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301140015宋潇潇.doc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301140015宋潇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301140015宋潇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2010年武汉大学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测绘学院 地球物理班学生姓名宋潇潇学号 2009301140015 指导教师 王家生 张双喜 温扬茂 武汉大学目录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人文和地理简介3第二节 实习路线安排、分组和完成的工作量4一、实习目的4二、实习要求5三、实习路线安排5四、实习分组之我们小组5五、完成的工作量5第二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风化作用7第二节 海洋地质作用8一、基岩海岸8二、沙质海岸10第三节 河流地质作用10一、河流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10二、河口地质作用12第四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14一、地下水的潜蚀作用14二、地下水的搬
2、运和沉积15第三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地层16一、前寒武系16二、古生代17三、中新生界18第二节 岩石19一、深成侵入岩19二、浅成侵入岩19三、喷出岩20四、变质岩20第三节 构造21一、柳江向斜21二、断裂构造21三、海陆变迁史22第四节 资源23一、煤矿23二、石灰岩23三、铝土矿23四、石英砂岩23第四章 结束语第一节 实习感想24第二节 参考文献25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人文和地理简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主席在人生得意之时于北戴河颂出的豪言壮语至今仍
3、让我们为这水逛光街天、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倾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满怀向往地参与到地质工作当中去。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南邻渤海,北倚燕山,东临辽宁省,西近北京、天津和承德市,是联系东北、华北两个经济区的枢纽。秦皇岛口岸自1898年设关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秦皇岛市管辖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3个城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4个郊区县,总面积7812、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68万人。秦皇岛市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从北向南呈梯状分布。山地属燕山山脉东段,分布于抚宁县、卢龙县北部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镜,海拔多在2001000m之间,海拔1846m的都
4、山是燕山山脉东段主峰和境内最高峰。北部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河流众多,建有水库300多座,其中洋河水库、大石河水库较为著名。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在400mm至1000mm之间总体而言,气候宜人。此外,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传
5、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中国地质大学“北戴河实习站”建在海港区和北戴河区之间的山东堡村。教学实习路线东起山海关,西至南戴河;北起柳江盆地,
6、南至渤海海滨。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5km,涉及海港区、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区和抚宁县石门寨等地区。实习区北部为一个近南北延伸的丘陵盆地柳江盆地,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0km,东、北、西三面被陡峻的中低山所包围,仅南面地势低平。盆地内最高峰“老君顶”位于盆地北部,海拔493m。盆地西北部海拔多在400m以上,地势较陡;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一般200300m,南部大石河河谷(上庄坨一带)海拔仅70m左右。大石河发源于燕山山脉东段的黑山山脉“花榆岭”,由西北至西南流经柳江盆地,经山海关南侧在老龙头入渤海。全长70km,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是区内主要水系之一。1974年在河流下游的
7、小陈庄(河流出山口)建坝,建筑了蓄水量为7000*10四次方立方米的大石河水库“燕塞湖”,它曾经是秦皇岛市的主要饮水源,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第二节 实习路线安排、分组和完成的工作量一、实习目的(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地质现象的直接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室内教学中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2)初步掌握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罗盘、地图和野外记录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野外定点、产状测量和描述记录等工作技能。初步掌握常见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方法。(3)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
8、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观。二、实习要求(1)掌握基本地质现象,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背景,风化作用和风化壳,河流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三角洲和沉积物,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海洋波浪运动、沿岸生物、基岩海岸侵蚀作用和侵蚀地形、沙质岩岸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形,地层、地层划分和描述,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和接触边界类型、火山作用、火山岩和火山机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壳运动及其表现形式,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保护等。(2)掌握野外地质工作基
