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简介.docx
《汉字演变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演变简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连南民族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讲义授课人:第一章汉字的起源第一节起源说一、仓颉造字说古籍中有关仓颉作书的记载颇多。从目前所见到的数以千计的古汉字形体来看,其众多异体字的存在,充分说明它们不是一人所独创。但凡是较有系统的文字总是要经过一定的专业人物的整理,然后由一定的群体力量来推广应用,才能成为社会额一种交际工具。传说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所以不能排除在上古时代有仓颉那样的与文字交道的史官,对汉字体系的初步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二、结绳说从一些人类学、民俗学的材料,可以证明在文字被发明之前,人类采取结绳之类的原始记事方法来帮助记忆,提示事情,交流情况。秘鲁的土著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平行地系在一条主绳上,以
2、不同颜色、打结的位置、打结的大小和数目来分别表示不同性别、年龄的族人的人口数。古籍记载,我国上古社会亦有结绳记事的风俗。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是,结绳和文字毕竟是两回事情。结绳只能帮助记忆,只能充当备忘的记号,还不能用来直接记录语言,所以它不是文字。结绳与汉字的联系,也只是在汉字产生前,曾有一段漫长的,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的时期。后来这种简单的办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实际需要,文字才被发明出来。汉朝人郑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
3、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是讲结绳为约,说得已相当明白、具体了。神秘的绳结被印加人称为奇普,是用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的。它是在一根主绳上串着上千根副绳,每根副绳上都结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在目前所发现的600多个奇普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1500年间结成的。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在某些奇普的副绳声的绳结能够结合起来正好和另一个更为复杂的奇普上的数字相同。每一个当地的会计师都会将从下级得来的账目总和通过绳结的形式表现在奇普上,并将这些数据汇总在一根主绳上,然后层层上递。这种交流可能曾被用在国家最重要的信息记录上。其中包括账目以及其他
4、与人口、财政和军事相关的数据。三、八卦说4t()叭地)鼻(火)八卦及其含义兑(*) H(A) X(A) ,AJW5h4分9今草C*快力一,一/,、*js;W王羲之初张旭肚痛帖楷书又名真书、第六节楷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唐代的楷书,有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书体熟,书法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询,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8日生咨指援究王阎对看养壬怎壬.之旅二量待公河百分主题数加之中蟾遵要遂卷室将知之力事壬年找乂居相窜交军衢螭右在刃;翅苞野丹爸球将大葡从太毒$钙在管罩羽#恐畜和之宜隹流淮西箪里而书中,陇而都自使俵建在、岁必落孑手她
5、王特闾报甘半萍风府尼捶秘,芍:珀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W普寐城性不矩思-柳公权字体曩恬可生宦原合目参留一管状莫卷三其峰卓St大将武戈木几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第七节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兰亭序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在宴会上,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K以九月J也无
6、公S春之初依 4代彩山唱南冬楠根等 23货号至夕附条M姆 有短执储M大有译或做 湍模不左石和次nv以 fli4某汝星嬉林怯馥之 加一M一舒士呈)帽板-林第三章汉字的形体结构一六书第一节说文解字和六书说一、说文解字地位: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世界最早的字典之一。收字:9353+1163=10516体例:540部,按义排(依文字学原则排列部首,不是依检字法)注释:“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桂馥说文义证。二、六书的含义书:今称“字”,先秦有“书”、“文”、“名”几种称呼。六书:六种造字的条例。三、“六书说”的来源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
7、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东汉)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郑众、许慎三家说大体相同,原因:师说同源。现在所说的“六书说”,采用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顺序。六书,是六种造字条例、字形分类原则,是主要分析小篆得出的结论。第二节六书的具体内容一、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对“象形”作的解释和举例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诘,同佶。如:佶屈瞥牙。说解的意思是:按照物体的轮廓而曲折宛转
8、画成一定物体的样子。象形是描摹事物的形状构造字形来体现词义的造字法1、象形源于图画,表具体概念,必为名词。2、象形,指描写事物轮廓,抓住特征,不一定很像。3、象形与图画有根本区别一一与语言中的词发生了联系,有了一定的读音,线条简明,已为符号。如:“鹿”,甲骨文形体一看就知道是鹿、小篆中已经变成一个符号、隶书中就彻底失去象形的意味。二、指事说文解字对指事作的说解和举例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日。耳 山世丰T 问向尚 砧图藏说解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识别形体,仔细查看体会才能领会意义。指事:用指示性笔画构造形体,来表示无法指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造字法。指事一般是抽象概念,在说文
