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630403项目负责人学 院:郭礼坚(医学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行业企业:林礼务(中华医学会全国超声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影像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协和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光辉(附属省级机关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参与人学 院:马少宁(医学技术系主任、副教授)洪聿荣(医学技术系党总支副书记、系部副主任、讲师)曹家龙(医学技术系副教授)黄兰珠(医学技术系副教授)翁绳和(医学技术系讲师)曾良成(医学技术系讲师)行业企业:陈韵彬(福建省肿瘤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庞万良(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唐守滦(
2、福建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建 设 期:2年(2012年、2013年)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分析我国医学影像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中等卫生学校相继设立了放射专业班,专业名称定为“放射技士”,截至80年代初,其办学层次一直延续中专学历教育。直至1985年我国才有4所高等医学院校设立了5年制本科及3年制专科影像专业。从本世纪初起,我国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目前各省、市至少都有一所高职高专院校举办3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福建省医学影像教育起步较晚,福州卫生学校于1986年率先开设中专层次的放射医士专业,2005年福州卫生学校与福建省卫生学校
3、合并成立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专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由于福建省医学影像教育起步较晚,影像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福建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影像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占较大比重,也需要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的影像技术专门人才。2.人才需求分析为进一步规范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院于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通过对福建省内近40家各级医院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现状、用人单位的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福建省大多数医院的
4、人事制度要求医学影像技术正式编制人员必须是本科以上(甚至在乡镇医院的主管部门县一级人事管理也大多有此硬性规定),但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各级医疗机构用人制度更加灵活,专科层次人才动手能力强,人力成本低,实用性强,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影像专业一线技术人员更趋向于专科层次。调研中也发现近几年医疗机构的超声检查设备都进行了大的更新,检查环境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些机构将超声检查单独列为一个科室,一些仍列在放射科的单位也对超声检查室进行了扩建。今后超声检查和超声诊断要逐渐分离,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岗位需求,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基本的超声诊断知识,更要有过硬的设备操作技能。随着超声设备从数量到档次的增加和提高,
5、设备的安装、更新和维护都需要超声检查技术专门人才。从调研的情况看,福建省各级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从业人员构成统计情况大致为:表1 福建省部分医院放射科人员构成一览表医院类别影像诊断人员平均数(人)影像技术人员平均数(人)影像技术人员缺编平均数(人)医技人员比例三级医院181821:1二级医院7411:0.57一级医院20.511:0.2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基层医院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医院规模越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越大。三级医院医生和技师的总体比例大约为1:1,这与中国其它省市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与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为1:45相比,技术人员的相对数量差距很大,说明了福建省医学影
6、像技术人才的缺乏。调查学院近三年影像专业120名大专层次毕业生,有116名学生已就业,在已就业的学生中有111名学生在医疗机构工作,5名学生转岗。表2 学院近3年影像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一览表就业单位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就业人数5430189占毕业生百分比48.65%27.03%16.21%8.11%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在二、三级医院的影像科及相关科室就业。通过对福建省部分医院放射科人员构成和学院近3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比较多,主要有:放射科(包括X线摄影、CT、MRI、DSA等)操作技术人员
7、影像核医学操作技术人员、超声操作技术人员、放射治疗操作技术人员、心电操作技术人员、脑电操作技术人员、社区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技术及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科研辅助人员。(二)专业建设现状1986年学院在福建省医药卫生院校中率先开设放射医士专业,至今已有25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的2千余名毕业生中大部分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32人。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完善,设施先进,软硬件教学设施齐全,教学实训室设置科学合理,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1千多万元。校外另建有33个实习实训基地,均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并
8、签有长期合作的顶岗实习协议书,充分满足临床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需要。1.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坚持面向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初步形成“推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建立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编写了医学影像技术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及配套教材;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项目;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把各专业核心课程纳入建设重点。学院于2009年11月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缔结为姊妹院校,在专业建设、师生互访交流、合作办学等方面达成协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先试先行,
9、率先与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放射技术系合作,2010年4月,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和学生赴台考察学习,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9月,聘请台湾元培科技大学三位教授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分别讲授超声波技术与实验、磁共振造影原理及技术和电脑断层技术三门课程。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选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位同学和1位专业教师赴台湾元培科技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进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推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践行“1+1+1”校企深度融合的运作模式,2010年12月与福建省肿瘤医院签订协议建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肿瘤医院教学基地”。 每年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中遴选3040名学生组
10、成放疗技术方向班,采用“1+1+1”的运作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内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将学生派驻福建省肿瘤医院教学基地上专业课,施行半天课堂理论教学,半天临床实训,第三年在各临床医院顶岗实习,以此达到院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2.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收效良好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培养了一批适应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享有良好的声誉,受到基层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近三年本专业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2008年92.0、2009年92.0%、2010年93.0%;就业率分别为2008年92.5、2009年94.4%、2010年100%;专业对口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素质高,社会
11、适应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充分发挥本专业在人才、技术及设备上的优势,积极承担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几年来共培训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629人。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建设思路在学院“一机制两要素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引领下,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核心,建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行业专家工作站等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基于工学结合的“推进式工学交替”和“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
12、以“核心能力+岗位拓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搭建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开展对台对外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将本专业建成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三、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建设内容(一)校企(院)合作机制建设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依托,系部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和激励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社会调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评价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加