9、本技能:利用地形、地物标志,在地形图上标定地质观察点。使用罗盘确定方位、测量产状和坡度。掌握野外地质记录的基本内容、格式和要求。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技巧。学会地质标本的采集和整理方法。培养编写地质实习报告初步能力。(3)培养正确的地质思维和时空观,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三、实习路线安排石门寨西门外路线:地层O1-P;鸡冠山路线:构造地质:不整合、断层、交错层理等;小东山-鹰角亭路线:基岩海滨地质;老虎石周边路线:古海蚀地貌等;砂锅店-亮甲山路线:岩溶地质与脉岩;上庄坨路线:火山岩与河流地质;燕塞湖和老龙头路线:侵入岩和河口地质;山东堡周边路线:风化壳与沙岸海滨。四、实习分组之我们小组刘
10、健 林滨 易宏熙 彭宗开 宋潇潇 刘丹五、完成的工作量路线一:基地亮甲山砂锅店石门寨基地。任务:1.观察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化石; 2.观察浅成侵入岩; 3.观察岩溶地形; 4.观察O-P地层及环境; 5.画信手地层剖面图。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内容:在路线一中我们一共定了四个点:NO.1 亮甲山161.1高地北侧采石场;NO.2砂锅店东山梁;NO.3 石门寨西门正西150m路旁;NO.4 亮甲山200四方台70。画了四个图:1.亮甲山辉绿岩床岩墙剖面图;2.砂锅店东山梁花岗斑岩岩墙剖面图;3.石门寨西门外O1-C1地层信手剖面图。野簿上的文字记录一共有四页,在亮甲
11、山采石场我们采集了灰岩的标本,更近一步的认识到灰岩的岩性。路线二:基地鸡冠山基地。任务:1.观察新元古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 2.沉积构造的描述及沉积环境的分析; 3.观察断层构造及其组合关系。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内容:在路线二中我们一共定了两个点:NO.5 鸡冠山鸡尾处;NO.6 鸡冠山山顶。作了一幅鸡冠山正断层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有两页。在鸡冠山鸡尾处我们看到了古风化壳以及浅海相砂岩和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在山顶我们观察到了波痕从而证明了地壳的抬升运动。路线三:基地骆驼石基地。任务:1.花岗岩、伟晶岩观察; 2.节理构造观察; 3.风化壳剖面观察。分组:刘丹、宋潇潇、
12、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内容:在路线三中我们一共定了两个点:NO.7 骆驼石旁;NO.8 骆驼石以西500m处采石场。画了一个骆驼石采石场风化壳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骆驼石旁我们了解了花岗岩和伟晶岩的岩性,认识了花岗岩的成分构造。在采石场我们看到了层次分明的风化壳,认识了风化壳的构造。路线四:基地上庄佗小傍水崖基地。任务:1.观察中侏罗统的火山熔岩; 2.观察大石河河谷地貌,绘制大石河河谷地形剖面图; 3.观察中侏罗统火山集块岩; 4.观察统计大石河河滩砾石特点。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内容:在路线四中我们定了三个点:NO.9 上庄佗西大石河抽水站旁;NO.1
13、0 上庄佗西小傍水村南大石河凹岸的谷底;NO.11 义院口。绘制了上庄佗大石河河谷地形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9号点,我们观察到了火山熔岩同时了解了它的成分与结构,还观测了大石河河谷地形,认识了河流阶地以及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在10号点,我们观察了火山集块岩。在11号点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一起爬上了古长城。路线五:基地小东山鹰角亭基地。任务:1.了解北戴河实习区交通及人文、自然地理概况,利用罗盘定点; 2.观察基岩海岸波浪运动,海蚀作用及其地貌; 3.观察基岩海岸沉积物和海洋生物; 4.观察新河河口地形、沉积物、波痕和海洋生物。分组:刘丹、宋潇潇、刘健、易宏熙、林滨、彭宗开。内容:在路线
14、五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2 鸽子窝与小东山之间的海岬;NO.13 北戴河鸽子窝。绘制了鸽子窝海蚀崖剖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12号点,我们认识了基岩的岩性、海蚀沟、海蚀崖、海蚀凹槽、海蚀岩礁以及古波切台,还有各种海洋生物。在13号点,我们观察到了新河口三角洲地形,并了解了新河河口沉积物的成分。路线六:基地燕塞湖采石场大石河口基地。任务:1.岩浆作用、侵入体、围岩和接触关系等基本概念; 2.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3.观察大石河口地形并进行成因分析 4.观察大石河口沉积物。内容:在路线六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4 燕塞湖采石场;NO.15 大石河河口。绘制了冷凝边与烘烤边素描图。文字记录一共
15、两页。在14号点我们主要观察了肉红色的岩浆岩、灰绿色侵入岩、围岩等岩石的岩性。在15号点我们分析了河口沉积物的成分,观察了河口地形。路线七:基地老虎石东侧老虎石公园基地。任务:1.古海蚀地貌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2.老虎石海蚀地貌成因及构造运动意义; 3.老虎石波浪运动、海洋生物和连岛沙坝成因;内容:在路线七中我们定了两个点:NO.16 老虎石东侧1km公路北侧;NO.17 老虎石。绘制了老虎石连岛沙坝平面图。文字记录一共两页。在16号点我们观察到了古海蚀沟、古海蚀凹槽、古海蚀坑以及古海蚀穴。在17号点我们观察到连岛沙坝及其沉积物。第二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风化作用风化是由于温度、大气、水溶
16、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矿物和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复杂过程的综合。可以相对划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三部分。其中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岩石发生崩解、破坏,但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风化过程,包括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干湿变化、潮解作用等;化学风化是指氧、水溶液对矿物、岩石的破坏作用,它不仅使矿物、岩石破碎、分解,还使矿物、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生物风化作用指岩石和矿物因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作用的产物可分为两大类:移动型、残积型。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的长期作用,形成由风化产物组成的、
