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精选.docx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精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我来说,这段历史是模糊的,即使父母给我讲了那段史实,但是仍然是懵懂的。但是听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
2、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悔j,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抗日战争艰苦卓
3、绝的历程。听到习主席讲话中提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
4、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不管在哪、无论是谁,对苦
5、难的经历感同身受,对和平的祈愿永不止息。国行公祭,祀我殓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第九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折射过去,影响现代,也指向未来。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只有充分了解历史真相,以史为鉴,才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做和平的倡导者与捍卫者。临近公祭日,很多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大屠杀 死难者 国家 公祭 心得体会 最新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