9、解字中最少,有时与象形、会意不易区别。指事可分三类小不合金(1)纯体指事,即用符号(不是字)造指事字。人人回宿如:上、下。(2)依物标事,即在象形上加符号。如:亦(腋)(小篆)、寸(小篆)(3)借物明事,即用具体事物表抽象意思。如:高(小篆,甲古文),用楼台的字形表示“高大”义。三、会意许慎对会意所作的说解和举例是:“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摘。武信是也。”说解的意思是:比并几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4WK爵会:1、会合二字(形)。2、体会出新义。意:1、意思比事更抽象。2、新意。会意字多为动词、形容词、抽象名词。判定会意字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有关联
10、的字组成。(2)必须有新义。会意与象形、指事的区别六辨RR # 瞄M陶牛象形和指事,是独体;会意是合体。四、形声许慎对形声所作的说解和举例是:“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解的意思是:根据这个字所表示的事物立个属名(字),再取一个音近字比拟读音,结合构成这个字。形声字形符、声符的位置关系(1)左形右声(最多),如:江、柏、论、锤(2)右形左声,如:鸠、刚、攻、放(3)上形下声,如:草、宇、雾、景(4)下形上声,如:婆、忘、贡、架(5)外形内声,如:圆、阁、匾、衷(6)内形外声,如:闻、哀、风、辩(7)义符占一角,如:颖(义符:禾)、腾(义符:马)、修(义符:乡)、垩(义符:耳)、
11、赖(义符:贝)(8)声符占一角,如:旗(声符:其)、碧(声符:白)、-(声符:缶)、徒(声符:土)、寐(声符:未)散开式中声边义,如:彳蓟(从行重声)、彳杆(从行术声)中义边声:如:随(从孟隋声)中声义上下,如:彦(从妊厂声)、哀(从口衣声)、黄(从田光声)声符和义符的作用(1)义符只表示该字的大类,而且仅就本义而言。如:“理”,本义是治理玉石,从玉。(2)声符除标音外,还可表义。如:“驷、玲、仲、娶”中的声符除表音外还可表义。古人有“声旁有义”、“右文说”等说法。形声字的地位突破了纯表义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多。如:氧、镁、锂、吨据王筠文字蒙求统计,说文解字共
12、9353正篆中,象形有264字,指事有129字,会意有1260字。这前四书共占18%。形声有7700字,占82%。据估计,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0%左右,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大于80%,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大于90%。4、形声字的缺陷(1)义符表义不具体。(2)声符标音不准确。新华字典:声旁有效率(声、韵、调全同)的占39%。(3)形体上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有时难辨认。五、转注说文解字对转注作的说解和举例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三家说:(1)主形派:说文解字540部中同一部首之字为转注。(2)主义派:互训即转注。(3)主声派:一个词由于音变成为另一个词,则另造一字。陆宗达先生认为“
13、转注”为同一部首的同源字。六、假借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假借作的说解和举例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说解的意思是:本来没有这个字,是借助另一个同音字来寄托所要表示的词。对语言中某个词,不另造一定形体的字,就借助已有的同音字来作它的书写符号,因而假借也就是一种以不造字为造字的方法。这是汉字造字向表音发展的重要表现。假借字分两种(1)本无其字的同音替代。如:而(2)本无其字的引申假借。如:令、长(有人认为不是假借)。寄托引申义于原字之中。假借和通假的区别假借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本无其字”:“通假”不是造字方法,是“早有其字”。如:早蚤、馈归。四体二用转注和假借只是一种汉字的使用问
14、题,前面四种是汉字构造的类别问题。转注使得汉字形体中的数量增加,假借节制了汉字内部数量的增加。转注和假借一起对汉字的数量进行调节。古人称这种现象为“四体二用”。附录1甲骨的发现、鉴定、收藏及甲骨文早期研究的情形一L发现:时间:清光绪(18751908)初年(187578),为何不敢确定?因为是事后追记的。地点:河南北部安阳县,古时的县有县城,在县城西北5华里处(5华里/5公里),有个小屯村。发现者:小屯村的农民,在耕田、刨地时,常在田里发现甲骨,农民不知为何物,称之龙骨。下场:村民将龙骨卖予中药店当药材,学术界一般相信,这些龙骨是被磨成粉,用来治毒虫咬伤,如现在的消炎药。2 .经过:清光绪24
15、1898)、25(99)年(追记,不确定),这些甲骨才被骨(古)董商视为具有商品价值的古物(身价转变),运送到北京去卖(1斤3毛成了1两数百)。3 .鉴定与收藏:当时一位范姓古董商,将他买到的甲骨卖给在北京作官的王懿荣,这是甲骨命运的大转折。王见了甲骨,大为赏识。王是个收藏家,也是金石学家金二铜器上的文字,如散氏盘。石二石碑上的文字,如石鼓文,历代为了使功绩流传于世,秦汉就有很多石碑,像那到处跑的秦始皇,对文字的考订亦非常精深,因此,见此甲骨就鉴定为非常有价值的古物,从此,甲骨便广为世人所知(出头了)。因此有人说,甲骨文是在清光绪25年发现的,但这是不对的,王是业馀的收藏、金石家,对字的考订
16、又极内行,但却没有研究这些字,所以光绪25年只能说是个关键性的一年,不能说是发现甲骨之年,亦不是发现甲骨文之年。4 .为何王没有研究甲骨上的文字呢?王虽是收臧、鉴定甲骨的第一人,但他与甲骨的因缘却不到一年,因为光绪26即发生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北京,王投井自杀以示负责。北京被破,皇帝都跑了,为何王不逃反死呢?王在京为官,当的是国子监祭酒,周朝的国子二小学生,清的国子是大学生,监工大学,祭酒是官名,王懿荣乃全国最高学府的首长,但这跟他的死无关;死亡关键在于,王以祭酒之官,兼任团练大臣当时中央、地方皆有团练,王是首长,一个为职位负责的读书人,就这么自杀了,所以来不及作研究。5 .王死后,他的Ioo
17、O片甲骨就归于刘鹦手中,后来刘又经古董商之手,陆续买了5000多片的甲骨。刘将手中6、7000片的甲骨,精选出100O多片,拓印行世(刊行于世),名日铁云藏龟,于光绪29(1903)年出版,公开贩售。铁云藏龟为中国第一部(本)研究甲骨文的材料之书。为何要精选呢?因为一片大龟甲,可能破成好几小块,有些小片的,也许一个字也没有,刘精选出大块的、字多的拓印成册。6 .有了研究的材料,来年光3。(1904),研究甲骨文的第一本着作,孙诒让的契文举例就发表了(写成了,隔好几年才大量出版)。契二刻,甲骨文二契文。7 .早期的研究情形:此后,继续研究甲骨文且具成就者,不乏其人(有了材料,又有人开研究先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演变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