17、分布于大陆基岩面上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风化壳覆盖在陆地表面,由于表层和下部的岩石所经受的风化强度不一样,表层的风化程度要深,而下部的风化程度要浅,因此,在剖面上自上而下的风化产物在成分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风化壳在剖面上可以分为若干层。如以花岗岩的风化壳为例,一般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1)土壤层 呈深褐灰色,质细且疏松,富含腐殖质,植物根系较多。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基本消失。厚薄不一,一般以2050cm较多。常是综合风化作用的结果。 (2)残积层 呈黄褐、褐红色,质细松软,原岩的结构、构造消失,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一般不含腐殖质。原岩中的黑云母风化成蛭石,长石类矿物风化成高岭土等。
18、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3)半风化层 呈淡褐色,原岩的结构、构造部分保存,但岩石已松软。岩石的部分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4)基岩 未风化的原岩。 以北戴河骆驼石西采石场处风化壳为例:土壤层厚约530cm,灰黑色,主要为高岭土,中有大量植物根系;残积层厚约30cm1m,褐红色,主要为粘土矿物,夹杂有褐铁矿、石英等;半风化层呈灰黄色,构造较为松散,主要为长石、石英等;基岩层成分为花岗岩。整体看来,在风化壳剖面上这四层的界面是不清晰的,呈渐变过渡,且凹凸不平,推断这主要受岩石的性质及引起风化作用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不同种类岩石形成的风化壳的分层也不一样,有的分层很完整,如花岗岩、粘土岩等,而有的风化
19、壳只有土壤层、残积层,如灰岩等。在鸡冠山鸡尾处就可以看到发育不完善的褐色褐铁矿古风化壳。同时,风化壳的构成(分层)和特点不仅受岩石性质的影响,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由于影响风化作用因素的不同,从而产生具有不同特征的风化产物,也就构成具有不同特点的风化壳。如寒冷地区形成碎屑型风化壳、湿热地区形成砖红土型风化壳等。第二节 海洋地质作用一、基岩海岸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它轮廓分明,线条强劲,气势磅薄,不仅具有阳刚之美,而且具有变幻无究的神韵。它是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岬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海岸的主要特点:
20、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一般岬角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出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实习区海岸的基岩为花岗质基岩(穆克敏,1989)。根据新近地质资料,该套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属于岩浆成因,侵入年代为新太古代,后期遭受了强烈变形变质改造。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其次有黑云母、角闪石等。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可见暗色片麻岩、角闪石等包体。普遍发育后期侵入的浅色伟晶岩脉和石英脉。小东山海岬部位的基岩主要为伟晶岩。浅灰白色,主要矿物是石英,含量约90%,少量钾长石,伟晶构造,块状构造
21、伟晶岩脉呈岩墙状产出,较陡直,总体走向近东西。岩石内部发育几组区域性节理,表现出明显的构造破裂面。1、基岩海岸的波浪运动基岩海岸的波浪呈拍岸浪形式。从远岸至近岸,波浪形态从对称、波高低、波峰线不连续,逐渐过渡为不对称、波高增大、波长减小、波峰线连续的波形,最终与海岸岩石碰撞形成惊涛骇浪拍岸浪。拍岸浪使波浪的能量瞬间消耗于撞击岩石上,使岩石容易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海蚀地貌。因此,海岬部位的波浪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出强烈的侵蚀作用,产生各种侵蚀地貌。2、海蚀地貌基岩海岸被侵蚀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波浪能量逐渐消耗于侵蚀岩石的过程。海岸基岩在拍岸浪的长期作用下,被不断打碎冲刷,逐渐形成海蚀凹槽、海蚀沟等侵蚀
22、地貌;不断扩大的海蚀凹槽使得上覆岩块失去基础,重力失稳而崩塌,形成比较陡直的海蚀崖;由于拍岸浪的继续侵蚀作用,海蚀崖的底部会形成新的海蚀凹槽,随着新的海蚀凹槽不断扩大,又导致上覆岩块新的崩塌,形成新的海蚀崖。因此,经过上述过程的不断重复,海蚀崖朝着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其前方的海岸带宽度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一个微微向海岸方向倾斜的波切台。随着波切台的不断拓宽,前进的波浪在到达海蚀崖之前,其能量被逐渐消耗掉,最后直到波浪没有足够的能量破坏海蚀崖基底,不再形成新的海蚀凹槽,波浪对基岩海岸的侵蚀作用最终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到来需要漫长地质时间,在此过程中可形成各种各样的海蚀地貌,常见的有海蚀凹槽
23、海蚀沟、海蚀崖、海蚀柱、岩蚀岩垛、海蚀岩礁、海蚀穹、波切台等。3、基岩海岸沉积物小东山一带的基岩海岸沉积物以粗大砾石为主,拍岸浪造成的大量坍塌岩块基本上被就地堆积。波浪折射作用使海岬部位波能集中,水动力较强,堆积下来的沉积物大多比较粗大,个别粗大滚石直径超过1m。总体大小混杂(分选差),棱角分明(磨圆差),常形成砾滩。矿物组成总体上保留了海岸基岩的原始岩性(花岗岩、伟晶岩),其中夹杂数量不少的生物贝壳碎片,局部形成贝壳滩。4、海洋生物小东山一带的基岩海岸潮间带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大多固着基岩表面生长于潮间带,并有良好分带性。藻类、鹿角菜、海白菜和海葵等分布与下部;牡蛎、笠贝、锈凹螺、荔枝螺、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戴河 地质 认识 实习 报告 301140015 潇潇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