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doc
《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谷区“十一五”时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第一章前言1.1 规划背景及目的平谷区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县之一,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京津冀北的结合部。平谷区西北与北京市密云县、西与顺义区接壤, 南与河北省三河市为邻, 东南与天津市蓟县、东北与河北省兴隆县毗连。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协作的加强,作为北京市新城之一,平谷区城市发展急需交通配套规划。城市和区域客流量的逐年增长,交通出行总量和对交通系统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实现区域和城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适时地对平谷区域和新城进行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进行规划。1.2 编制的主要依据本规划主要的编制依据有以下规划和文件:平谷区域及新城规划(征求意见稿
2、平谷新城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北京市远郊区县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系统规划实施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1.3 工作目标科学合理的对平谷区公共交通系统设施进行规划,落实地面公交、 出租车和1长途客运设施的用地布局, 并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公交系统近期实施方案。根据本规划时间和资金等条件, 本规划满足平谷区以及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要求,而且成为未来详细规划的蓝本。1.4 规划实施期限与规划范围规划实施期限。 根据发展建设需要,确定规划实施期限为2005 年2010 年,部分考虑远景发展的可能。规划范围。 分为两个层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平谷区域,重点为平谷新城。1.5 技术路线
3、根据有关的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和交通发展战略,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确定公共交通系统的有关场站用地位置和规模,制定有关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和时间序列, 符合国家规范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促进城市和区域内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十五”期间的发展与回顾2.1 平谷区现状公共交通系统分析公交线路发展现状目前,平谷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线路,北京市(东直门)平谷区长途公交线路(918 路, 918 路支线和小 55 路),周边区县(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之间的客运班线。分别由三家客运公司经营:北京鑫通顺客运有限服务公司,民营企业,负责区域公交线路和小55 路的经营。区
4、内公交从城关通往各乡镇、行政村,形成以城关为中心,向周边放射形的公交线网。 但是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这些线路为短途客运的管理模式,未形成城市公交运营模式。 城区内除了上述线路的停靠站之外,没有专为城区内居民出行服务的公交线路。北京八方达巴士客运有限公司,918 路、 918 路支线,为北京市公交长途线2路。路峰达客运有限公司,经营平谷开往北京市域区县和周边省际长途客运班线。双方对开,形成平谷到怀柔、密云、昌平、通州、天津蓟县和河北三河等地的客运班线。由于平谷区城区面积相对较小, 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属于小城市范畴, 客运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区内公交线路更多的是满足城乡之间
5、的交流,加之管理方式与公交有差别,实际运营更接近短途客运班线形式。场站设施现状平谷城区公交系统场站设施, 918 路在新平北路东段路南设有发车站,隶属于东直门长途客运站, 面积 45000 平方米,作为 918 路长途公交车辆停放和调度使用。平谷小公共汽车站作为北京市域客运班线和省际班线停放和发车使用,建于1999 年 3 月,总面积 2090 平方米。其中办公区 400 平方米,候车室 50 平方米,停车场地面积 1600 平方米, 2000 年投入使用。目前,平谷区公交车辆无首末站设置,车辆在路侧停放, 夜间停放也是分散管理,无统一的夜间停放站场。 中间站的设置结合道路断面形式,一块板道路
6、上车站主要设置为简易站牌(城区) ,三块板道路利用机非隔离带,设有候车亭,但是无港湾式停靠站。 城区周边和很多乡村站点, 缺少公交站牌。根据有关调查,在城区内应增加设置停靠站站牌的地点有22 处。总体上讲: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平谷区政府和市民的共识。 在政府、交通运政部门、客运(公交)公司等各方努力下,区域客运(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公交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各方面的因素促成。 目前,平谷区政府应进一步落实资金、 技术投入、道路使用、场站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投入和引导。第三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目标和原则3.1 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平谷区交通发