13、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从医学影像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角度来指导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每学年召开2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专业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建立行业专家工作站,指导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计划标准、关键要素、运作实施、数据采集、反馈整改和资料归整等六大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督导。推进专业教师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的开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成立校友理事会,校友参与专业办学实践,发挥校友的社会力量,从而推动学校成为开放式的服务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
14、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一机制两要素三融合”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引领下,进一步完善具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色的由校内外实训基地认知实践、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岗位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推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临床科室见习学校教学医院临床基地教学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技能考核能考核能考核顶岗实习 临床科室出科考试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学校教学医院 第一学年岗位人文素质,第二学年岗位核心技能第三学年岗位综合能力教学医院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虚拟实训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虚拟实训,真实病例实训图1 推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
15、公共课和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在校内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校外实施为期一周的早期接触临床锻炼,将学生安排在三家教学医院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科、放疗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锻炼,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动力。第二学年专业课理论教学在校内进行,岗位核心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临床基地交替进行,实施“院校一体”教学组织模式。校内实训重视模拟情境演练、上机互动操作和真实操作。校外强调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按照影像技术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影像检查技术、影像
16、诊断和影像设备检测维护的能力。第三学年临床基地顶岗实习40周,将学生全部安排在二甲以上校企合作医院进行,通过顶岗实习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岗位实践,重点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1+1+1”人才培养运作模式,与福建省肿瘤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具体细则,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集合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共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和行业标准共同整合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与工作岗位需求一致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
17、的指导下,经常性开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调研,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由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调研分析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确定相应课程及内容制定能力素质培养方法制定人才培养方 案行业专家专业教师适时调整能力素质要求图2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2.课程体系改革与专业内涵建设(1)构建“核心能力+岗位拓展”课程体系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进一步对医学影像技术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构建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影像设备检测维护三大核心能力为主体,拓展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核医学六大就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图3 核心能力+岗位拓
18、展的课程体系(2)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及其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组织教学。重新设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3大学习任务中,按照划价、登记、检查前准备、影像检查、图像处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并充分融入放射技师资格考试、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对核心课程“医学影像诊断”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按人体十大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的学科体系课程内容,变革为以头、颈、胸、腹、四肢及躯干的常见疾病为序,按照临床工作中先了解临床资料、阅
19、读影像资料,做出影像诊断,书写影像报告,进行病理追踪反馈影像诊断结论的正确性,开展“项目导向”教学;“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改变先讲影像设备的电路原理、结构,后分述不同设备故障维修的学科特点,以真实的影像设备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按X线(包括CR、DR)设备、CT设备、MRI(磁共振)设备、US(超声)设备、核医学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维护及保养方法,常见故障判别及检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表3 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一览表课程名称岗位项目任务课程内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影像检查X线检查技术四肢躯干、胸部、腹部X线检查CT检查技术颅脑、头颈部、胸部
20、腹部、骨与关节CT检查MRI检查技术颅脑、头颈部、腹部、骨与关节MRI检查医学影像诊断影像诊断颅脑影像诊断颅脑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头颈部影像诊断头颈部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胸部影像诊断胸廓、心与肺、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腹部影像诊断胃肠道、肝胆胰脾肾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躯干与四肢影像诊断躯干与四肢骨骼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设备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X线成像设备检测与维护X线机、CR、DR、DSA、CT电路结构、故障分析、判断与维护MRI成像设备检测与维护MRI系统电路结构、操作程序与维护US成像设备检测与维护超声诊断仪、超声多普勒设备操作程序与维护核医学成像设备检测与维护照相机、SPECT设备、PE
21、T设备电路结构、操作程序与维护(3)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在广泛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共同序化重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医院影像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临床工作的相关性。以核心课程建设引导教学方法改革,医学影像诊断充分利用计算机制作的三维示意图像和PACS系统传输的临床数字化图像,灵活运用病案引入、上机互动操作、模拟情境演练、真实操作、病案讨论、集体阅片、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立体一平面一立体”的形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采取模拟体位与真实体位、模拟检查与真实病例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仿真人体模型进行透视与照片操作
22、检查;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检查操作;在机器上对病人进行实际操作检查,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影像检查技术技能。医学影像设备采用案例引入,模拟故障分析与排除,图纸与设备对照,分组讨论,真实故障分析与检测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促进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检测与维护技能。建立理论和实践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考核方式包括平时理论及技能考核、期中期末考试、实训报告、阶段综合考核、毕业考核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将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相应学科的实践、实训和考核之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全部技能考核才能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将企业对实习生满意度的
23、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环节的考核标准。(4)建设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在行业专家参与下,根据医学影像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以及完成工作所必备的职业素质,以项目为载体制订6门核心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融入工作过程和企业文化,序化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在二年建设期内,确定建设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加强特色教材建设,尤其实训教材的开发,鼓励教师与医院合作编写特色实训教材、习题集,建设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在二年建设期内,与行业专家及台湾兼职教师共同编写6门核心课程教材及实训教材。鼓励教师参编卫生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影像 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