对市场化业务所必需
21、的经验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对不少新业务的开拓形成制约。2 .金融业发展。一是金融业总体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2020年区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在全市的占比不足1%,在渝东北11个区县中存贷款余额总数占比约8.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4%,区金融存贷款余额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相比部分其他区还有较大差距,金融业总体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二是金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存贷款结构方面,银行业存贷比较低,新增贷款较少。在融资结构方面,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占主要,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发展缓慢,保险资金运用程度偏低,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三是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
22、善。金融机构主体较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机构总数仅有9家,信贷融资渠道较为局限。证券机构仅有2家,证券机构主体还需进一步丰富。融资租赁、消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中介服务、基金公司等机构尚处于空白。金融机构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老城区金融资源相对丰富,新城区金融机构数量、种类相对较少。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主要依赖银行信贷支持,在政府性项目融资方面主要依赖于几家重点银行,其他银行对政府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还需加强。在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服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风险分担等配套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信贷投放进度推进较为缓慢,信贷资源主
23、要集中在重点民营企业,分配给小微企业的比重较低。在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方面,农业类产业融资渠道仍然相对狭窄,金融服务农业发展方式等创新不足。(三)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区国有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从全区来看,我区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市级及发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国企 金融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