7、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规划目标年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构3造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运输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全的出行条件,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高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和实施强有力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到2010 年城市公共交通承担的客流比例要达到20%。3.2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原则(1)服务为本 的原则。为城市居民服务是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根本目标,本次规划方案将贯彻“服务为本”的原则,在线网结构和枢纽布局方案中,一切以方便乘客为首要目标。(2)公平与效率 的原则。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功能的基础支持,服务对象面向全体城市居民, 涉及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 一方面对城市居民公平,
8、考虑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承受力, 另一方面,市场公平,政府发挥 “培育市场、 调控市场”的重要功能。(3)客运交通一体化 的原则。城市市域范围广阔,涉及省际交通衔接、市区和远郊城镇、 中心城区各层次的交通、 多方式交通的协调等, 规划方案必须遵循客运交通一体化的原则。(4)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的原则。方案的顺利实施是规划目标实现的基础,规划方案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执行部门的行动, 一方面取决于方案的可操作性的考虑,因此必须遵循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第四章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4.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公交线网规划模式根据平谷区的区位特点和有关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平谷区和新城的公共交通系统可分
9、四个层次:(1)新城城区内部:线路较短,客流较为集中,线路客运量较大;(2)新城与市区:线路较长,客流集中,线路客运量大;(3)新城与其它相邻新城:线路较长,客流较集中,线路客运量中等;4(4)新城与周边城镇:线路长,客流较分散,线路客运量较小。平谷区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将以平谷新城为基地, 构建新城的公交系统, 并自成体系;同时以新城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覆盖郊区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体系,并规划成为城市的若干个次中心。 平谷新城中心区公交线网规划可选模式请参看图 5-1 所示。图 4-1 平谷新城中心区公交线网规划模式图建立快速干线、 普通干线和支线三级服务模式的网络, 这三级的公交线路在为
10、新城服务的功能有很大不同,具体指标见下表:表 4-1 新城镇公交线路功能划分车速高峰小时站距分类线路特征功能层次( km/h)发车间隔车型(分钟 )( Km )连接新城一级客流集散点至市区解决至市区和以通道快速干线和其它相邻新城的线路, 建议布设 相邻新城的出255-直达线和大站线行为主串联新城一级客流集散中心和二解决城区密集级客流集散点以及新城至区县地以单机普通干线客流以及至一20-2550.5-1.0区的出行; 客流方向较为集中;客般城镇的出行为主流出行距离中等串联新城二级客流集散中心和普提高线路的覆单机、小支线通集散点的线路; 客流方向较为分盖率,减小步15-2050.3-0.5散;客流
11、出行距离较短行距离型车5不同层次乘客的出行模式:(1)新城城区内部。步行普通干线(支线)步行。(2)新城与市区。步行普通干线(支线)快速干线(未来轨道)市区。(3)新城与其它相邻新城。 步行普通干线 (支线) 快速干线 -相邻新城。(4)新城与周边城镇。步行普通干线(支线)一般城镇。客流集散点新城。新城的客流集散中心可分为三级:(1)一级客流集散中心在靠近市区的新城边缘至少设置一个客运主枢纽,应考虑到未来有轨道连通,将客运主枢纽与轨道结合起来。客运主枢纽应该布置在客流发生吸引源集中的地方,如新城的对外出入口、长途客运站,交通和道路条件要好。新城的客运主枢纽其功能主要是联系市区的重要枢纽 (包括
12、轨道)、新城的重要客流集散点、其它新城的客运主枢纽以及周围区县。(2)二级客流集散中心根据新城土地利用特点来确定其客流集散点, 包括商业中心区、长途客运站、人口密集的重要居住区和未来的火车站、 轨道站点等等。 在市郊铁路车站设置客运换乘枢纽。本级客流集散中心可结合城区规模进行设置, 在城区较小的情况下可不进行设置。(3)普通客流集散点主要是指一般的居民点和工业园区, 包括西南、西部居住社区和东北部兴谷开发区等地。外围节点。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思想, 未来北京市将坚持 “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疏散市区人口到边缘集团和新城镇, 这将使市区与新城镇以及新城镇之间形成更加紧密地联系。另外,对于平谷
