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读后感2000字.docx
《北京法源寺读后感2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法源寺读后感2000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法源寺读后感2000字当人们提起李敖,尽管指意各不相同,却都不约而同地印证了一个事实:他确实吸引目光。他凭才华横溢而出众,一生著书百余本,称“大师级学者。他以离经叛道而闻名,横眉冷对千夫所指,张口骂遍古今中外。他因风流倜傥而瞩目,写过的情书集结成册,最对谁魂牵梦绕惹人遐想。也因此,他一生树敌无数,毁誉参半。抛开是非风雨,这里只想聊聊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这本书以戊戌变法的大背景作展开,把无数个中国历史事件用法源寺作串联,探讨了生死、家国、忠奸、僧俗、因果等众多主题。主角是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也是嬉笑怒骂之外的李敖自己。一、传统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之心李敖曾形容自己是“一个正确的人活在一个错
2、误的地方。对他来说,台湾太小了,祖国太远了。透过这本书,隐约可见他所憧憬的那片天地。“大变局时代,读书人的真正出路不在应试做官,而是以行动救世,甚至不惜舍身成仁。这是本书在卷首即点明的主题。故事发生在摇摇欲坠的晚清里,一批知识分子决心尽弃俗学,以行动救世。在这过程中,如历史实际展开那样,他们面临了慈禧、光绪、守旧大臣、外国势力轮番角力。在知识分子内部,君主立宪还是革命的讨论也不曾停歇。与其他历史小说不同的是,李敖以大量笔墨描写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心路历程,面对着国家命运和个人抉择,不停思辨。对于忠奸时,他借康有为之口,认为应大忠于天下,而非小忠于领袖。对于生死,他站到梁启超和谭嗣同一
3、起,赞叹冲决网罗、为信仰殉道的英雄境界。对于普通人,他认为即便是弱者,如果能鼓起勇气“休怀粉身念,也能做出不小的事。李敖的个人经历那么是对上述内容的印证。他学生时代曾与恩师严侨密谋,方案投奔大陆被捕;壮年时与国民党政权相抗,一支笔战天斗地,身陷囹圄多年;晚期进军台湾政坛,朝当局政治乱象开火,怪招百出。他一生致力于理想,不屈从权威,并甘愿沦为阶下囚,这是一种大丈夫格调,也是一种有为的理想主义。而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讲,“沧海浮生,难忘我是大陆人而已,强烈的家国情怀是其主要动力之一。从这种经世致用的情怀和知行合一的功夫来看,李敖确是百年前仁人志士中的一份子,只是被置换了时代和战场。二、“明知不可为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法源寺 读后感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