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docx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专家分析: 入院查体不全面, 观察产程不及时, 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 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 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 鉴定结论: * 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 5 天,于 2003 年 3 月 17 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 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 行乳腺区段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2 个, 分别为 3.5cm
2、 、 2.5cm ,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术后约 1 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 9 月 29 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于2004 年 2 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 小细胞恶性肿瘤, 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 3 月 9 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IV期)并行放、化疗。专家分析: 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
3、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 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 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 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 6 个月, 复诊时发烧, 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 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 2 年,于 2005 年 4 月 6 日入住 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专家分析:患者左股骨下端骨折术后取钢板、 膝关节松解过程中造成左胫骨上端骨折; 患者关节部位骨折2
4、 年, 长期不能正常活动, 其骨质不同程度存在疏松、 强度下降, 易造成骨折。鉴定结论:* 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四)患者张某,男, 2004 年 10 月 10 日腰部外伤后造成剧烈腰痛, 10 月 12 日入住 某乡卫生院外科,入院诊断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住院 9 天出院。出院后19天,因腹痛,右下腹引流口流出食物残渣,第二次来医院就诊,当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广泛粘连,小肠水肿,腹腔污染较重,于空肠上段找到瘘口,并形成窦道,行肠瘘修补,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病情渐加重,于2004 年 12 月 10 日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专家分析: 患者受伤后就诊不及时,
5、 延误了第一次最佳手术时机; 术后在引流液比较多的情况下不应拔除腹腔引流管; 第二次手术证实空肠有一瘘口, 说明第一次手术过程中探查不全面, 属漏诊; 医患双方提供病历不一致, 均有自相矛盾之处, 说明医院病历管理混乱。 鉴定结论: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主要责任。(五)患者刘某,女,因出现头痛、头晕、口角歪斜症状,于2005 年 3 月 14 日入住某县中医院内科,经CT检查确诊为“右丘脑区出血”,出血量约4ml ,给予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次日凌晨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血压190/100mmHg ,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不等大,四肢肌张力高,查体不合作,复查 CT证实有
6、再出血。请济宁医学院附院专家会诊,于上午11 时到院,确定脑疝形成, 12 时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会诊,并转入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专家分析: 诊断明确,入院时出血量小,采取保守治疗措施正确;对家属告知不到位,病情变化时没能及时复查CT ,未及时请神经外科会诊。 鉴定结论: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轻微责任。(六) 某患儿, 男, 因发烧伴呕吐两天, 于 2005 年 6 月 8 日上午去某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于当日上午11 时输完液后回家, 下午 17 时左右又因发烧不退去该院复诊, 于当日晚 9 时住院,次日约凌晨4 时病情恶化,昏迷不醒,抽风,双眼上翻,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肺部满水泡
7、音,于2005 年 6 月 9 日上午 10 时抢救无效死亡。专家分析: 根据病史及门诊血常规检查,败血症诊断成立,并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入院时有心音低纯, 无明显心律失常, 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和病程经过, 不支持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入院后持续高热,很快因颅内压增高而抽搐昏迷,继而各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抗生素一般不宜与中药制剂混合静脉使用, Vk3 不可静推;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应该用退热药; 病重抽搐时应该用镇静剂和20%甘露醇降颅压; 静脉穿刺多次失败延误用药时间。鉴定结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七) 患者因下腹痛, 月经量稍多, 在某县人民医院行B 超检查诊断为子
8、宫肌瘤。 行子宫全切术, 术中缝合盆腔腹膜时发现左侧输尿管近膀胱入口处断裂流尿, 即行输尿管膀胱植入术,关闭膀胱 时又发现右侧输尿管于膀胱开口处损伤,用同样方法将右侧输尿管植入膀胱内,术中出血较多,给于输血、输液。术后患者出现腹痛、腰痛,有时恶心、呕吐,于术后第 7 天转入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专家分析: 诊断明确, 但手术指征掌握不严格, 术前准备不充分 (无妇科检查, 无阴道擦洗) ;手术中解剖概念不清, 致左、 右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损伤后处理不当, 造成第二次手术。 鉴定结论:* 戊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完全责任。(八)患儿因左侧阴囊内空虚1 年余,于 2004 年 8 月 11 日在某县人
9、民医院门诊行彩超检查结论为:左腹股沟区探及 0.9 X 0.4cm稍强回声,印象:左腹股沟隐睾。2005年3月4日,患者再次到该院行手术治疗。 3 月 5 日 4pm 在复合全麻下行左腹股沟探查术,术中未找到精索及睾丸,诊断为左侧睾丸缺如,术后第三天再次行彩超检查未找到正常睾丸回声。专家分析:2004年8月11日彩超所见:左腹股沟区探及0.9X 0.4cm稍强回声,超声诊断为左腹股沟隐睾,根据病史分析,左腹股沟实性强回声包块, 不能排除肿大的淋巴结, 术前应进行再次彩超检查; 根据病史和彩超: 术前左腹股沟是否有异常的睾丸不能确定。 因缺乏相应的检查,游走睾和异位睾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手术具有
10、盲目性。 鉴定结论 : 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九)某产妇孕2 产 1 ,因停经 39 周,阵发性腹痛1 小时,于 2005 年 10 月 29 日入院。自然分娩一男婴,APgar评分10分,5分钟后胎盘完整娩出。因产后出血给予立止血1000科肌注后送至病房,于 7am转县人民医院抢救。专家分析: 产后观察不仔细, 对产妇出血量多少估计不足, 没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致其血容量不足而休克; 因多方原因转诊不及时, 而延误患者治疗。 鉴定结论: 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十)患儿,男,因“脑瘫”,双下肢肌力出级,于 2005年4月12日入住某医院,4月14日在硬膜外*下行SPK
11、手术。术后间断发烧,出现褥疮,同时大小便失禁,左下肢肌力 0 级。 给予针灸、 按摩、 中药、 输液等治疗, 院内组织会诊及请省立医院和 90 医院专家会诊, 协助治疗,现患儿双下肢不能站立,不能独立坐,大小便失禁。专家分析:该患儿脑瘫诊断明确;手术适应症欠妥(双下肢肌力出级);术前选择硬膜外*方式欠妥,术中神经损伤过重,致使出现双下肢肌张力 0 级,肌力 0 级,大小便失禁。 鉴 定结论: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主要责任。医生找同事拔牙后成植物人判医院赔 50 万“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 ”江西分宜县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因牙痛难忍,私自找到本院口腔科医生拔牙,结果却成了“植物人” 。为此
12、双方打了一场长达两年的官司。经过法院一、 二审理, 这起特殊的医疗赔偿纠纷最终由分宜县人民医院承担80%的民事责任,赔偿各项损失近50 万元。 分宜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梁某因牙痛多日难忍,于 2008 年 3月 4 日未挂号就找到该院口腔科医师黄某和口腔科副主任刘某为其拔牙。 由于先后注射了 7毫升“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梁某仍觉得疼痛难忍。 梁某的妻子分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张某于是建议做全身麻醉, 梁某本人也表示同意, 于是他们联系麻醉科的执业助理医师严某下班后帮忙。可是牙齿拔除后,梁某一直未醒。经过抢救,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基本上没有治愈的希望。 2008 年 10 月,经江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事故 典型 案例