13、区来说,新城镇又是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并且随着新城的建设与发展, 其向心力将越来越强, 新城与周围的乡镇的联系越来越多。根据节点的重要程度,将城区外围的重要节点可分两类:61、市级公交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包括轨道) ,存在密切联系的其它新城,东直门枢纽和顺义等地。2、周边中心城镇和建制镇,主要涉及平谷城市规划中规定的发展区域(以马坊镇为中心的区域西南部工贸发展区; 以峪口镇为中心的区域贸易和工业发展区;以金海湖为中心的区域东部旅游业发展区; 从区域东部的金海湖到西北部刘家店的北部旅游区),包括峪口、马坊、金海湖、大华山等四个中心镇和马昌营、山东庄、东高村、夏各庄、南独乐河、刘家店、镇罗营等
14、建制镇。主要客流走廊结合平谷区和新城公交线网模式以及客流集散点的情况,将主要客流走廊分为对外客运, 区域内,新城中心区三个层次, 根据有关城市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确定。对外客流走廊。 根据平谷区的区位和对外道路交通特点, 平谷区对外交通走廊主要在向西的走向, 沿平顺路和京顺路, 通往顺义方向和北京城区。 随着北京公路三环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以及周边省市区县客运需求的增加, 沿密三路向南从平谷到三河方向, 经三河到通州和北京市内其它地区, 也将成为潜在的客运走廊。区域客流走廊。 根据平谷区域规划“一纵两横”三条发展轴的目标,区域客流走廊也沿区域发展轴线分布。南北向区域客流走廊: 西部密三路走廊
15、 马坊、峪口、马昌营和刘家店一线。东西向区域客流走廊:1平顺路平蓟路走廊,沿线六镇一区,马昌营、大兴庄、平谷新城、山东庄、南独乐河、金海湖和金海湖风景旅游区等。2规划京平高速公路沿线走廊,涵盖马坊、东高村和夏各庄三镇,辐射天津蓟县。新城中心区客运走廊根据平谷新城规划的有关布局说明和用地功能划分, 结合城市发展、 居民出行特点,确定新城中心区客运走廊:新城新平北路沿线(东西向) ;城区府前大街沿线(东西向) ;7中心城区商业街沿线(南北向) ;新城西南居住组团至东北工业区沿线(直径线) ;沿河景观带环形走廊;远景规划轨道站点与西部、南部城市规划用地区域之间放射状走廊。线网规划方案1、新城城区内
16、部。使用普通干线连接新城主要的客流集散地,达到运送客流的目的,服务城区内主要的客运走廊。 使用支线来进一步加强和加密普通客流集散点之间的串联,达到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的目的。2、新城与市区、相邻新城。使用快速干线来解决新城至市区、其它新城的出行,并布设容量大、 速度快的直达线和大站线来解决高峰时段的出行。 根据客流的分布和中心镇的地理位置,开通重要的中心镇(或客流集中地, )与市区、相邻新城之间的线路。 这类地点主要在新城城区以西, 周边地区的乘客中转换乘无需再通过新城,如峪口,设置公交首末站,开通直达市区的线路后,能够吸纳平谷西北部、北部乡镇前往市区、其他新城的客流。3、新城与周边城镇。使用普
17、通干线来解决新城至周边城镇地区的出行。这类线路主要连通新城与周边的城镇,城镇作为乡村乘客前往新城的中转换乘地点。4、新城辖区范围。考虑到乡镇之间的人员来往,开通主要中心镇之间的线路,完善网络布局。通过分层次的线路设置,增加公交客运线路的服务覆盖面,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4.2 公交场站设施规划规划原则根据交通需求和发展战略控制规模, 结合城市用地情况和规划布局, 力求做到使用运营高效、管理方便、经济合理、节约用地。具体体现在:1、场站功能优化。适应公共交通系统运营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运输管理的结构性调整; 合理布置场、 站内各功能区, 满足运调和保修生产工艺等场站基本8功能的实现与优化。2、运
18、营效益优化。与线网调整方案密切结合,保障公共交通运输效益的最佳发挥。场站设施应保证线路运营车辆所需停、保、运调工作基本要求;力求使场站设施所服务公交线网的车辆在停、保作业时总空驶里程尽可能少。3、土地利用优化。结合土地资源和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现状的公交场站用地的状况,寻求新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场站组织模式选择考虑到未来平谷新城公共交通的发展,同时为了城市发展和运营效益更合理,建议采用分建高级保养和停车场模式。一方面,实行高保集中、低保停车分散,减少运营公里, 停车问题得到适当解决, 也为高保作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创造条件,逐步形成科学和高效的运营模式, 大大提高保养生产效率、 工时利用
19、率和保养质量。另一方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环保、服务水平的提高都有利。停车场可以选址更接近城市组团中心和居民密集区, 保养场可以选择在用地较为宽余的地方,既方便乘客又避免了用地与需求的矛盾。场站规划方案考虑到平谷新城的未来发展, 公交场站按保养场、 停车场和首末站三级公交场站设置。保养场。平谷新城设置一个保养场。保养规模:按高保 200400 辆考虑,负责管辖各停车场运营车辆的二级保养(包括车身) 、大修、车身整修、车身中修、事故车修理及重大小修任务,并统一管理下属停车场的低保业务。停车场。 设置 35 个停车场,停车场应承担车辆的停车、运营和低保工作。停保规模按 100200 辆考虑。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谷区 公共交通 系统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